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竹香书屋 2019-08-17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文人志士小说,也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广义上是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等著作,也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想要了解“笔记小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最好的方式。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的小说集,原有八卷,现存三卷。三卷又分为上卷、中卷和下卷。《世说新语》这本小说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世说新语》是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撰写,梁刘峻作注。刘义庆在门下聚集了许多文人学士,他们依据前人的类似著作,编成该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从书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知道,魏晋时期玄学思潮已成为一种风尚。当时的玄学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所以可以说,当时的道家思想影响着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据历史记载,刘宋家族狂热追求魏晋风流和魏晋士人,而且刘义庆对魏晋人士情有独钟,这是《世说新语》写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有人说,累的时候就读一读《世说新语》,这会给你的心一个栖息的场所。心情烦闷时,读一读魏晋名士的故事,会给人一种轻松感。《世说新语》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宣扬了国家统一、反对奢华、追求自由、陶冶情操的思想。《世说新语》是一本不过时的书,书中所宣扬的精神,也是现如今大多数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一本书,是一个思想的体现。作者刘义庆热爱魏晋文化和魏晋名士,那么他也一定深受玄风的影响。玄风指的是清议、清淡、三玄,代表着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自由的精神态度。《世说新语》中的文人志士都是追求自由洒脱、不怕挑战的,这也是刘义庆玄风思想的体现。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从《世说新语》中,可以找到许多研究东晋士人的材料。东晋时期,玄风延续。王导是东晋谈玄的领袖,他周围的谈玄人士还有殷浩、王濛、王述、谢尚等。他们都追求一种宁静、闲逸、脱俗的精神。当然,东晋的许多士人,心境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他们变得失望、颓废。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泣新亭”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南渡后,东晋士族官僚没落的情绪。《世说新语》不仅是一部小说,还是一本史书,书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史料。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世说新语》中的主角是魏晋士人,他们有着“常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的行为特征,这是他们外在表现最明显的三个特征。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从王导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常无事”中的“事”指的是政事。他们“常无事”的行为特征可能是因为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他们需要一种自由、轻松的心态来开导自己,来化解外界带给自己的创伤。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众所周知,魏晋士人无一不喜欢饮酒的,“痛饮酒”可以说是魏晋士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饮酒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是一种把他们带回本真社会的方式。魏晋时期,官场黑暗,许多魏晋士人都惨遭迫害,他们希望通过“痛饮酒”的方式来忘却世间带给他们的伤害,找回最本真的自己。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熟读离骚”也是魏晋士人最突出的一个特征。《离骚》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作,里面散发出的精神气息是魏晋士人的精神养料,让他们在痛苦中找到希望的影子。《离骚》是屈原构造的一个浪漫的世界,屈原在那个浪漫的世界中,释放自己,虽然倔强,但依旧不失那份初心,那份追求梦想的初心。魏晋士人能在《离骚》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让他们繁杂的内心得到净化。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读《世说新语》,我们可以了解魏晋,可以了解魏晋士人,更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书中写道“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意思是劫富济贫,这是天理。这可以看出魏晋士人对官场腐败的失望,以及对劳苦百姓的同情。读完全书,我最爱魏晋士人身上纯粹的气息,他们认为“势利之交,古人羞之。”在他们眼中,结交朋友应当重感情,应以志向、情趣的一致为基础,而不应带回功利的色彩。不然,就亵渎了结交的真义。他们重感情,他们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热爱真情实感。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世说新语》是一本小说,是一本史书,更是一本教育书。阅读《世说新语》,认识魏晋士人,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精神,寻找最本真的自己。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