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像 唐代 9世纪 绢本设色 高46.0厘米 宽18.0厘米 有人说“这是斯坦因搜集的敦煌画中不单是工匠,而是由正式的画家制作出来的极少数作品之一。其色彩非常出色。” 事实上,如果细细观察会发现,画面色泽的明暗和高光的使用精确而仔细,菩萨尖尖的眉毛的墨线轮廓线间加了绿色。头发是青色,沿着两肩长长垂下,脖颈附近加了墨线以突出力度,而手是先用墨作底线,赋彩后再用红色勾勒,并加入色晕和高光。 天衣和腰布下端的边缘使用藏蓝色,腰布的底端描出独特曲线,下垂至脚间。两腿上,裳的褶子左右对称,尽管腿线笔直,两脚巨大,但完全察觉不出粗笨或者比例不当。判定此画的年代稍有困难,良好的质量显示出它可能年代较早,但圆满的脸部轮廓和均衡的上半身曲线等符合9世纪中叶作品的特点。 北宋观世音菩萨像 敦煌莫高窟(Ch.xxxiii.001) 幡 彩绘绢本 76.6 x 68.4厘米 此画除了是有纪年的作品外,有几处改变很值得注意。用新的日本纸做里子,加了新的竹竿和卷轴,使用的各种色布的边仍以原来的样子保存下来,画的四边各缝进1厘米。色彩的使用方法突出了供养人,根据画面左上角长方形题笺中记录的像名和宝冠上的化佛,知道中尊是观世音菩萨。 敦煌绢画残片 敦煌绢画残片 敦煌莫高窟(Ch.xxii.0023) 彩绘绢本 44 x 58厘米 敦煌莫高窟(Ch.00102) 经幡 彩绘绢本 97 x 74.3厘米 敦煌天王像(残片) 唐代 9世纪 绢本设色 此画虽然是断片,但能如实地说明敦煌创造过多么精美的绘画。其幅宽是75厘米或者更宽,整个立像的高度无疑会超过2米。与利用模板的小型幡画相比,此画无论线描、样式还是色彩,都非常细致周到。从此像手持矢看,可能是东方的守护神,即持国天。脸部轮廓用生硬粗糙的墨线来描绘,身上穿的衣物本身与其他天王像基本无差别,只是表现极为华丽,每段铠甲鳞片分别涂不同的颜色,刺绣花纹的边饰、嵌青色宝石的美丽首饰装饰非常庄严。 敦煌一佛二菩萨像 绢画 敦煌莫高窟绢画(Ch.xxi.0015) 捺印 84 x 76.5厘米 观世音菩萨像 五代时期 题记天复十年(910年) 绢本设色 高77.0厘米 宽48.9厘米 英国博物馆 斯坦因绘画 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局部) 唐代吐蕃时期 9世纪初 绢本设色 高95.0厘米 宽63.5厘米 女供养人的任何方面都显示出她是很富有、地位很高的人物。她腰板挺直,低头行进,姿态娴静。题记说她为亡考妣神生净土敬造大圣一心供养,奉为国界清平,法轮常转;二为阿姉师,南无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永充供养。 此画有几点值得注意,特别是正面和背面的两个题记中出现的纪年“天复拾载庚午”更引人注意。此年号实际只用了四年就结束了,唐王朝本身也在906年灭亡。显然此时敦煌与中国已经完全隔绝,但受当时最有名的曹家等地方豪族的赞助,大规模的石窟营造得以继续。 人物图(局部) 唐代 9世纪 绢本设色 高88厘米 宽55厘米 敦煌莫高窟(Ch.xxi.002) 彩绘绢本 60 x 47厘米 弥勒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图 五代 题记天福四年(939年) 绢本设色 高74厘米 宽61厘米 英国博物馆藏 图中三尊像各有榜题,中间为弥勒佛,左手托钵,右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左为文殊菩萨,题作“闻随师离”;右为普贤菩萨,题作“闻随补贤”,两菩萨各坐束腰莲花座。文殊菩萨的脸部保存完好,但见不到涂彩的痕迹。因此,其线描都是底稿的墨线,一点没有加入完成时的勾勒线。 下为男女供养人及家眷。此画虽伤残严重,却具有纪年的题记,是考证10世纪时绘画发展的珍贵样例。 弥勒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图局部 弥勒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图局部 唐代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 英国博物馆藏 敦煌莫高窟 幡绘画 麻本设色 8世纪末—9世纪初 图样部分 101 x 102.5厘米 唐代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局部 观世音菩萨 唐代 9世纪半叶 绢本设色 高74.7厘米 宽55.6厘米 张淮兴 炽盛光佛并五星神图轴 唐 干宁五年(897年) 绢本设色 高80.4厘米 宽55.4厘米 英国伦敦博物馆藏 斯坦因盗取绘画 炽盛光佛并五星神图轴局部 炽盛光佛并五星神图轴局部 炽盛光佛并五星神图轴局部 炽盛光佛并五星神图轴局部 敦煌五代或北宋时期 10世纪中叶—末期 绢本设色 图样部分高64.6厘米 宽39.4厘米 英国博物馆 斯坦因盗取绘画 此如来是两腿下垂的倚像,大概表现的是弥勒佛。包括身光和头光的全身,被收拢在几乎占满画面左右的巨大白色圆相中,圆相被赤茶色线括起。题记栏和记录像名的长方形题笺框依然是空栏。这是因为绘画是预先制作的。 药师琉璃光佛 敦煌莫高窟(Ch.00101) 彩绘绢本 72.5 x 55.5厘米 药师琉璃光佛,梵名咕噜贝鲁喇亚,简称药师佛,乃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曾发十二大愿,医治一切,所以被尊为大医王佛或医王善道。 行道天王图 五代时期 10世纪中叶 绢本设色 高61.8厘米 宽57.4厘米 英国博物馆 斯坦因绘画 唐代 9世纪后半叶 绢本设色 高103.1厘米 宽71.2厘米 英国博物馆 斯坦因盗取绘画 此观音站在覆瓣莲华座上,两旁莲花样的带有三瓣花的植物茎弯弯曲曲,高高挺立着。左侧茎上端的花瓣已落,剩下种子。 观音手臂上浓绿色的天衣螺旋状卷着,与挺立的带花的茎的变化相对。观音右手持柳条枝,左手持净瓶,净瓶细口中插入一枝头上有朵小花的弯曲植物。菩萨脸和上半身的曲线表现基本流畅,脸、胸部、手臂很丰满,头发在宝冠上高高梳起,在额的部分绘成优美的弧线,从两肩后垂下。画家使用浓墨,轮廓线鲜明。绘画用绢的组成方式与通常略有不同,画面右半部只续接了半幅绢,没有边绢。 地藏十王图 幡 彩绘绢本 91 x 65.5cm 地藏十王图 线描绢本彩绘 五代时期 10世纪中叶 高48.1厘米 宽44.1厘米 英国博物馆 此画绘在深蓝色的绢底(大概是为象征冥府设定的)上,地藏菩萨的脸部赋金彩,衣服和头光、台座的莲瓣上等都散嵌着菱形的碎箔。 敦煌莫高窟(Ch.xviii.003) 幡 彩绘绢本 57.5 x 38.1厘米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 唐代 9世纪前半叶 绢本设色 高222.5厘米 宽167.0厘米 斯坦因绘画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 |
|
来自: 昵称6411453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