分享

安徽一座小山长满“牙刷”草,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一个青铜王国

 泊木沐 2019-08-16

导读:根据考古学的发掘与研究成果显示,青铜是人类发现和使用最早的金属。青铜器的使用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器数量,要比全世界的总和都多,因此远古时期的中国也被称为“青铜王国”。

可几十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青铜器的专家学者,在商周、秦汉时期,统治中心全部位于中原地区,但这里并没有丰富的铜矿储备,那么商周、秦汉时期发达的青铜铸造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些青铜原料到底是来自哪里呢?

前几年,在安徽省芜湖市出土了一面汉代铜镜,在铜镜的背面,考古专家发现了一行铭文“汉有善铜出丹阳,和已银锡青且明”。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说:在汉朝时期,丹阳这个地方出产质量上乘的铜矿,加上银和锡,能够铸造出光彩耀人的青铜器。

这句铭文引起了国内研究青铜器的专家学者的注意,他们好像看到了一丝曙光,丹阳铜矿,是否就是远古青铜王国原料的出产地?古时的丹阳,究竟指的是哪里呢?

带着诸多疑问,专家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最终在《史记》中发现了丹阳铜矿的线索,书中记载:汉代时期,铜被称为赤金,而赤金的的注释就是“丹阳铜”。《汉书》记载,丹阳作为地名,最早出现于汉武帝年间,当时朝廷大力推行郡县制,设置丹阳郡,位置大概是现在安徽南部、江苏、浙江一部分,一共管辖17个县。

丹阳铜矿到底出产于哪里,两千年后的今天,考古队还能够找到当年铜矿的遗址吗?从80年代开始,安徽省考古队就一直在芜湖市的大工山一带进行科学考察,大工山属于九华山余脉,主峰海拔580米,是丹阳境内最有可能蕴含铜矿的地区。

考古队在大工山考察期间,发现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每到秋天,山上就会开满一种紫色的野花,颜色绚烂香气扑鼻,如果仔细观察,野花的花冠十分像一把牙刷,当地人都称之为“牙刷草”。

经过植物学家的辨认,这种野草的学名叫“海州香薷”,但是考古队却对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更感兴趣,那就是“铜草”。植物学家介绍说,因为这种海州香薷一般都生长于铜矿含量高的土壤中,铜矿越是多草长得就越茂盛。

听了这个说法之后,考古队大喜,立刻沿着铜草的分布寻找,果然在大工山的深处发现了一座小山头,上面生长的铜草最为茂密。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爬,考古队终于登上了山顶,结果出现的一幕让人震惊。

只见山顶上,有好几个巨大的天坑,深度超过四五十米,有的积满雨水深不见底。这些天坑是怎么形成的?又是何时形成的呢?考古队经过对现场的仔细勘察,发现了几条人工开凿的坑道,这些坑道原本是在山体中的,因为塌方才裸露出来。联想到这里长满铜草,考古队推断这些坑道就是古代开采铜矿的遗址。

随后的几年,考古队又在大工山中发现了数十处古代矿井,一时间这里吸引了无数学者、专家的目光。为了弄清这些古代矿井的年代,考古队曾经冒险进入到一口矿井中,开始坑道十分狭窄,只能有一人匍匐前进,越往里走空间越大,好像整个山体都被掏空了。

在矿井中,考古队发现了很多古人采矿的工具和生活用品,有矿工穿的木屐,发现较多的是青铜铲,根据这些文物的形制,考古队推断这处矿井遗址的年代应该是秦汉时期。随着大工山内大量铜矿遗址的发现,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这里应该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丹阳铜”的主产地之一。大工山铜矿遗址,填补了青铜采矿业的空白,也揭开了远古青铜王国的众多未解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