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5岁以后,没有患上这3种疾病的人,恭喜了,寿命不会短

 健康生活维他命 2019-08-16

人常说,人过五十天过午,其实现在人,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很不好,往往都挺不到五十,身体就开始不行了。

一般情况下,到了45岁之后,很多人的身体就出现毛病,很多疾病也是在此时找上门的。

45岁以后,没有患上这3种疾病的人,恭喜了,寿命不会短

一、糖尿病

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在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下,对人的心脏,肾脏,血管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样出现寿命缩短的概率会更高。

另外,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而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时间用药也容易受到寿命。

糖尿病的5个信号:

1、刚吃完饭就感觉饿,不管吃多少,总会觉得饿。

2、小便增多,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

3、总是口渴,喝水量比平时明显增多,喝下去还觉得喉咙发干,总想喝水。

4、身上发痒,或反复发出化脓性皮肤感染。

5、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眼睛易疲劳。

如何调节血糖?

喝:辅助降糖的茶水

患糖尿病一个最致命的习惯,就是长期摄入高糖饮料或啤酒,这样的饮品进入身体,会带来血糖的异常增高!

平时要尽量选择白开水,血糖超标时,也可选择多喝一点可以辅助降糖的茶水。

婆婆丁青钱柳茶:婆婆丁叶+青钱柳叶

婆婆丁学名叫蒲公英,既是随处可见的野菜,也是药食同源的中草药。

婆婆丁的药用价值很高。研究发现,婆婆丁水提取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动物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辅助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综合调节代谢、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帮助。

青钱柳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又不影响正常血糖。青钱柳所含有的黄酮类成分,有很强的降血糖活性,且可与酶迅速结合,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此外,青钱柳可与降糖药物有协同作用,对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治并发症和降糖药毒副作用有较好效果。

二、高血压

血压升高不受控制,通常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通常也会带来明显的身体损伤。

如果不慎出现高血压,血压升高的情况下,通常会对人的血管造成损伤,这样出现血管病变的概率也会更高。

高血压的4个信号:

1、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

2、高血压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3、高血压患者性情多较急躁,容易激动,常有心悸、失眠的表现。

4、眼花、耳鸣、手麻、腰酸、腿软、鼻比血也是高血压的常见疾状。

如何调节血压?

吃: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

α-亚麻酸具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脂的双降作用。

α-亚麻酸对于临界性高血压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对于更高的血压或易产生出血性脑中风的状况,α-亚麻酸仍有降血压作用。

已经证明,α-亚麻酸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想要调节血压,平时可以多吃点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比如黄苏籽油、棕亚麻子油等植物油。

黄苏籽油的α-亚麻酸含量是陆地食物中最高的,约为66.7%左右,每天食用5-10ml即可满足人体所需,达到改变血脂状态,稳定血压、减少血液垃圾,预防血管病的目的。

三、高血脂症

现在很多人都是肥胖过度的,肥胖过度的情况下,高血脂症可能就会出现。

在血脂过高的情况,血管中可能会形成较多的血栓,甚至导致血管提前老化,硬化,都对健康不利。

高血脂症的4个信号:

1、当皮肤表面生长的斑块或丘疹状黄色结节,结节内聚集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黄色瘤细胞),就是血脂高的症状表现了。

2、在双手掌中指根部的掌文有“+”字、“井”字、星状的改变。掌纹的数量越多、范围越广,表示血脂增高的时间也越长。

3、耳垂前面的皮肤不光滑,不平整,出现皱褶。反映血脂增高,心脑供血不足。

4、老年环反映胆固醇在该处的存积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也是血脂高的症状表现。

如何调节血脂?

动: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

运动对于机体的脂质的代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能够加速脂质的运转可以分解和排泄。

现在很多的医学专家都认为,加强运动锻炼是高血脂症积极防治的一个有效的措施。

一般来说,患有高血脂症而无其它合并症者应保持中等强度运动量,即每天达到慢跑3至5公里的运动量。对有轻度高血压、肥胖等并发疾病的患者应自行掌握,以锻炼时不发生明显的身体不适为原则。

运动方式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及环境而定,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慢跑、体操、太极拳、运动操、气功、游泳、爬山、骑自行车及健身器锻炼等活动。

每次不少于30 分钟,每周不少于3 次。只要持之以恒,保持一定强度的运动量,就能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降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