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的定义 误诊,即医务人员由于观察检查不周,不认真不仔细,导致漏诊或给出错误的诊断。它目前缺乏明确的标准,但人们常说的误诊主要是指“错误诊断”,其中包含两种情况:有病诊断为无病或无病诊断为有病;把甲病诊断为乙病,甲病被完全漏诊,乙病则被完全误诊。而在医学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诊断时间延长导致病情恶化或丧失治疗时机、多种病只诊断出其中的某一或几种等情况也属于误诊。误诊的原因有医生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够的原因,还与个体差异和病症的复杂性、技术的局限性密切相关。 我国误诊率30% 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它的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 这是一份刊登在《中国卫生》期刊上的学术文章,发表的人是时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廖新波同志。他不认为误诊是“正常的”,但确实是客观存在、相当普遍的。 人体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每个医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不能幸免。 中国的误诊和国外比起来,还低一点儿。美国的误诊率是40%左右,英国的误诊率50%左右。 话题很敏感 市皮防所性病科主任李士梁坦言,这个话题很敏感,每个医生肯定都有感受,虽然被指出错误可能会惹麻烦,但“至少不会给病人带来更多伤害”。事实上,从失败中得到的教训,总是比成功的经验更让人难忘。 李士梁和同事曾同台做一个睾丸鞘膜翻转手术,手术并不复杂,病人却在术中意外呼吸、心跳骤停,幸亏经同事提醒及时抢救了回来。原来,患者术前都应做心电图等检查,但手术太平常,患者对检查又很抵触,没有严格执行。有了同事的提醒和这次心惊肉跳的体验,他更加谨慎。 正面指出 针对这个话题,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余可谊和急诊科张晖医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做为医生,患者安全是时刻都要放在第一位的问题。无论上下级,如果发现有明确的诊断错误,是一定要提出来的。下级医生在学术问题和病人安全的问题上不能无原则地妥协。
闭口不谈 同时,这种沟通也要看医生自身的业内陆位,比如站在科主任的角度,及时纠错下级医生很容易脱口而出,但若是同事之间,甚至晚辈对长辈“纠错”,就难免有顾虑。因此有医生表示:即使你知道有些医师的报告明显误诊或漏诊了,你审片时纠正过来就是了,无需告诉他,这样对你和他共事都好。 也正因医学容不得半点闪失,多家医院都将诊疗失误的教训进行定期讨论,让所有医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话题PK 各位同行,你们有遇到过同事误诊的经历吗?你是选择闭口不谈,还是正面指出? 奖励规则:走心评论前100名,获得3学币/人;特别优秀的前20条评论,将获得8学币/人。 悬赏已结束 08.05 18:27 0 打赏 · 23 点赞 为你推荐 【读书笔记】肺部常见2种先天性病变CT表现 - 医学资讯,医生站 64排螺旋CT对阑尾黏液囊肿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 容易误诊的神经梅毒 ![]() 换一批 全部答案(302) ![]() 刘广宁 误诊的定义太宽泛,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有明确的答案,很多时候是某些事情发生了比如死后尸检发现了很多问题,从而推翻或者否定了之前的诊断,这个不一定是诊断失误只能说条件有限诊断不全面。误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错误,尤其当患者不理解时很容易引起冲突误解,并且作为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掌握所有的各学科的知识,况且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不是简单的机器,谁又能保证从来没有误诊过呢?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或者别的机构的诊断,每个人思路不同,大家可能探讨共同学习。所以你觉得同事的不对的地方不见得一定是不对的,但是可以私底下交流探讨,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听听别人的看法,最终还是谁是主治大夫听谁的吧!我可以选择交流,同事听与不听是别人的事情,从我内心来讲,不会闭口不言,因为要对的起良心,对的起医德,对得起这身白大衣,不说容易耽误病人,害了同事,要做到问心无愧! 2019-08-09 10:46 ![]() 韩锁成 作为医生,误诊每个人都发生过,除非不看病人。但对于误诊,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自己误诊了一怕耽误病人,造成不良后果,二怕同事尤其关系不好的发现。其实这种事情如果工作超过十年的没有不发生的!自己发生了,坦然承认,该负的责任负起来,光明磊落,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都能表示理解和原谅,本人有亲身经历。但是推三阻四企图掩盖的如果被发现或被不良居心的人背后捅出来至少是纠风,严重的时候吃官司。
有的同事误诊了你提醒他他会感激你,但有的人你提醒他,他会怀恨在心!面对这种情况做法因人而异。 2019-08-08 06:23 孙毅 患者的安全和疾病的预后是我们放在第一位的。本人遇到比较多的是在社区老年查体时分析结果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压/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一项或几项指标出现异常,有的社区医生为了让患者心理负担小,容易接受指标的异常,而把一部分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本人发现时立即跟这位医生探讨:异常指标指向的疾病特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以及如何干预、控制,相对的远期收益,以单独探讨的形式委婉的建议还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 2019-08-08 00:25 ![]() 华孝真 我是一名内科医师,也经常碰到同事误诊或漏诊。首先不要因同事误诊,就否决前面医师的治疗方案,否则更会激化医患矛盾。其次做好医患沟通,耐心跟患者解释病情,前面疗效欠佳,可以换个更好的治疗方案,相信大部分患者会接受,毕竟药不是仙丹 ![]() 2019-08-06 22:45 ![]() 薛欣欣 我觉得应该委婉的指出来,最起码对病人负责。可以说,这个是不是和哪个病很像啊?或者可以问,为什么你给他诊断这个,不诊断为那个呀?带有请教问题似的疑问。让同行更舒心一些。如果他坚持原来的态度,可以再说,我觉得这个病更倾向于某个病,或者用什么药更好一些,把基理说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