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火郁发之

 仁哥文档 2019-08-17

火郁发之强调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透邪外出,以达到气机调畅、阴阳平衡的目的。该理论源自 《黄帝内经》,经过张仲景对发汗疏散之意的发挥、金元四大家的理论创新、明清及之后医家对其进行的贯通应用,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充实。

1火郁发之理论内涵

《庄子·知北游》曰: “人之生,气之聚也。气乃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其根本属性在于运动不休,气通过升降出入宣通、灌渗气血,化生津液,滋润脏腑,濡养四肢百骸,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面发挥多种功能作用。

气之运行以顺为贵,以郁为失,若各种原因导致气机逆乱,壅滞不通或通而不畅,郁结不散,怫郁于内,则使人体升降失常,出入失用,气机郁遏不达; 阳气宣发不得,郁滞之气在体内氤氲,冲和之性失司聚集生热,则郁而化火,此之谓气有余便是火

 “火郁发之正是针对火郁证提出的治疗大法,旨在通过宣通、疏导、透达、升散等方法因势利导,使内热得清,邪得外出,达到郁解热散,纠正疾病阴阳偏颇之功效。

2火郁发之源流发展

1)张仲景对发汗疏散之意的发挥

火郁发之其源可追溯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帝曰: 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及至后世对火郁治法各有发挥。

张仲景首推汗泄,其麻黄、桂枝运用灵活多变。若为风邪外袭客于肌表,兼夹寒邪壅塞腠理,则卫阳无得出入,阳气怫郁于内变生高热,采用麻黄开宣腠理、通透毛窍、宣畅气机,热自可从汗而解,此即表邪致郁火者,邪去则热亦消。

若郁火于内兼见外邪,如风寒外束肌表困遏,内热郁结症见烦躁,此即寒包火之势,则可用大青龙汤治之,以麻黄、桂枝辛温发汗,石膏辛凉除烦,火得清泄,郁得汗解。

2)金元四大家对火郁发之的理论创新

刘完素认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郁,治疗应当随其浅深,察其微甚,视其所宜而治之,并提出热郁由表及里动态过程中的治疗方法,即外感初起怫热郁结,治以辛凉、甘寒之品,如石膏、滑石、葱白、豆豉之类开散郁结; 若兼内热者,可表里双解,使风壅得散、结滞得开、气血得宣、郁热得消; 若表证解而里热仍郁,汗出而未见热退,则可利用下法导泄内郁之热,可根据火热程度选择清热解毒之剂。

张从正为汗法再添新意,创立砭石出血法治疗血热壅盛于上诸症,提出出血与发汗,实同而名异,与张仲景太阳伤寒自衄作解之意类同。

李杲提出非独上焦火郁可发之,中焦脾胃之变亦可施用。如 《脾胃论》中清胃散治疗胃经实热所致牙龈肿痛,方中升麻为火郁发之点睛之笔,潜移默化之中透散火热于无形。

朱震亨融汇旁通各家,认为诸火并自内作,可根据火热性质选择具体治法,轻者可降,重者则从其性而升之,尤当注意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兼温散,此乃火郁发之旨要之体现,且其治疗火郁之证,既宗李杲升阳散火之法,亦重调气与兼清久郁。

3)明清及之后医家对火郁发之的贯通应用

时至明清,温病盛行,医家认为,温病本质在于郁热,而卫、气、营、血皆如是。温邪初袭卫分致卫阳不布而发热,可采用辛凉宣透之法,如银翘散、桑菊饮之类; 传入气分,初郁者可用栀子豉汤宣泄郁热,若热灼胸膈,则用凉膈散透发郁热,宣畅气机; 及至营分,则当透热转气”; 入血分,则需凉血散血兼备,散血之意在于散血中伏热,血活郁除,气机畅达,热邪方能外透,如犀角地黄汤中用牡丹皮、赤芍等。

民国医家俞根初、张锡纯等受火郁发之理论启发,分别创制了清解散、凉解散、寒解散以及新加白虎汤等。

国医大师路志正更是提出火郁发之七法,包括发表散火法、升阳散火法、疏郁散火法、清热散火法、通闭散火法、温化散火法、补益散火法等,这些理论的具体应用及治法的提出都使火郁发之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充实。

3火郁发之理、法、方、药

1)内清外散、郁解热消乃火郁发之关键理法

热者寒之乃经典的治疗法则,但火郁之证非单纯热证,还兼涵气机闭塞、泄越无门的重要病机。热证自当清热,但须把握清热之度,使寒而勿凝,如若一见火热便纯用寒凉之品,则恐冰伏其邪,克伐阳气,凝滞气机,导致邪无出路,反致热炽,病情深重。若药轻病重,则恐有药不胜病之虞。因此,凡使用辛散疏利、轻清芳香与苦寒药物相结合,或宣发肌表,或透达募原,或通利二便,或调和气血,发挥内清外散之综合作用,给郁伏之热邪以出路,由里达表,驱邪外出,均可视为火郁发之之理法。

