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 S. 默温《花园时间》

 子夏书坊 2019-08-18


《花园时间》是默温(W. S. Merwin, 1927-2019)

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诗集,

是在双目渐渐失明的情况下完成的。

花园时间

W.S. 默温/著    郑亚洪/译

时间掌管愚人的钟点,

  至于智慧,没有一座时钟能够掌管。

——威廉·布莱克《天堂与地狱婚姻》·《地狱箴言》

不早也不晚

是我来到这个年龄

还是年龄来到我身上

它们中的哪一个带来所有

影河上的沉默图像

出现,消失,像河水流动

无声无息,它们都认识我

我知道它们会来看我

带来我会认出的

只有我会认出的事物

给我展示从未见过的

让我思考自己提出的疑问

离去,不做任何承若

它的声音

雨停止时

你听不见它停下

雨从树上滴落

怎么可能听不见它落下

或者到达,听不见

它到达

其他事情也是那样发生

我们听不见它们

你从没听见狗停止叫唤

无论你听或者不听

我们听见事情开始,继续

呼唤,嘶叫,歌唱

说你好说再见,可是

听不见停止

事情就是这样的吗

没有停止的声音

没有

停止之停止的声音

当然,没有停止

也就没有声音

五月末的早晨

昨天他们在长长的田野里割草

从房子下一直到榆树与白蜡树的边缘

山谷里的黄鹂鸟又开始歌唱了

这个寂静的早晨

精心犁过的田垄一路蔓延

奔涌过睡眠进入黎明

幽灵们沿着未醒的田垄回家,翻越

面包一样已割的草地

幽灵们走到胡桃树下

它们比我记起的人都要年长

在我出生前它们就站在这儿了

现在光芒涌入空空的田垄

老树们将阴影收集在身体下

整日为黑暗女王站岗

黑莓

五月末,当光延展着

朝向夏日,年轻的金丝雀

第一次扑棱着翅膀飞越白昼

却发现自己扑入掉落的花瓣里

老房子旁的花园里

它们在日影里哺育白昼的颜色

无雨的寒冷春天之后

空荡荡的村庄悄然无声

我站着吃黑莓

沉甸甸的树枝伏向我

心想,记住这一刻

蜻蜓来访之后

蜻蜓犹如阳光一样普遍

在它们的日子上悬停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仿佛它们是记忆

如今成年人来来往往

却看不见一只蜻蜓

也不知道自己

看不见什么

蜻蜓翅膀上的血脉

由光制成

只有树叶的纹路懂得它们

懂得河水流淌

蜻蜓从水的颜色里起飞

知道它们的来时之路

当我们在它们眼里出现

我们只是陌生人

它们走时也带走了光

无人会想起我们

记得夏天

老妇人对我说,太热

总比太冷要好,现在我想

不冷不热最好,你从未

想到,而它已如白驹过隙

我记得冬天如何变冷

无论在哪都觉得寒凉

可我却记不起夏天的炎热

只记得漫长的白昼树木在呼吸

傍晚时母鸡在小路上闲聊

山谷里的光越来越长

钟声从谷底传来

如今我坐在这儿,仍在倾听

秋分后的光

早晨的光在树木上方嘻戏

时间只是光的玩物

它停下静静地悬在高空

鸟儿随着光的停下变得安静

没有人知道该停止多久

之后鸽子在另一个时代醒来

在长长的蕨叶上留下白色脚印

踩着阴影的脚步开始慢舞

舞者在影子的臂弯里移动

影子们在静静庆祝秋分到来

庆祝光的逝去

以及记忆中的漫漫夏日


十月的一个夜晚

在闪亮山谷的对面

一只狗叫着像陌生灯光下的布谷鸟

我偷偷溜出去,没惊动宝拉我的爱人

穿过未点亮的房子,走到室外观察夜空

今夜的星星,不管我是否看见

此刻它们在这里

今后将不再在同一位置出现

下点小雨也没关系,可此刻

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微风也不向我们吹送

十月的圆月为我们所有

它在高高的棕叶上闪烁

我们在一起,却不知

它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运行

狗停止叫唤,夜还是那么安静

在一起

这些天我看见我们在一起

当波浪冲刷着我们

我紧紧抱住你

害怕你被潮水冲走,你也抱住我

不让潮水把我冲走

当我们站在激流里抱紧对方

堤岸变得越来越模糊

日光在我们头顶上无声流过

我们要在日光里坚持多久才不会被冲走

我们要在夜晚抱紧多久才不会被冲走

而它要把我们带往哪里

忏悔

哦,是的

有一盏石头灯笼

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

可它不是头一次有生命

而是上了年纪,在阴影里

等待,沉默不语,在布满灰尘的房间

在堆满陈年文物的圆桌上

那是靠近奥里亚克的乡间

也许比我记得的还要早

石头灯笼如高高的凳子

朝向四个季节

它还未被点亮,就等着我

把它带回家,它认得

黑暗中的所有道路

而我却一无所知

九月将尽的这一天

我如此渴望这盏灯笼

致眼睛

唯一一双

我认识的眼睛

是你让我看到

我最初

想看的事物

在它们离去之前

是你向我展示

夏日的脸庞

河流,花园时光

所有通往这里的道路

认出的微笑

黄昏时寂静的房间

让我看到临终时的妈妈

透过她戴着的眼镜

可我却从未见过你

除了在镜中

请让我继续看到

你想让我看的脸庞

鸟鸣时的日光

早晨的树叶

只要我还在看

但愿我能看见

从未见过的一切

译自W.S.默温诗集《花园时间》(Garden Time, Copper Canyon Press, 2016)

