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后,把北京城里的人都赶跑了,只有旗人才能住在城里。所以北京城里讲汉语的是汉八旗的人。普通话标准音取自河北承德滦平县,那里的居民基本都是满族正红旗镶红旗的族裔,那个地区从康熙时代起几乎就是王家禁地,汉人几乎不能要居住在那里,因此那里的满族同胞通用语言是正宗的从康乾时代流传至今的标准北京官话。作为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的滦平县,现已成为中国普通话之乡而闻名于世。 满汉语言相距甚远,满语是多音节汉语是单音节,只有个别音融入了汉语,就像英语humor变成汉语幽默,而爱新觉罗四个音节是进不了汉语的单音节的。东北话就是山东人与河北人闯关东形成的汉语。持“满式汉语”观点的人,首先是“南方正宗汉人”仇视满族,其次是对共用新通用语言(普通话)的不习惯、抵触和偏见。 而正宗的满族语言现在已经快消失了,只有少数老人会说了,满语比日文还难懂,根本听不懂,但是有一股辽宁话那种语调,非常明显。个人感觉就是辽宁一代的方言就是满族人学普通话没学好就成那个味了。但是普通话是正宗的汉语传承我想没什么质疑的。经过千年,大山大河依然在那里。就是往前数两千年,像广东这里,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和当时的王朝官话保持一致,继承纯正汉语实在是有点牵强。 而之所以有人说普通话是满式汉语,这种说法恰好满足了南方人的心理需要。其次,这种说法正好可被反华势力利用起来破坏地域团结。所以,无论如何证明普通话不是满式汉语说法多正确,论椐多充分都不能改变这两股势力的观念,因为他们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是绝不允许普通话有清白出身的。 普通话,粤语,客家话,闽南话,吴语只是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汉语。北方语吸收了游牧民族语言,南方语吸收了南方民族语言。北方战乱不断,五胡乱华到满清,汉人多次被统治胡人统治,其中北方被占领时间多,北方语变化要比南方语变化大得多。闽南话读你的发音就是汝,很难发音。 地处中原地区的汉族,经过各个朝代的更替,和北方外族的入侵,不断的融入北方各民族的语言。而地处岭南的区的广东,由于收到许多山脉和大山的阻挡,且恶劣的环境,语言保持相对稳定。关于明清民国到现在,汉语的演变是一脉相承,根本没发生突然的剧变。证据就是从明朝早期就存在的白话文小说。我小时候看过不少明代章回体小说,其中有一些半文半白文绉绉,而另一部分写的纯白话(就是市井老百姓平时说的话),现在阅读完全没有语义上的障碍,当年我小学时也可以轻松看明白。汉语根本就不存在突然的巨大变化。 真正的古汉语在南方,是古代南迁的汉人带到南方的,北方的汉人都南迁了,在北方土地上生活的都是鲜卑、匈奴、契丹、党项、蒙古、女真等不同的少数民族的结合体,汉族的成分较少,大部分已经南迁,所以北方话的胡语成分非常大,古汉语早已转移到南方,南方的各大方言比如粤语、客家话、闽南话才最有可能是真正的古汉语,北方的普通话极有可能是多个少数民族长期融合的作品,并经过满清的改良,才最终形成今天的普通话,所以真正的古汉语在南方。 既然古语没有录音,大家都是猜测推断,那么我猜测南方话比普通话更接近古语。原因是,一门语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读起来会非常的顺溜,但是普通话读起来非常蹩脚,普通话读多了舌头都要混乱,普通话播音主持人要在嘴里放矫正器强行矫正发音。但是南方话却非常顺溜,跟英文一样,适合快速发音,比如说唱歌手普通话就不行。 江淮话音的南京雅言传到北京后在清初就被满语影响了,清军入关后一直强推满语,但汉人多无法彻底实现,到了雍正朝夹杂的满语的当时的北京话被雍正要求定为当时的官话,随后发展到清末,成为国语也就是普通话的前身。 因此普通话很大一部分还是满语(普通话对音广韵都无法对上就是说明) 只是为了民族团结,主流学者和专家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
|
来自: yanghaitao88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