发之变法灵活,可根据火热之势、火热之位、火热之因等因势利导,散邪外出。顺应阳气性喜升腾、恶遏伏之性及内郁火热上炎下传之势,一方面顺应郁闭于内的火热之邪上扰之势,向上、向外升散透发邪气郁热,另一方面顺应郁火自上而下的疾病传变趋势,向下、向内降泄郁火,导热下行。亦可根据火热之位辨其热之来源,热自外来者,宜从表散; 热自内生者,宜从内清; 热自外生而未尽至于内者,宜表宜散; 热自内生而无表证或兼有腑实之证者,宜攻宜下。还可根据不同病因所致郁火选取不同治法,如 《证治汇补》所云:“火郁治法,……如腠理外闭,邪热内郁,则解表取汗以散之; 犹如生冷抑遏,火郁于内,非苦寒沉降之品可治,则用升浮之品,佐以甘温,顺其性而治,势穷则止,此皆发之之义也

此外,火郁之火当分虚实。实证火郁以邪盛为主,多因外感六淫或邪滞气机,起病急、病程短、变化迅速、易变生他证; 虚证火郁则多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常见于外感热病后期或内伤杂病之中,起病缓、病程长为其主要特征。实证火郁当裁之抑之,以清透为其要旨; 虚证火郁当培之助之,以补散为宜。同时仍需考虑虚实夹杂之变化,正如实火郁久可因暗耗气血阴阳而成虚火郁证,虚火郁久或复感邪而有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在体内郁积而成实火者。

值得注意的是,虚证火郁为火郁的特殊类型,即阳气虚之内热证,多因劳倦耗伤阳气,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中焦气机郁滞而为内热。李杲阴火理论与甘温除热大法则是对此证的具体论述与创新发展,认为其为内伤脾胃导致阳气亏虚不得升散,内郁而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虚热,其症状兼具火热表现和脾胃阳气虚而下陷之状,治疗强调升举脾胃下陷之气,散发中焦阳郁之热,当慎用或必要时少佐苦寒之品,其升阳药用量也当斟酌,以免过用耗伤脾胃阳气。

2)升散乃火郁发之代表方药运用机要

火郁发之代表方剂之一为清代医家杨栗山所制升降散。杨栗山对温病的治疗着眼于,并以升降散为主方化裁 15 首治疗温病的代表方剂,而升降散则为论治温病郁热内伏的诸方之总。

方中大黄清热泻火,使里热从下趋而外解;“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并辟一切怫郁之邪气”;僵蚕配伍蝉蜕,共升阳中之清阳,从上透散郁热;姜黄行气活血调畅气机,利于热邪从四周外达,配合大黄则共降阴中之浊阴。四药合用,升降皆具,内外通和,使内郁之火分消走散,其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也,强调了升降散的配伍顺应内郁火热上炎下传之势,向上向外升宣透散,向下向内降泄郁火,以达除郁散热、通和内外、畅达气血之目的。

李杲之升阳散火汤是治疗内伤发热的经典方,主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是对火郁发之理论的临床运用阐释。方中以风药为主,皆为味薄气轻上行之品,升举阳气,使三焦畅达,火邪皆可从其而散。其中柴胡、升麻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不得伸展之阳气,使郁遏之阳气得以舒展;葛根亦散中焦阳明之火,防风、羌活则散太阳之火,独活发散少阴之火,配合辛甘温之品补其中而升其阳,接续升药之作用; 人参味甘,补益中州之气;甘草可泻脾之郁火; 芍药酸柔,散脾中郁火,且散收兼备,不致损伤阴气。全方补散共施,诸经郁火得解,脾胃阳气得升则元气自旺,阴火自潜。

火郁发之所用清热之品为常,其升散之药的运用则需另加探讨。诸方多善运用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等升散之品,顺应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喜散发而恶内郁之特性,轻清扬之,因势导之。羌活味薄气雄,辛苦性温,功寓上升; 防风为风药之润剂,辛甘微温,质轻气平,功善发散,气味俱升,诸经之药皆能循以追随; 升麻辛而微甘寒,性能升散,功善升举,因其升阳散热而可使邪尽外解,又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 葛根味甘辛凉,轻扬升散,可发表散邪,开腠发汗,功似升麻,亦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诸药轻清宣发,升散引达,顺应火热之势而成为火郁发之常用药物。

4火郁发之的临床应用

痤疮,病机或责之于外邪侵袭,肺气失宣,郁火不散; 或责之于嗜食油腻生冷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结于阳明; 或肝郁不舒、脾气虚弱等。临床多采用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及防风通圣丸进行加减治疗。普济消毒饮中柴胡、升麻可疏散风热,引诸药上行至头面,蕴含火郁发之的思想; 仙方活命饮乃疮疡之圣药,于理气活血、消肿散结药物之中加入金银花、防风、白芷等药,可行清热解表、通里散结之效,使热毒得以向外透散; 防风通圣散中诸药配伍可以分消上下,兼治表里,并行升降,发散郁火,导邪下出,汗、下、消三法兼备,上、中、下三焦并调。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范畴,其发作时邪热毒火炽盛于体内,寒凉药物往往拒而不受,相持难攻,日久则易导致正虚邪恋,气耗液伤,枯竭不荣则见疼痛。现代临床有以火郁发之理论为指导以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而取效者。火针其性火热炎上,与火热毒邪性情相近,以热引热则内郁之热有路可循,火热毒邪随火针火性升散透发,则毒亦拔出,诚如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言: “轻者毒气随火气而散,重者拨引毒通彻内外,这也是火郁发之对于热证忌火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全新验证。

中医杂志 2019,6013):1081-10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