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导 读 经常有人问我:一到月经前一周,就开始各种上火,口干、眼干、扁桃体肿大、口腔溃疡、长痘、脾气暴躁,武大夫你怎么看? 呵呵,除了睁着眼睛看,我还能怎么看? 月经前上火,各有各的不同 认识一件事,首先要掌握它的共性,然后再分析它的个性。 针对月经前上火这件事,共性——月经前;个性——有人口干、有人眼干,有人扁桃体肿大、有人口腔溃疡,有人长痘,有人失眠,有人盗汗,有人脾气暴躁,吧啦吧啦…… 那么,都发生在月经前,肯定是和月经有关系的。 月经将临,阴血渐次下注于血海做准备,此时肝藏血不足了,阴血偏于虚弱,就容易阳不入阴,导致失眠;阴虚还易郁易滞,导致长痘、脾气暴躁,还易阴虚火旺,那就各种口干、眼干、盗汗、口腔溃疡扛不住。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河间,把女子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以厥阴论治,天癸既竭乃属太阴经也。 翻译一下就是: 天癸之前为童幼青春前期阶段: ▷ 生长发育的初阶段,重在治肾。 天癸竭月经终止、生育机能消失,进入老年期: ▷ 以颐养天年为主,重在调理碑胃。 天癸既行至其竭这一年龄阶段,女子生育期: ▷ 也是其一生中的重要的阶段,以调肝为主。 今天的主角——肝。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刚」,有刚强躁急的意思。因为肝是「将军之官」,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古人太有才了。 「体阴」,一是指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二是说肝属脏,居于下焦,故属阴。肝为刚脏的生理功能,必须依赖于肝的阴血滋养才能正常。就像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 扯远了 > 「用阳」,在生理上,肝气主升主动,动者为阳;在病理上,肝阴、肝血易虚,肝阳易亢。所以古人又有了「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的说法。 问题来了,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阴虚了呢?谁动了我们的阴液? ● 晚上熬夜,消耗肝肾之阴,容易出现烦躁、腰膝酸软; ● 死死的盯着手机,生怕一不小心他就会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进一步耗肝阴,肝又开窍于目,出现眼干; ● 爱吃辛辣刺激的东西,过度消耗胃阴,容易出现口干、口气、口腔溃疡; ● 常待空调房里,空调开到制冷十几度,炎炎夏日甚至冷的人起鸡皮疙瘩,身上毛孔紧闭,肺主皮毛,肺气郁闭得不到正常宣发肃降,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弃品不能及时排出去,堆在体内,产生热量。 因为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本就阴虚的身体,到了月经前阴血下行,再加上这些废弃品产生的热量在周围烘烤着,相当于火上浇油,很容易就爆闷一脸痘。 知道了原因,怎么解决? 还是先针对共性解决规律性问题,再针对个性,逐个击破。 贡献个经验小方:丹栀二至饮 丹皮 9g 炒栀子 9g 女贞子 10g 墨旱连 10g 二至:女贞子、墨旱莲 滋补肝肾之阴 丹皮:入血分,清血中之伏火 炒栀子:可泻三焦之火,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 ▽ 口干严重的,可以加入麦冬 10g; 眼干严重的,可加入枸杞子 10g; 失眠严重的,可加入百合 15g; 盗汗严重的,加地骨皮 10g。 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连续服用 3~4 天,每天 2~3 次。 注:有痛经者、月经量过多者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