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电图专辑【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解读(1)

 萃萃婆婆 2019-08-16

施加一个刺激(声、光或体感刺激)所引起的人的微弱电变化。又称诱发反应事件相关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potentials, BAEP),是指人体接受声刺激后,从头皮记录到的一系列电活动。能客观、敏感的反映听觉传导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反应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情况。凡是累及听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

一.听觉传导通路介绍

听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是听觉传导通路的1级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毛细胞,中枢突构成听神经(或称耳蜗神经)。蜗神经入脑后,终止于脑桥蜗腹侧核蜗背侧核

    第2级神经元:蜗腹侧核背侧核的核团是听觉传导通路的2级神经元

其中,由耳蜗腹侧核发出的二级纤维,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穿过内侧丘系交叉至对侧,在上橄榄核外侧转折向上行,成为纵行的纤维束,称为外侧丘系;由耳蜗背侧核发出的二级纤维,向内行于绳状体的背面,组成髓纹。沿着第四脑室底交叉至对侧,加入到外侧丘系中上行。外侧丘系终止于四叠体的下丘(听反射中枢)及内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

外侧丘系上行到中脑下丘阶段,其中一部分纤维终止于下丘,并通过下丘核的中继,通过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分别与各眼肌核脊髓前角细胞相联系,以完成皮质下的听反射;

第3级神经元而外侧丘系其他部分的纤维则经过下丘臂止于3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再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同侧的大脑颞叶颞横回的皮质听觉中枢。听皮质接受听觉信息,经分析综合,产生听觉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耳蜗腹、背侧核发出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也有部分外侧丘系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还有一些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到达上橄榄核,后者发出的纤维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另外,下丘核的神经细胞也互有纤维联系。

因此,从脑干内的第二级神经元开始,听觉就是由双侧传导至两侧的大脑皮层。

.BAEP的产生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

1潜伏期

听觉诱发反应波形出现的时间声刺激给声起始时间间隔称为潜伏期。潜伏期是由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化学突触延迟决定的。声刺激诱发耳蜗的电化学反应和化学电活动,在听神经形成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该动作电位沿听觉通路上传至皮层听觉中枢,可引起听觉通路上的神经元兴奋产生生物电活动。这一过程中,到达不同部位,消耗的时间不同(潜伏期)。因此,听觉诱发反应的反应成分越靠近外周,潜伏期越短;越靠近中枢,潜伏期越长。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将听觉诱发反应分为短潜伏期反应、中潜伏期反应和长潜伏期反应。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短潜伏期反应(潜伏期10ms以内)

2叠加技术

由于脑膜、头骨和头皮等的影响,诱发电位比自发电位小得多,因而诱发电位便被淹没于自发电位的噪音背景中难以觉察。为了排除噪音的干扰,需用数据处理仪或叠加仪,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刺激得到的电信号叠加、平均,使那些在时间和方向上不一致的自发电位相互抵消,而使在时间和方向上一致的诱发电位增大,从而能够加以辨认。所以诱发电位又叫叠加诱发电位或平均诱发电位。

理解了上面两个概念,下面来了解BAEP:

脑干听诱发电位BAEP)指通过耳机给予适当的声音刺激听神经传导通路后,在10ms从皮层下听觉通路的几个不同水平记录到的一系列电位。其波幅只是正常脑电波波幅的1/100,因此通常要叠加上百甚至上千次以上才能得到比较清晰的波形。通常由5个波组成,按照罗马字母命名为I~V波。

各波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