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中有两个笔画很重要,它该怎么写?古人是这么说的

 白衣兰舟 2019-08-17

在书法中,草书是一个既要遵循法度,又要表现人的性情的书体,草书的法度体现在传承上,有点画的、也有字形的,而性情则是书写者个人在书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那么,草书的法度到底有没有讲究,对于一些点画有没有要求?

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书法家姜夔,著有《续书谱》,共分十八条,分别对书法中的用笔、各体书法都有论述,可谓是临池心得,也是学习之法。他在对草书中的变化、规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论述时是这么说的:

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擗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慰'字最多,多到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所欲不逾矩矣。

他说,草书中的变化是必须的,变化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是根本,异是运用,所有的变化并不是没有规矩而任意而为之的,应当合乎书法中、尤其是草书中的基本法度。王羲之写了那么多相同的、重复的字,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而王羲之却没有超越这些法度,这就是古人的高妙之处。

由此我们知道,草书在书写时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法度规矩去写,并不是'胡乱'地把字写'潦草'就是草书了,这些规矩、法度是从何而来?它是前人所创造的书写方法和要求,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学习书法就必须要去临摹,以此来规范自己的书写行为。

草书中使转是它的重要手法,但是,除了使转以外,草书中的点画也是非常需要进行训练的。姜夔同样在《续书谱》中说到了草书的横画和直画如何去写的问题,他说到:

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然不欲相带,带则近俗;横画不欲太长,长则转换迟;直画不欲太多,多则神痴。

这段话是说草书中的用笔问题和横竖两个笔画的连带关系,他认为在草书书写时,用笔有时是缓笔,有时是急笔,有锋和无锋是指笔法上的连接(连带)关系,并指出,

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

唐人以前的草书,大都是字字独立,偶有连带时也就是两个字的连带,如果草书中字与字连带太多则为病态,假如真的需要连带时,在除了点画的重笔外,它们之间的连带应当是轻笔所成。正如'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姜夔为什么要强调草书中的横画要写得短一点、直画不要太多的原因。

他认为,在草书的书写中,如果把横画写得太长,就会影响书法点画之间的转换,对使转带来迟滞现象。草书中的使转是笔法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使转能使草书流畅、气舒,使转也有方笔、圆笔之说,而横画在使转中往往起到方圆转换的作用,如果横画太长,则影响使转的完成,破坏这个笔法。

直画应当理解为平直的笔画,既可以是横画,也可以是竖画,姜夔提出'直画不欲太多,多则神痴'的说法,是指一个字中多个平直的笔画不宜过多,如三个横画,或是两个竖画,如果多了,字就会显得无神无彩。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直画呢?这就要按照书法的矛盾关系来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了,比如疏密、长短、粗细、向背、方圆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了,草书就会显得自然、和谐,这也是姜夔书法的归旨所在。

在草书书法中,我们从前人对它们的归纳总结中发现,它虽然不像楷书那样,一笔一画地去书写,但是它更强调的是草书的法度,就像'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那样的用笔方法。另外,草书也讲求使转的笔法,而使转则是由横画与直画的变化而产生的,如果把横画写得太长,使转就不流畅、呆滞,直画太多,同样会显得死板无神采,过多的连带反而会破坏草书之美,在学习中应当注意克服和解决好这些问题,使草书书法有跌宕、有起伏,体现出书写者的个人性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