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举例说明何为笔势?书本上的解释太简单笼统,我看不懂,谢谢?

 摄影姥 2019-08-17

谢虚静兄之邀。《中国书法大辞典》中说:笔势“指每一种点画依照着各自特殊的形体姿势的写法”。这个解释比较笼统,也不具备多少现实操作性。


首先,要厘清何谓笔势

蔡邕在《九势》中提出了“力”、“势”、“藏”三个书法线条的美学概念,强调“势”其实是被赋予方向性的“力”,是运笔的“痕迹”,故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笔势的概念最终是由王羲之作出理论界定的,他在《笔势论》中着阐述了用笔的藏锋、侧笔、结笔、翻笔、起笔、打笔等笔法以及结字、章法之中的笔势。近代的沈尹默先生首次将笔法、笔势、笔意三者剥离开来,在其的《书法论丛》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笔法与笔势的区别,归纳了笔势是点画特殊形态写法的单行规则,明确了笔势是生动变化的,同时也是虚的。周汝昌先生则认为“势就是关系”,点画来有理、去有意,入有迹、出有痕。抱庸以为,四位大家的观点综合起来,就是笔势的概念。



其次,笔势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勾勒出笔势的轮廓:

第一,笔势的内涵很宽博。点画自身的方圆曲直、轻重虚实;点画间的呼应顾盼、穿插映带;偏旁部首间的开合向背;字与字间的启承揖让、参差错落,都可以说与笔势有关。

第二,笔势是生动而富于变化的。笔势不同于笔法却源于笔法,因时代和人的性情而有肥瘦、长短、曲直、方圆、平侧、巧拙、和峻之分,不象笔法那样千年不易,一成不变。

第三,笔势是抽象而又具体的。抽象在“意”,具体在“形”。因此说,笔势的外在表现是通过“形”来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的。因形生势,因势立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书法如何取势

笔法务实,笔势务虚,但就像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笔下有势,书法才有气脉韵味,否则就是机械呆板索然无味。

张怀瓘《书断》中有言:“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已操胜算”。

(1)粘连呼应气不能断。从章法全局上看,点画之间与邻字间要有呼有应、有粘有连,不管有无有形的牵丝,气脉是连贯的,是千丝万缕割裂不开的,也正是靠着这股气脉将通篇攒接为一个整体。

(2)结字险绝意不能平。四平八稳难免呆直,要直中有曲,曲中取直。比如横画右上倾斜可取势,平则无力;竖画稍曲可取势,笔直则无力;偏旁部首欹侧可取势,平铺直叙则无力。

(3)肥瘦相间富于动感。笔画少的字点画粗壮可取势,纤细则无力;点画多的字瘦削可取势,肥硕则蠢笨。肥瘦相间既包括点画的粗细,也包括结构的疏密。不要死笔平拖,应力求富于变化。

(4)疾涩相间以生奇怪。迅疾本身就具有力感,讲究快而挟力,而涩笔则入蕀中行路、负重登山,与疾成对势。毛笔书法中的逆锋、枯笔,如崩崖老树,也极具劲势。疾涩相间,结字则更加充满“变数”,余味无穷。

抱庸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