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都会有一个神秘的节日悄悄降临,和别的节日全国叫法都差不多不同,这个节日我们一些人叫它中元节,一些人叫盂兰盆节,一些人叫七月半,还有一些人神秘兮兮的凑到你耳边,七月十五是鬼节。七月十五,可以说是中国所有节日里最具有神秘色彩的节日了,那关于这一天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一、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盆节,这个节到底叫什么?七月十五这一天流行于民间最广泛的叫法就是中元节和盂兰盆节,那中元节和盂兰盆节有什么不同呢?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起于北魏。道士寇谦之杜撰了三元节神话,有一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三公主结为夫妇,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分掌赐福、赦罪、解厄。中元节是地官赦罪之日,道士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所祭祀的“鬼”,并不单纯指祖先亲人,也还包括孤魂野鬼们。 盂兰盆节则是佛教的说法。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祖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佛教与道教在七月十五的仪式逐渐世俗化,与民间的鬼月俗信和风物渐渐难分难解,在地方进行自我发育。从此,中元节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盛大民俗节日,因为其神秘的气质,“鬼节”的说法也渐渐在民间流传起来。 二、古人有哪些关于中元节(盂兰盆节)的诗词作为这样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节日,自然也是诗人们创作的绝佳素材,这些诗或是祭祖怀思,或是诗人鬼马的想象力,下面心田君就跟大家分享和中元节相关的古诗词,从这些古诗词里一瞥古人怎么过中元。 《日赠张尊师》 唐 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斋中作》 明 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中元夜》 唐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节有感》 清 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唐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盂兰盆道场即事》 明 王彦泓 两月三丧哭不干,雁行相对雪衣冠。 红灯照渡同千盏,翠竹扬旙各一竿。 几处旧家都梦影,一丛新鬼暂盘桓。 他生未必重相认,但悟无生了不难。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日观法事》 唐 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唐 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雨中呈子晋》 南宋 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