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中医药始祖——伏羲

 昵称64114534 2019-08-18

方寸话中医系列

古中医药始祖——伏羲

作者简介: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上古之时,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美丽姑娘,某一日她到一个名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水边的一个巨大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当下就觉得有一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令人奇怪的是,这身孕一怀就是十二年。古历三月十八日那天,华胥氏在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生下了一个男孩。

中国邮政(2008)“伏羲庙”邮资片,“甘肃天水”首日原地戳剪片。伏羲出生于天水,故天水被称为“羲皇故里”,至今天水纪念羲皇的伏羲庙依然古柏参天,香火缭绕。

       这个男孩有着蛇的身体和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又名宓羲、庖牺、伏戏、伏牺、皇羲等),所处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对华夏文明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神话人物,伏羲有着神圣之德,他将周围的部落团结在一起,封禅泰山,取蟒蛇身、鳄鱼头、雄鹿角、猛虎眼、红鲤鳞、巨蜥腿、苍鹰爪、白鲨尾、长鲸须创造出一种新的动物——龙。

中国邮政(2012)“壬辰年”邮票,这枚龙年生肖邮票上的龙,正是传说中由伏羲创造的中华民族的图腾,从此中国人有了“龙的传人”的说法。

      传说有一次洪水滔天,很快就吞没了整个人类,到最后只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幸存了下来。要使人类不致灭绝,他们两人就必须结为夫妻。于是,伏羲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使人类得到了延续。

中国邮政(2003)“高句丽古墓壁画——伏羲女娲图”邮资封,邮资图为人面蛇身的伏羲与女娲,他们兄妹俩都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还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

       伏羲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渔网,教会大家织网捕鱼,从而使人类原始的狩猎状态进入到初级的畜牧业生产。他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他以木德称王天下,圣德如日月般明亮,被称为太昊,后人更是将他与女娲、神农合称为“三皇”(除了伏羲、女娲、神农被称为“三皇”外,还有其他几种有关“三皇”的不同说法)。

几内亚比绍邮票小型张(2010)“中国的三皇五帝”,邮票图案为三皇伏羲、女娲与神农,三皇中的女娲被绘成人头蛇身的模样,边纸上为五帝。

       为了解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伏羲经常仰头观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俯身察地形,考查山川泽壑的走向。又观鸟兽动物皮毛的纹采和生长在大地上的各类植物各得其宜的情况,近从己身取象,远从器物取象,他的哲学思想就这样萌芽了。

       在远古社会那样一个空旷的环境里,人主要面对自我和自然,在面对自我和自然的这种静默状态下,人更可能直悟到人间万象的本质。伏羲就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开始用太极阴阳符号来描述记载自然界事物的特性,并通过阴阳变化,演绎组合出四象八卦。

中国邮政(2019)“伏羲画卦”邮票首日原地戳极限片。伏羲观天象,察日月,看地形,望山川,近从己身取象,远从器物取象,在哲思中演绎组合出四象八卦。

      伏羲创设的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秘密符号,被称为先天八卦(与周文王创设的后天八卦系统相区分),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古代东方哲学的标志。

       令我们无比震撼的是,伏羲发明的这个极度抽象的八卦系统,以阴爻和阳爻的各种简单组合竟然可以解释极度复杂的社会生活,并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渐渐融入了古中医药的血脉,其有关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的哲学思想,对中医药学的萌芽与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医药学创立与发展生生不息的总源头。

中国澳门邮政(2001)“伏羲氏画卦图”邮票小型张

       由阴爻与阳爻组成的八卦,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借以通晓万物变化的体系,并成为后代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而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在伏羲画卦取象而演易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甘肃天水风景日戳(2014)“伏羲卦台”,戳图上的这座山名曰“卦台山”,是传说中伏羲创画八卦之处。

       《黄帝内经》在伏羲画卦取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了中国医药学的各个方面,以阴阳五行学说分析人体五藏、六俯的生理、病理,进行辨证施治,论述六气、四时、水火升降之变化,审因用药,使“易与医通”,用易理的辨证思维方法指导中医药的各个方面,为中国医药的发展奠定了正确方向和理论基础,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伏羲画卦取象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这是伏羲对医药学的最大贡献。

天津市邮政局2000年发行的“中华医药图”明信片之“黄帝内经篇”。

       “九针”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有“伏羲制九针”一说。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直言:“伏牺……制九针,以拯夭枉焉。”由此可见,伏羲是中国最早探索以针灸护航健康的先驱。当时的“针”,并不是我们现在医院里用的针,而是古人使用的一种石器。古人用得最早的“针”叫砭石,它是一种或尖或有刃的石头。当时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们已学会打制石器,可以制造出比较精细的石器,因此也就能够制作砭石了。

       以伏羲为代表的先驱们将石头打制成砭石,即各种形状的石针,称为九针。九针的形状各不相同,有圆头的,用来按压止痛;有尖头的,用来点刺或放血;还有带刃的,用来切割等等。

多哥(2000)针灸”邮票,主图为古代中医师正在给病人针灸,背景为经络穴位示意图,上方有“公元前8世纪用金属针针灸”字样。

       当时,九针被用于刺激身体的某个部位以消除病痛、破开痈肿、排脓放血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于是,它成了一种原始的治疗工具,就此成为我国针术的萌芽。《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了有关九针的论述,在其《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针》《灵枢·九针论》《素问·针解篇》中均有大量有关九针的内容。

       由此可见,伏羲创八卦制九针,其哲学思想和临床实践对黄帝时期医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黄帝内经》相关阐述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