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经记】石渠阁:论辩五礼,《谷梁》得立(上)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9-08-17
石渠阁原本是西汉王朝建立的国家图书馆,《三辅黄图》中称:“石渠阁,萧何造,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萧何帮助刘邦灭掉了秦朝,而后把秦宫内所藏的文书档案搜罗在一起,接着建造起了一座名为“石渠”的藏书楼,而后把这些书籍藏在了这里。然而,这个藏书之所曾开过几次重要的经学会议,致使该阁的名声跟经学史联系在了一起。

西汉宣帝时期,皇帝下令,在石渠阁召开经学研讨会。关于此会的目的,丁凌华在其论文《西汉石渠阁会议考论》一文中称“从现存史料分析,笔者以为汉宣帝召开石渠阁会议的直接目的有二:一是振兴鲁学,特别是立《榖梁春秋》学博士;二是讨论丧服学的内容。而这两个目的都与宣帝的身世有关,也就是说石渠阁会议的成因中,偶然性占主导.”

在这里丁凌华把宣帝召开石渠阁会议的目的总结为两种,一是确立《谷梁传》博士,二则是出于宣帝本人的特殊原因。丁凌华认为,石渠阁会议的召开更多者是出于一种偶然性,而这偶然性的出现,则是由于汉宣帝的特殊人生经历。

关于汉宣帝的生平,班固在《汉书·宣帝纪》中首先称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语在《太子传》。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汉宣帝刘询乃是汉武帝的曾孙,他刚一出生就卷入了一场宫廷内斗,他的爷爷刘据乃是皇太子。然而在征和二年,江充诬告皇太子用巫术诅咒武帝,江充说皇太子在宫中埋有木人,以此来诅咒武帝。这样的诬告使得刘据大为恐惧,于是他起兵杀了江充,他的行为使武帝认为皇太子果真有其事,于是派兵追杀刘据,刘据兵败而自杀。而后,皇太子家人大多遇害,那时的刘询才出生几个月,但同样也被收进了监狱。

当时,负责管理监狱的人为廷尉监邴吉,邴吉看到这个小孩后,觉得他很可怜,于是他就派几位女犯人轮流乳养刘询,同时邴吉又用自己的薪水为刘询买食品和衣物,这才使得这个婴儿活了下来。

但是这场巫蛊案迟迟未能了结,武帝后元二年,皇帝渐渐感觉到身体不行了,于是他在长杨宫和五祚宫之间轮换居住。正在这个阶段,他身边有一位会望气的人告诉他,长安郡的监狱中透显出了天子之气。武帝当然不爱听这样的话,这等于是说有人要取而代之他的皇位。于是武帝立即派人前往长安郡的监狱,将关押在狱中的犯人,无论轻罪或者重罪一律处死。武帝派来的郭穰在半夜里来到了长安郡的监狱门前,前来执行皇帝的命令,但邴吉紧闭监狱大门拒绝郭穰入内。正是由于邴吉的坚持,使得刘询跟监狱里的犯人得以活命。没过多久,武帝就下令大赦天下,于是邴吉就将刘询送到了他外祖母家中。

汉武帝去世前留下遗诏:将皇曾孙刘询交到掖庭抚养。当时的掖庭令是张贺,而张贺曾经侍奉过皇太子刘据,因此张贺对刘询特别的关照,他拿出自己的奉禄供给刘询读书,等刘询长大后,他又为刘询娶了暴室啬夫许广汉的女儿。也正因为如此,刘询十分了解民间百姓的生活。虽然,刘询混迹在百姓中,但是还是有人发现他有着特别之处,比如他脚上长着长毛,当他躺下休息时那些毛就会发亮。因此他每次外出去买炊饼,店家都会多给他一些,这让刘询也觉得奇怪。

元平元年四月,汉昭帝驾崩,因为昭帝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奏请孝昭皇后,准备让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两个月后刘贺接受了皇帝的玺印和绶带,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然而没过多久,霍光就发现刘贺完全不尊礼制,因为刘贺来到长安时,本是为昭帝主持丧礼,然而他来京的路上带着大批随从,一路上骚扰百姓,并且拉着整车的美女一路享乐。刘贺更为违反礼制的是,他即位二十七天就跟汉昭帝的宫女进行淫乱。他的这些所为,让霍光等人觉得不能将天下交给这样的皇帝。于是霍光、田延年等就奏请太后,废除刘贺的帝位。故而刘贺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不到一个月就被赶下了台,后来他被封为了海昏侯。近一年来他的墓被发现了,其墓中出土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瞩目。然而就是这位刘贺的意外下台,才使刘询有机会成为皇帝。

未央宫遗址公园


《汉书·宣帝纪》中称“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刘贺被赶下台不到一个月,霍光就向太后提议,请刘病已来继承皇位,而刘病已就是刘询早年的名字。霍光说刘询年已十八岁,并且学习了很多儒家经典,有很好的操行。太后同意了霍光的所请,于是刘询就成为了汉宣帝。但是成为汉宣帝的刘询,为何要召开石渠阁会议呢?丁凌华认为“由于昌邑王的意外被废以及邴吉的推荐,十八岁的长于民间的刘病已极为偶然地登上了皇位,在辈分上,他是昭帝的长兄之孙即侄孙,而年龄上仅比昭帝小四岁。他对刘贺被废的理由一定是印象深刻、终生难忘的,他对导致自己登基的丧服礼制即使不顶礼膜拜,也一定是要发扬光大的,以证明刘贺被废与自己登基的双重合法性。而石渠阁会议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但是从相关的历史记录来看,刘询其实对儒学并没什么兴趣,可是他的儿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却对儒家有着偏好,而汉宣帝更多者是喜好法家。所以刘奭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在一次宴会上对父亲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刘询听到这句话后大为不高兴“5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元帝纪》)

