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恶到头终有报:明代天顺年间“构陷皇帝亲卫案”始末

 因果实录阅读者 2019-08-18

明英宗天顺初年,杨暄出任都察院御史,刚直敢言,不徇权贵,利不能诱,威不能慑,碰到贤明的士大夫,则与他们结纳交好,遇有奸险邪恶的小人,便多被他抵触排斥。锦衣卫指挥佥事袁彬,虽是武将,却极为忠毅,不攀附权贵,不趋附求荣,曾扈从皇帝流落塞外,能尽职上奏谏言其他大臣不敢说的话。时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门达专宠骄横,权倾朝野,肆意罗织,依附自己的,则破格擢拔;忤逆自己的,则重加罪责,其暗中自计:“当今圣上自复位以来,敢进言辩说朝中是非的,惟独只李贤、袁彬二人而已,若不及早谋划将他们挤出朝堂,那我所行不法之事,他们早晚会对圣上论起,如此我必然蒙祸不浅。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两人一网打尽,其余附和他们的大臣自然噤若寒蝉,不敢妄动,这样岂不一劳永逸?”

门达在锦衣卫的镇抚司衙门中,专理刑狱之事,也是“夺门”功臣中的一位,被提拔后却长期未得宠信。在锦衣卫的花名册上,逯杲是他的部下,在行使职权时,他却要听命于逯杲。后逯杲在曹吉祥造反时被杀,门达登时欣喜万分,经常向皇帝汇报,非常“敬业”,终于得到宠信。门达走红后,更加飞扬跋扈。他将锦衣卫缇骑分散四方,以至于含冤下狱者不计其数,造成狱舍紧张。大臣们被门达搅得日夜惴惴不宁,纷纷向他行贿,以求自保。对于门达,袁彬的态度是:不招惹。然而他的这种态度,对门达,却是一种无声的挑衅,他打算教训一下袁彬。

善恶到头终有报:明代天顺年间“构陷皇帝亲卫案”始末

门达因此重点关照巡逻的校尉张逵,密令他暗中刺探搜罗袁彬几十件阴私(隐秘不可告人)的事情,然后具状呈诉通政使,另派人嘱咐通政使官:“袁彬罪恶滔天,你们不得庇护放纵;内阁大臣李贤,乃是袁彬的死党,你们不得受其关节解脱。昨日圣上对都指挥使大人谈及此案,极想重罪袁彬,特看你等如何申详裁决。”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侍卫亲军,门达本就恃宠跋扈,兼之假传圣意重罪袁彬之语,审讯的官员自明白其中内情,尤其张逵所诉告的阴私之事,不过是受人指使,纯属子虚乌有。然而当时朝廷内外又有几个不怕死的?几个不贪图权位富贵的?

袁彬因不徇私情,以致凭空遭祸,主审官员们见状,无不思忖:若再代袁彬解释陈说,则自己难免也要步其后尘了,不如朦胧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尽数如巡逻校尉所告,奏闻皇帝,但凭圣上做主发落,我们也算做得个顺水人情。通政司官员因此第二天题本奏闻,门达见了奏本,向英宗皇帝请求推问,内侍很快传达谕旨:“准你拿问,但必须还朕一个活蹦乱跳的袁彬(从汝拿问,只要一个活袁彬还我)。”门达依此逮捕袁彬下到锦衣卫大狱,百般重刑拷掠,体无全肤,吹毛求疵,欲坐袁彬以必死之罪。

善恶到头终有报:明代天顺年间“构陷皇帝亲卫案”始末

据说门达令人取一根削成近两米长的杨榆条,杨榆条的枝节处削尖,锋锐如匕,用刑完毕,袁彬的下半身鲜血淋漓,然后又把杨木制成的夹棍安缚在袁彬脚上,然后,抄起一根两米多长的大杠子,狠敲袁彬的足胫,袁彬的双脚,血涌如流。然后按门达的设计,校尉们给袁彬进行一次“全身按摩”,即“弹琵琶”——用锋利的锐物,剔袁彬的肋骨,以致其百骨尽脱,屡陷昏迷。用行完毕,校尉们将他扔进一间冬则奇寒、夏则闷热的小号,墙壁厚重无比,无论如何喊叫,声音都无法传出。某天,袁彬的夫人前来看望,也不许入内,只在隔日被审讯时,跪在堂下三米多远的地方,大致望几眼,此后便再不准探访。

御史杨暄,见门达罔顾事实诬陷,愤怨不平,上疏极力论救,言昔日皇帝驾留虏廷(指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新君遣使问安,绝无一人敢往,只有袁彬以一校尉之身,保护圣躬,前后辗转,备尝艰苦,如今圣上猝然误信巡逻士卒诬告,偏从宠臣欺瞒,将保驾的功臣付之冤狱,微臣窃以为此举不足以得人心,还望皇上允准拘拿袁彬御前亲审,则玉石立分,微臣虽万死无憾。杨暄同时一并条陈(分条陈述)锦衣卫都指挥使门达不法之事二十余件,击登闻鼓(封建时代于朝堂外悬鼓,以使有冤或急案之人击鼓上闻,从而成立诉讼)进朝呈奉。英宗皇帝阅过杨暄的奏疏,思悟良久。

善恶到头终有报:明代天顺年间“构陷皇帝亲卫案”始末

门达听说杨暄有保袁彬的奏疏,担心圣意不测,反给自己招祸,慌忙俯伏请求批准将杨暄拘拿一并问罪,皇帝同意后,立即着门达行旨。门达暗喜皇帝得从所请,自己又可肆意妄为,故此械拿杨暄下狱,酷刑拷掠,百般讯问:“是何人教你论救袁彬、上奏那么多有关我的私事的?料想必是李贤老儿主使,你若从实招供,还有生还之理。”杨暄心知被拷死狱中容易,只怕事情从此难以清白,便假装应道:“这事的确是李阁老指使我所为,但我在这里交代,无人见证,不若请众多官员廷审,我当堂坦白说清,如此李阁老应无话可说。”

门达沉思再三,见杨喧神情不似作伪,且考虑到他能当面指证,自然更是求之不得。次日,门达转闻英宗皇帝。圣上命中官内侍与法司官等人在午门廷讯,杨喧大声言道:“我死则死已,如何敢妄指他人?鬼神照鉴,此实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门大人指使我扳倒诬陷李阁老。” 门达闻言,大惊失色,英宗皇帝复旨严查,袁彬得以从轻处置,调任南京锦衣卫衙门,杨喧也得以幸免于难。李贤受门达构陷,深觉有损声誉,于是上疏乞求告老还乡,皇帝不允准:“这都是细枝末节,无须介意(此系细故,无用介意)。”此后门达因欺君罔上,冒杀良民事败,被言官御史劾奏,押往市曹斩首,以肃清阉竖。宪宗皇帝念及此案,御批道:“门达欺君贼民,永谪瘴地岭表。”

百姓深恶门达误国,竞相磔裂其尸,啖食其肉。有道是佥士从来心险艰,织罗人罪伎多般。李贤不遇杨暄直,几入安排陷阱圈。

-------------

此案译自《诸司公案》中【判释冤诬】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