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前的故事,一场本可避免的战争却让赵王给玩砸了

 小无花果 2019-08-17

开心扒一扒

2019-08-17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长平之战是秦灭六国的决定性一战,此战过后,六国再无能力抵抗秦国的虎狼之师,长平之战也因此成了决定历史走向的一战,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殊不知,长平之战本不应该发生,而且以当时的情况还有利于赵国,结果却被赵王给玩砸了。

先来看看长平之战前都发生了什么事,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尤以韩国最弱,秦国最强,更要命的是,韩国还要直面秦国,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韩国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哪天秦国一发威,韩国就要遭受灭顶之灾,因此韩国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搞好生存大计,最终在谋士的建议下,决定将军事要地上党献给秦国作为见面礼,希望秦国笑纳,以后不要太难为韩国,秦国平白无故得到上党郡那自然是高兴的合不拢嘴,没曾想上党守将冯亭在中间搞事,竟自作主张,将上党献给了赵国,这还了得?简直是拿秦国耍着玩,于是就把怒火转嫁到赵国身上,致使赵国惹上了麻烦。

这上党守将冯亭确实不一般,当时他见上党割除已定,眼珠子一转,觉得反正上党也脱离了韩国,献给秦国和赵国都无所谓了,名义上献给了秦国,而实际上却献给赵国,一来可以转移秦国的怒气,二来也可以挑起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当时的老大和老二之间的过节,弄不好还能打起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韩国就可以渔翁得利了,不得不说,冯亭的这一招确实够阴险,但也是被逼无奈的下策,横竖都是一死。

冯亭献城给赵国的消息一传开,可吓坏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国的上卿虞信,这虞信也不是个一般战士,当初是一个游士,在那个时代,有点水平的游士很吃香,也流行,不像现在考个公务员这么难,那个时候,只要认为自己有水平、有能耐,就可以游士的身份面见国君,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通国君,就可以直接成为公务员,甚至成为高级公务员,不过大都是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大,虞信也是如此,他也是靠着自己的一副烂舌,穿着一双破草鞋,就在赵孝成王面前一顿白话,愣是把赵孝成王造的一愣一愣的,最终将他拜为上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国务卿,这虞信还真有点水平,他一眼就看出冯亭的不怀好意来,所以坚决要求赵孝成王不要上当,白白到手的肥肉还能不吃?赵孝成王已是口水直流了,那还听得进去虞信的话,再加上空有其名的平原君的积极劝说,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马上派人接手上党郡。

这样一来,老大秦国就不干了,几个意思啊?这分明是没把老大放在眼里啊,秦昭襄王可不是个好忽悠的善茬,老子惦记你赵国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找到借口,这次你公然在老虎嘴上拔须,这还了得?看来不教训教训你还真让世人不知道我秦老大的存在,于是即可发兵攻赵,赵老二也不含糊,马上派出老将廉颇前去迎战,老将廉颇也不是一般人,最大的长处就是善于防守,这正好是秦国的短板,所以战事一开始,不管你秦国怎么攻、怎么叫阵,我就在城墙上跟你死磕,愣是把秦军磕的没脾气,时间一久,秦国就有点吃力了,毕竟是境外作战,后勤供应就有点问题了,名将就是名将,还真不是吹出来的,廉颇就是看准了秦国的短板,所以才跟他玩起防守战来。

这时候就是最考验两国国君耐心的时候了,想让秦昭襄王撤军那是不可能的,那样会很没面子,让人笑话,攻又攻不下来,正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赵国先坚持不住了,赵王决定全线出击,临出击前,他招来重要谋臣虞信和楼昌商议一下,结果楼昌主张出击不如讲和,因为赵国国内也快坚持不住了,而虞信则坚持继续对峙,说只有对峙才是战胜秦国最有效的办法,还别说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虞信的主张是对的,可惜赵王没听他的,认为楼昌的话有理,遂决定派使者出使秦国。

见赵王主意已定,虞信就问:大王认为讲和的主动权在我还是在秦?赵王老老实实地说:在秦,虞信说:我也认为在秦,如今大王要讲和,你准备给秦王什么好处那?赵王一听,有点懵逼,连忙问虞信可有啥坏主意,虞信说:大王先不要忙着派使者出使秦国,而是大张旗鼓地派使者携带重金前往魏国和楚国,不为别的,就是为迷惑秦王,让他以为我们要和魏楚两国搞合纵的鬼把戏,本来秦国这次来搞事已经很吃力了,我们在这么一搞,秦王肯定害怕,到时候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了。在古代,各国都有潜伏在别国的间谍,只要把声势搞出来,很快别的国家就知道了,那时候的间谍基本都是半公开化。

面对如此高招,脑残的赵王还是不敢冒险,为稳重起见,还是决定采纳楼昌的建议,郑重其事地派使者出使秦国,事情都到这一地步了,虞信也是很无奈,秦王一听赵王要派使者主动来讲和,激动的眼泪都掉下来了,连忙安排人以最高规格接待赵国来使,一般人还都以为秦国服了,不想得罪赵国了,其实不然,这不过是老奸巨猾的秦昭襄王耍的诡计而已,他想借此机会向天下人宣称:秦国已准备和赵国结盟了。明面上的工作做的很是光鲜,暗地里却拒绝讲和,将赵国使者给灰溜溜地打发回去了,赵王还是年轻,根本不是秦王的对手,再加上秦王能听进去范雎等人的合理意见,而赵王有好谋士却不听,赵国失败也就顺理成章了。

赵王见讲和不成,这才想起虞信的主意来,可惜为时已晚,派去魏国和楚国的使者连饭都没给吃就给赶回来了,你们已经和秦国苟合了,还来找老子干嘛,给我滚,赵王一看,彻底没戏了,脑子一热,管不了那么多了,给我全线出击,打,这期间,秦国抓紧一切时间将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并偷偷换成白起统帅秦军,赵王见老将廉颇还是老办法,只防守不出击,干脆换成年轻气盛的赵括,于是,历史上规模宏大、决定战国格局的一战—长平之战终于爆发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