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9章分享暨八月开放月祝福》连载12 人们要回归道,就必须放下仁义、智慧、巧利——人们要回归道、回归自然,这不是要我们在追逐仁义、智慧与圣贤之路上一味前行,而是要返回头来,回到生命中心,回归本源之道,走一条返朴的道路、蜕变的道路,那就是放下对仁义、圣贤、智慧的执著。唯有放下执著,才能直接回归本源,直接回归自然。 今天,我们铺天盖地的极力倡导仁义孝慈,而且把这些当作了真理来大力宣扬,其症结就在于人们的内心已经失去了道,所以才创造出“仁义”的概念,并把“仁义”当作真理、当作道。 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看似反话,但恰恰是于己于人都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道废,圣人出;若大道不废,人人皆有道,人人皆是得道之人,人人皆为圣人,圣人自在其中,也就无需推崇圣人,更不必把圣人当作最高的人格和理想了。 同样,仁义是每个人内在心灵中自带的仁义。仁义没什么不好,仁是一种能力,是以爱自己的方式来爱他人,并能感召他人自爱互爱的能力。仁义是人人内在圆满自足的仁义,人人本来皆是仁义,所以自不必额外推崇仁义了。 因此,若能放下“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的“三绝三弃”的执着,完全放下,全部放下,放得干干净净,放得一尘不染,这样,人们才能够复归于道,复归于自然,复归于婴儿;这样,人们就会真正跨出“绝圣绝仁绝巧,弃智弃义弃利”的执着,人们将不会追名逐利,不会重视难得之货,世间也将不再有盗贼出没…… 这里所说的“盗贼”,不仅指要防范外贼,更是要防范心贼!一旦贪婪之心升起,心贼就将代俎越庖,成为身体的CEO,掌控生命的走向。所以,老子说“盗贼无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指人们心中无贼则天下无贼;心中无贼,则自然会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太平盛世了。 道德经学用编辑部于2019年8月12日第555天 (作者授权代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