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上期)关于太极拳入门单操-筋骨(少主脱褂..........)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19-08-16

上期文章,我们通过真实武术单操的概念,讨论了真实武术和表演“武术”(简化套路)之间的区别。今天,我们接下来讨论真实武术单操的具体实操办法。

所谓实操办法,是指脱离拳理和拳谱等理论性的东西,直观具体地告诉你:这个单操的肢体运行轨迹和行气要领。

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真实武术,她在授课的时候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区别于当下流行的表演“武术”。

表演“武术”,是让习练者直接记忆“肢体的空间运行轨迹”。这种外在的记忆方法难度大,会消耗习练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表演“武术”的训练目的就是表演,是为了给人家看,所以习练者在记忆外在动作的同时,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顾及自己的外在动作是否好看。

这种“向外”的分心,已经和内家武术的拳理相悖,对于强调内在心意自然的太极拳更是如此。因此,表演“武术”它的祛病健身效果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那些寄希望于通过武术锻炼,来达到祛病强身的患者来讲。

而真实武术的授课,只是运用我们大家熟知的生活中的常识或现象,来轻松地记忆肢体动作的内在要领,并且还通过这个内在的要领,来自然地把握肢体外在的空间运行轨迹。这是由内到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符合内家武术(太极拳)由内到外的拳理。

这种朴素的传承方法,是中国真实武术能够传承千年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很多文化不高,甚至连字都不识的文盲,却最终能成为一代武学宗师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以少主脱褂这个单操为例,讨论它的具体实操办法。

少主脱褂这个单操,在肢体动作上的要领,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小孩子脱长褂极为相似:它们都有:翻腕,掀肘,顶腰,坠臀,拔背,合肩,内阔胸,双通臂,足根单重等。这些个要领看似啰嗦复杂,实则简单。只要我们像一个小孩子那样,活泼的脱掉一件套头毛背心,所有的肢体要领就全都体现出来了。

并且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还会发现,一个正在脱褂的小孩子,除了有上述肢体上的动作要领外,他还有一个呼吸上的特征,同步于脱褂这个“单操”的始终。这个就是我们需要在后面重点讨论的单操行气功夫。

知道了肢体上的动作要领,我们还必须明白:这些个要领让我们练的到底是什么?

是让我们“练筋”,不是练“肌肉”!

我们成年人练筋,必须通过开关节来完成,离开了开关节,成年人练筋,就成了一句空话。而谈到开关节,我们还必须明白:关节的反关节和侧反关节。因为开关节一定是通过单操的肢体动作,来开这个关节的反关节和侧反关节的。

而到了关节初步打开这一步,我们又必须回过头来“见筋”,明白在一个关节的筋群系统中,哪一根筋是最短的筋。练(开)筋一定要练最短的筋。

最短的筋被练“齐”后,我们再去“寻找”新的最短的筋。这一系列的寻短筋过程,是通过单操的要领来完成的。

寻短筋来练,是开筋骨非常重要的拳理,被称作“齐头并进”。因为只有寻得最短之筋来练,才可以在开筋骨的过程中,保持整体上的“身形如帆”和“气行绵延”,关节的筋群才不会出槽(筋出槽是表演“武术”习练者的通病),才能求得内家武术所必须的整筋整劲。

等入门单操基本习练过关后,就到了求整体拳架的阶段。这个时候的练筋过程,就会从以往单纯的塌筋提气,变成了“不破身形”,“耗住大筋”,“稳架气自行”,却不用其气,只守其形取其神........

在单操训练过程中,我们必须感知和关注的,是筋,不是肌肉。这就有了“见筋,感筋,知筋,懂筋和用筋”。而感知筋的第一步,是通过开关节来“见筋”的,这同样也就有了所谓的筋和骨的关系,还有了筋骨概念。

讨论至此,我们或许明白了,在习练单操的过程中,我们至始至终都必须恪守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

但是,中国武术分内外家,太极拳属于内家武术,她在肢体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同步行气功夫的训练。在内家武术的训练体系里,肢体的功夫为阳,行气的功夫为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以,肢体动作的要领把握的再好,离开了行气功夫,一切都是枉然!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少主脱褂这式单操的行气功夫。(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