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
我永远只有一种投资模式,那就是估算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过,我要投机的话,那模式就多了。 因为价值投资的本质就一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有其他的关于价值投资的说法,其实都是在讨论如何来确定这个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到底大概会有多少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公司的价值是会变的,因为公司是人经营的,而人是会变的,而且环境也一直在变化。不过,不是那种每天都变的那种速度而已。 我对“估值”的定义基本上就是对企业的了解,只有当我觉得很了解很了解一个企业的时候,我才能对企业有一个大概的“估值”,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当然,过去对企业的了解的积累也是非常有用的,这就是有时候好的投资的决策看起来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决定,实际上却是很多年了解的积累的结果。比如,巴菲特决定投高盛可能只花了20分钟,但那其实是他50年理解的积累。我当年“敢”重仓网易也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的。我错失苹果也同样是因为积累不够,找不到很了解的感觉。总而言之,“估值”是需要“功夫”的。 我从来就没认真估过所谓“内在价值”的区间。在卖出大部分网易之前,我一直理性考虑的问题主要是这家公司未来到底可以赚多少钱而不是想我的股票已经赚了多少钱的问题。要大致想明白这个问题,对公司、行业、产品等等的了解不深是做不到的。 如果你不能看到3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是,有些公司你实际上是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到3年以上的东西的。比如,你大概会相信沃尔玛、麦当劳、耐克、宝洁甚至苹果3年以后活得不错吧?再比如,你可能会发现你心里会觉得很多公司能不能活到3年你是不确定的,所以,至少投资时要避开你无法确定的那些公司。 |
|
来自: 昵称44696133 > 《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