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脾胃一旦失常,百病就会滋生。金代脾胃大家李东垣曾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养护好人生后天之本——脾胃。 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又称先天之根),是生命的原动力,五脏精气的源泉,生命的主宰。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五行属土,被称为脾士,坤元。《易经》讲:“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就是生命的维持必须依靠脾胃这一后天之本,健脾胃方能养五脏。 人体惟有依靠脾胃,才能将食物消化吸收,才能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全身脏腑经络组织才能有充分的营养,生命才能维持。脾胃虚弱会造成以下问题: 一:脾胃差、吸收不好、营养不良,消瘦; 二:脸色不好,皮肤干巴巴、发黄; 三、肥胖、虚胖、浮肿、皮肤松弛没弹性; 四:肢体沉重、全身酸懒乏力,精神抑郁; 五、口干、口苦、口臭、嘴唇粗糙; 六、湿气重、便溏、水肿、心情烦躁; 七、贫血、牙龈萎缩、牙龈肿痛; 八、脾胃虚弱、虚寒、胃胀、痛、酸、呃气、腹泻等)。 如脾胃有损,胃气不足,不管虚症实症,一切饮食药物皆难以运化。尤其对于虚证(气虚、血虚、脏器虚损), 都应考虑从脾胃入手调养。脾胃一强,则饮食消化吸收功能旺盛,自然化生充足的精血,人体脏腑强盛,正气充沛。 古人总结道:“脾胃健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反之,若脾胃受损,胃气受伤,其他四脏必定皆无生气,百病皆生。《黄帝内经》讲:“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调理脾胃,治养结合 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一纳一运,化生气血。”故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人后天身体状况,健康长寿与否关键在脾胃。 很多人吃过很多药和补品,为什么不起作用?这是人体过于虚损出现的“虚不受补”的现象。很多人不知道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脾胃虚弱,中气不旺,不能运载药力(营养);二是体内气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瘀滞现象。此时如一味进补,反而会导致气机滞塞,欲速则不达。只有疏通经络血脉,把气血通道打开,进补才不会导致人体气机滞塞,且可促进营养和药效的发挥。 给大家介绍一个调脾胃的方子,以豆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麦芽健脾开胃,回乳消胀;蒲公英、麦芽、山楂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以薏米健脾祛湿;山楂消食积,散瘀血;鸡内金健胃消食,通淋止遗;薏米利水除痹、清热排脓;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阿胶补血滋阴,润燥,养血;黄酒活血祛寒,通经活络; 这个方子从脾胃入手,健脾养胃,化瘀生肌,补气养血、阴阳互补、治养结合,消化吸收功能旺盛,自然化生充足的精血,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
|
来自: 简单2dlygc4ma3 >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