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一五九八期;欢迎关注。 承接上文“笔法”篇,本文继续解析褚遂良大字阴符经的字法、章法: #2 字 法 ▼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由于用笔洒脱、迭逸,结构也就较为舒展、开阔,变化多端,姿态丰富。和虞世南的平正、含蓄相比,褚体较为活泼、奇险。欧阳询的结构也较为奇险、峻拔,但中宫收敛,显得紧凑、森严,褚体与之相比,同样险绝,但自然、轻松得多。以下就具有代表性的字试作结构解析。 中心与重心: 两个“天”字,左边的撇画居中,相对平稳;右边的撇画左移,中心向左调整,则峭拔。 两个“其”字,两“点”都有重心倾斜变化,并非一味的平正,左边的重心在右 “点”,右边的重心在左“点”。 再观察两个“者”字的重心不同,原理也是一样的。 因此,学习大字《阴符经》和褚体书法, 如果不观察这些细节,则可能因一点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得不到褚体书法的多姿,而显得平板。观察中心与重心也是观察结体的首要所在。 平正与欹侧 对称与参差 两个“动”字,左边的平正,右边的欹侧,但“重”和“力”都上下错落,既对称又参差。 ![]() ![]() 两个“于”字,左边的欹侧,右边的平正,但左边的“于”字上方错开,下方对齐,右边的“于”字上方对齐,下方错开。 ![]() ![]() 两个“静”字,左边的平正且对称,右边的欹侧且错落。 疏密与轻重 有的外密内疏,如“起”;有的外疏内密,如“机”。 ![]() ![]() 有的整个字密不透风,如“基”;有的整个字疏可走马,如“身”。 ![]() ![]() 此外,轻重关系也是书法中常常处理的关系,孙过庭《书谱》云:“重若崩云,轻若蝉翼。”轻重关系不仅体现在用笔上,也体现在结构中。有左重右轻或右重左轻,有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 #3 章 法 ▼ 章法的原理与结构原理相通,结构处理的是笔画间的关系,章法处理的是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唐楷的章法较为整饬,但变化丰富,忌布如算子,千篇一律。王羲之《书论》中关于章法提到:“字字意别,一气贯通。”大字《阴符经》的章法相对较为空灵、疏朗,不像颜体那么满和密。 此外,由于大字《阴符经》用笔融合了不少行、 草笔意,用笔也较为凌厉、连贯,因此虽是楷书章法,但上下、左右字的联系却较为密切,不少字第一笔起笔处露的锋芒,实际上是由于上一个的用笔较为迅捷,顺势映带,上下自然连贯、呼应。总之,写楷书的章法尤其是大字《阴符经》,也要注意变而贯,通篇一气呵成。 【结语】 褚遂良书法由欧阳询、虞世南直溯王羲之,最终形成自己个性,瘦硬挺拔、儒雅潇洒,富有晋韵。大字《阴符经》是否为褚遂良真迹存在争议,但却充分体现了褚遂良的书法风格,且为墨迹。 因此,通过对大字《阴符经》丰富多变的用笔、结构、章法进行解析,更能充分、具体地了解褚遂良的书法艺术,有助于学习褚体书法时对细致技法的把握。当然,褚遂良书法的精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