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气冲冲进门来,高高兴兴回家去。在今年6月成立的侯马市首个志愿者“爱家调解工作室”内,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近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侯马市的“爱家调解工作室”,了解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从爱心志愿者到人民调解员 借助志愿者力量,化解社会矛盾,是“爱家调解工作室”志愿者队伍的目标。现年65岁的席晋峰,曾是侯马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他退休后,便自学法律知识,经常参加侯马市组织的普法志愿者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在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席晋峰感觉到了社区居民对法律咨询的需求。“我们虽然有各种普法活动,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只有这些还不够,因为他们更加希望能够在具体的案例上得到帮助。”得知侯马市志愿者联合会要组建一支人民调解员志愿者队伍,席晋峰立刻积极响应。“我就问他们,我够不够条件?如果够条件,那就让我参加。”他回忆道。 一个问题一个调解方案 山西晚报记者在侯马市“爱家调解工作室”看到,一间70平方米的调解室,整齐放置着调解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调解室的墙上,展示着工作室调解员公示牌、人民调解原则、任务、纪律要求和当事人权利义务统一规范等内容,调解流程清晰明了。工作室内还配备着法律咨询、纠纷受理统一登记簿册,实行跟踪式处理。温馨的办公环境,吸引了众多群众慕名而来。 把公益调解打造成侯马的一张名片 “邻里纠纷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若不把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调停好,就可能酿成大案件或大事件。”杨大庆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爱家调解工作室”的15名志愿者调解员均来自基层,他们具有亲和力,同时他们具备丰富的调解经验,让当事人更易理解和接受,调解效果显著。 来源:山西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