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
-文章来源于网络 若有侵权请告知- 屋里蒸馒头,屋外铁板烧 每天的天气 就像复制+粘贴了一样 虽然下了雨,但还是有点热 也许这就是三伏天的模样吧 三伏的“初伏”结束了 我们迎来了又长又热的中伏 今年(23日),大暑也到了! 今年中伏是加长版的 从7月22日到8月10日 将持续整整20天! 大暑跟着中伏到 这就意味着 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日子 已经到来了 大家拭汗以待吧··· 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 人的健康也是与气候息息相关的, 在饮食上也是一样。 大暑的大特点是暑热湿重 不同体质的人 在不同时节的养生重点不一样。 大暑是一年阳气最盛的季节, 这个时候通过药食温补人体的阳气, 常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从食疗方面来说, 羊肉无疑是温补阳气的佳品。 大暑吃些“伏羊”, 即入伏以后的羊肉, 这时的羊肉一般脂肪含量少, 营养价值高。 伏天吃羊肉可以起到温阳补虚、增强体质的作用,另外认为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可以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 三伏天喝一碗羊肉汤,通过出汗,可以使五脏六腑的湿热、寒气、毒素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身体内的垃圾能得到很好的清除;同时,三伏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外面的阳气也在进入身体,使经脉畅通,体内各系统能良好的循环,身体就会健康,所以“伏羊”最适合阳虚之人。 阳虚、体质虚寒的人,夏季吃“伏羊”,可以达到温中助阳、益气健脾的作用,既可以借助羊肉辛热之功祛除体内寒气,也可以借助羊肉温补之功温补脾肾,从而增强耐寒之力。 1、当然是一次不要吃太多。因为阳虚的人,大多脾胃虚寒,消化能力较弱,所以不要吃多。 2、不要太油腻,也就是喝汤宜清汤,不要吃肥的。 阴虚体质的人群需要滋阴, 大暑时节可以多食冬瓜, 采用有滋阴作用的老鸭煲冬瓜汤,加入沙参、麦冬等,也有养阴润肺的功效。平常也可以多食用莲子、百合等滋阴食物。 阴虚体质的人忌熬夜,晚上11点之前要睡觉。居住环境宜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 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 大暑时节, 气虚体质更容易虚弱。 表现食欲不佳,腹胀,腹泻,精神不集中,睡眠不佳等。加上湿气重浊的困扰,人会懒惰无力。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 饮食上宜清淡温软、易消化吸收之物,如山药、莲子、莲藕等; 少吃:凉拌菜,冰镇啤酒,雪糕,冰镇西瓜,炒坚果,饼干,硬饼 气虚质平日运动量不可过大,散步或舞蹈,静气功为宜。但也切不可久坐,会令气血不畅,情绪低落。常常站起来拉伸筋骨,举目远眺,也是一种小运动。 ![]() 调养应以健脾去湿、 疏肝利胆为主。 饮食上: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薏米、海带等。 粥汤类即容易消化,也可以补充夏季高温流失的津液,鸭肉、猪骨、羊肾、海带、玉竹、沙参、绿豆、藕、丝瓜、枸杞都可以用来煲汤,有滋阴之效。 同时湿热质容易上火,要多吃些符合此节气养生之道的苦味食物,以平抑过旺的心火,可以改善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问题,如苦瓜、穿心莲、莲子芯、苦菜等。 ![]() 脾是生痰之源, 它的源头是在脾胃, 所以这还是一个好好保护脾胃的问题。 但是这个脾胃呢,它有可能是虚,加工能力不行,这时它产生痰湿。养生原则就是在保护脾胃的基础上适当地再去去湿。 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每餐宜吃七八分饱,酒类不宜多饮,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那些具有健脾利湿、宣肺祛痰的食物,如萝卜、紫菜、薏苡仁、冬瓜、赤小豆、扁豆等,少吃甜、黏、油腻的食物。 ![]() 气郁体质的人平常需要 疏肝解郁、 舒缓压力。 香菇有疏肝解郁、安神的作用,可以与冬瓜、瑶柱、排骨一同煲汤,更适合气郁质人群。 同时,气郁质可以多喝玫瑰花茶、罗汉果菊花茶等,有疏肝降火的作用。平常煲汤可以多用北芪、红枣、黄花菜等药材。 除了以上针对不同体质的养生 今天饭饭给大家推荐一款 清热祛湿、消暑生津的汤 大家不要错过哟! 马齿苋瘦肉汤 芡实30克 马齿苋50克 猪瘦肉200克 精盐、味精适量 将马齿苋洗净,切段 猪瘦肉、芡实洗净 将上述食材一同放入锅中 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小时左右 加精盐、味精调味,再煮沸即成 祛湿消暑的马齿苋瘦肉汤就做好啦! ![]() 清热祛湿、生津消暑 马齿苋:又叫马齿草、长寿菜,性味酸寒,入大肠、肝、脾经,临床多用它来治疗暑热所致的汗多消渴、口咽溃烂、小便赤痛、皮肤红肿,或湿热内蕴所致的湿疹湿癣、腹泻痢疾等病症。 芡实:味甘涩,性平,有补脾止泻、清热除湿、益肾固精之效,有助缓解脾虚久泻、遗尿尿频等病症。 猪瘦肉:归脾、胃、肾经,可补肾滋阴、益气养血、消肿。 大暑节气穴位保健推荐 大暑节气穴位保健当以健脾养肺为原则, 推荐按摩足三里穴和肺俞穴。 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等。 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上方取穴标志:颈部前屈时项部最高骨性突起——第七颈椎,再向下数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肺俞穴所在。 作用:用于治疗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