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同理心的四个等级

 QHSE数字化智造 2019-08-17

同理心的等级

同理心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认知,就是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对方所说的,这属于智脑的认知。第二个方面是情绪,我与你感同身受,这属于情绪脑的认知。

根据人们对这两个方面的掌握程度,可以将同理心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漠视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这是同理心的最低层次,或者说根本没有同理心。不注意对方语言和行为的表达;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不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下属的需要。

第二级:理解他人的观点,但漠视感受。

对对方所谈论的内容和问题有反应,着重问题的解决,但会忽视对方的真实感受。很多领导会就事论事,不关注人,理性思考问题,更多地强调权威性,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就是这一级的表现。比如当员工绩效不好时,关注存在什么问题,只讨论如何提高、改进,而没有觉察到员工的低落情绪,给予及时的安慰。也有人经常说,“我这个人性子直,有话直说。”听起来是坦坦荡荡,其实是同理心处于这一等级。

第三级:理解他人的观点,也理解他人的感受。

在这一层次,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组织中的一些“知心大姐”往往处于这一等级,大家愿意将心里话找他们说出来,能够得到他们情感上的理解。

第四级:完全了解对方的内容和感受,而且比对方更深入。这个深入一般是挖掘对方内心的渴望、信念或意义。

这是同理心的最高层次。人们往往不能清晰地认知自己,例如当一个人说想争取更好的绩效时,其实是想要好绩效背后的东西,可能是被人认可、可能是更好的生活、也可能是自我追求更高标准等等。处于这个层次的人能够比对方自己更深入的理解他自己,能够领悟对方所有的音调、字眼、表情、语速和肢体语言等,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进行重组,发问,并把感受反馈给对方,帮助对方更好地了解自己。这一等级会有较高的同理心表达能力。

案例:同理心等级

下属对上司说:“领导,看来今天晚上我无法完成这个报告了。”

让我们先要辨识一下下属可能的感受,这不仅仅是要通过这句话来觉察,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语调、肢体语言等来判断,下属可能处于以下哪种情感中:

第一,他很无奈;

第二,他很无助;

第三,他怕批评;

第四,他忐忑不安;

第五,他在找借口,并不是不能完成,而是晚上不想加班;

第六,他希望有机会向上司解释一下不能完成的理由;

第七,他需要帮助。

接下来,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出反馈呢?当管理者处于不同的同理心等级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处于第一等级:指责他“你一早干什么去啦!“这时他会有一种很委屈的感受。

处于第二等级:给他建议:“这个报告明天早上一定要,你自己去想办法吧。”

处于第三等级:辨别出他的情感,把他重要的感受反馈出来。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就是“哦,是吗”,代表的意思是,我已经做好了倾听的准备,你说吧。

处于第四等级:“哦,这个报告确实有点难,正因为这样我才交给你写。”当你听完之后是什么感觉?是否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案例:同理心等级

下属对上司说:“领导,看来今天晚上我无法完成这个报告了。”

让我们先要辨识一下下属可能的感受,这不仅仅是要通过这句话来觉察,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语调、肢体语言等来判断,下属可能处于以下哪种情感中:

第一,他很无奈;

第二,他很无助;

第三,他怕批评;

第四,他忐忑不安;

第五,他在找借口,并不是不能完成,而是晚上不想加班;

第六,他希望有机会向上司解释一下不能完成的理由;

第七,他需要帮助。

接下来,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出反馈呢?当管理者处于不同的同理心等级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处于第一等级:指责他“你一早干什么去啦!“这时他会有一种很委屈的感受。

处于第二等级:给他建议:“这个报告明天早上一定要,你自己去想办法吧。”

处于第三等级:辨别出他的情感,把他重要的感受反馈出来。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就是“哦,是吗”,代表的意思是,我已经做好了倾听的准备,你说吧。

处于第四等级:“哦,这个报告确实有点难,正因为这样我才交给你写。”当你听完之后是什么感觉?是否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