正因为这件事,使得刘询有了废太子的想法,因为他觉得:“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此可知,刘询对儒家特别的不感兴趣。但既然这样,那他为什么还要召集儒家,举办石渠阁会议呢?这件事也跟他的身世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刘询继位后,很快就给自己的父亲、祖父母等等予以平反。他分别给这些人定谥,比如祖父卫太子的谥号是戾,所以刘据又被后世称为戾太子。然而这位戾太子却喜好儒学,《汉书·武五子传》中称“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

国家级文保单位


刘据在年轻时候,学习的是公羊学,后来他又师从瑕丘江公学习《谷梁传》。刘询虽然对儒家不感兴趣,但是他认为祖父的爱好不能失传,于是刘询就派大臣寻找懂得《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学者。他让这些学者进行辩论,最终使刘询觉得《谷梁传》要好过《公羊传》,于是他决定使将要失传的谷梁学再继续下去,而后刘询就提拔了一些谷梁学者。

十几年后,到了汉甘露元年,汉宣帝命太子太傅萧望之召开学术论辩会,此会的参与者有四名公羊学博士和四名谷梁学者。萧望之准备出了三十多个问题,让这两派学者进行辩论。《汉书·儒林传》中称“至甘露元年,……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榖梁》异同,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輓、伊推、宋显,榖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榖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榖梁,由是榖梁之学大盛,庆、姓皆为博士。”

会议经过一番讨论,论辩双方又各增加了一位学者,经过一番论辩,显然是谷梁学者占了上风,自此之后,谷梁学大行于天下。

关于石渠阁会议讨论的内容,其实当时都有相应的记录,按照《汉书·艺文志》所载,石渠阁会议产生的文本有书《议奏》四十二篇,礼《议奏》三十八篇,春秋《议奏》三十九篇,论语《议奏》十八篇。可惜的是,这些《议奏》都失传了。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称“《石渠议奏》今亡,仅略见于杜佑《通典》。《白虎通义》犹存四卷,集今学之大成。”

转到了另一侧


石渠《议奏》虽然失传了,但是杜佑的《通典》,梁刘昭注《后汉书·舆服志》,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与《礼记正义》也保留了《议奏》的一些片断。由这些片断的史料,能让后世大约知道他们讨论的具体内容。比如杜佑的《通典》中录有如下对话:

汉《石渠礼议》:“(问)曰:‘《经》云:宗子孤为疡。言孤何也?’闻人通汉曰:‘孤者,师傅曰,因疡而见孤也,男子二十冠而不为疡,亦不为孤,故因疡而见之。’戴圣曰:‘凡为宗子者,无父乃得为宗子,然为人后者,父虽在得为宗子,故称孤。’圣又问通汉曰:‘因疡而见孤,冠则不为孤者。《曲礼》曰: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此孤而言冠,何也?’对曰:‘孝子未曾忘亲,有父母、无父母,衣服则异。《记》曰:父母存,冠衣不纯素;父母殁,冠衣不纯采。故言孤。言孤者,别衣冠也。’圣又曰:‘然则子无父母,年且百岁,犹称孤不断,何也?’通汉曰:‘二十而冠不为孤,父母之丧,年虽老犹称孤。’”

看来能够钻进去


这段对话记录的是,闻人通汉和戴圣之间的观点交锋。按照周代礼制,二十岁之前的夭折称为“殇”,而“殇”又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四级。十六到十九岁去世者,称为“长殇”。十二到十五岁去世者,称为“中殇”。八到十一岁去世者,称为“下殇”。而不满八岁去世者,称为“无服之殇”。对于“宗子孤为殇”,在丧服制度中,有降服的说法。对于具体的降服方式,戴圣有着自己的观点,于是他跟闻人通汉分别引用《曲礼》和《礼记》上的内容予以争辩。为什么要讨论这样的内容呢?因为这关涉到继位的合法性问题,比如杜佑《通典》中还录有如下一段讨论内容:

 汉《石渠议》:“(问曰:)‘大宗无后,族无庶子,己有一嫡子,当绝父祀以后大宗不?’戴圣云:‘大宗不可绝,言嫡子不为后者,不得先庶耳。族无庶子,则当绝父祀以后大宗。’闻人通汉云:‘大宗有绝,子不绝其父。’宣帝制曰:‘圣议是也。’”

这段话讨论的是,族子是否应当绝家祀以事大宗的问题,《仪礼·丧服》中称“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绝,故族人以支子后大宗也。”戴圣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族子应当绝父祀以事大宗。但闻人通汉反对戴圣的观点,他认为不应当这么做,对于这两人的争论,汉宣帝支持戴圣的观点。因为这跟他的继承皇位的特殊性,有着很大的相似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