W. S. Merwin Documentary Teaser, 

directed by Stefan Schaefer, 2013

W. S. 默温访谈录

——选自纪录片《W.S.默温》

译事君/译

关于诗歌(默温):小时候就喜欢诗歌。最早开始写诗时,觉得自己听到了(詹姆斯王钦定本)圣经中的诗篇部分,体悟到了一种语言,它有别于日常用语,具有完全不同的质感与活力。当我试图提笔写下的时候,忽然明白了:正是这种语言,构建起与遥远事物的关联。

关于童年(画外音):1927年出生于纽约,父亲是一位长老会牧师,童年在新泽西的联合城度过,而后搬迁到滨州。(默温):我是在城市中长大的,早年住的地方,与纽约城仅隔着一条哈德逊河。父亲的教堂位于悬崖上,从后窗望出去,可以看到整个港口,河上穿梭的船只,当然这些如今都不在了。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最让我生气的一件事:来了一个人,要砍掉一棵树,好像要拉个电话线,我当时看见了,便冲过去大喊大叫,甚至拿起小拳头打那个人。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

关于青年时期(画外音):16岁入普林斯顿大学,在布莱克默(R. P. Blackmur)与 约翰·贝里曼(John Berryman)门下学习。毕业后听从庞德的建议(译注:正值二战,默温加入海军,但拒绝参与任何可能导致暴力的行动,于是被遣送到精神病房呆了七个月,期间遇到在此就诊的庞德),游走欧洲,学习外语,翻译诗歌。(译注:战事结束后,默温回大学完成学业。)默温的欧洲之游,开启了他与欧洲之间终生难舍的关系,尤其是法国乡间,他后来断断续续在那住了多年。(默温):庞德曾对我说:诗人就得严肃对待自己,以诗歌为职业。庞德是个喜欢传道的人。他给我的建议是:每天要写75行诗,作为练习(这一点好像他自己都没做到);要习得外语,并进行翻译,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拜师学艺的过程。(译注:25岁时,默温发表第一本诗集《两面神的面具》。他先后在英国、法国、葡萄牙、马约卡群岛等地旅居,同时进行文学研究与翻译,译有希腊悲剧、法国中世纪史诗、曼德尔斯塔姆与聂鲁达等人的诗作。他翻译的但丁《神曲·炼狱篇》,以及中世纪英文史诗《加文爵士与绿衣骑士》,颇受业界好评。他后来的《译诗选》(2013)还获了奖。另外与人合译有《与谢芜村俳句集》。)

关于生活方式(John Burnham Schwartz):默温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点尴尬。他即便身无分文,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他曾为谋生想尽办法,仅为了求得独立的人格。比如他会给自己理发,或长时间只穿同一件衣服,仅为了自立更生。他不愿与主流社会同流合污,这在某些人看来,是自命清高的表现。但他的思想深度与真情实意,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默温妻子宝拉):现在,他的作息通常是这样的:早上一边喝茶,一边读书写诗;下午呢,或玩耍,或到花园干活,比如种树。

关于隐居(默温):法国的这片乡间,是个神秘的地方。1960年代初期,如果你向法国人打听此地,没几个人知道。通往图卢兹的火车经过这儿,但很少有人会下车,过去看上一眼。但此地与传统文化,却有着极深的关联,这正是我感兴趣的。这一点,在美国文化中也有体现,比如《白鲸》。对于一个在纽约长大的人来说,这里属于远乡僻壤。有时候我自问:对于我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大热忱?答案是:我是非常认真严肃的。因为这片土地与这种生活,连接着过去,以及被人遗忘的生活——那时的人们与四季轮回,与身边的种种事物,曾是多么亲近。所以我到此居住,正是为了认识这些现象。在此可以听到一种声音,体悟到一种激情。我认为语言肇始之时,就是一种试图言说的诉求,说出不曾说出的一切,比如喜乐哀愁,这便是诗歌的源起;诗歌不是提供讯息,而是说出不可言说的一切。举个例子:莎士比亚剧中有一句:不管如何,你是我的母亲。这句话需要一种特殊的语气说出,所有的怨愤都包含其中,关键在于让观众听到声音语气背后的意义,而非仅仅文字给出的信息。(默温指着天空)你看天上的这只鸟,每晚都过来,盘旋良久,之后进入山谷,你看,它飞得那么高,显得那么骄傲。)

关于越战(画外音):1967年默温出版了诗集《虱子》, 1970年推出《扛梯子的人》,后者使他斩获了普利策奖(译注:2009年,诗集《天狼星的影子》让他再次获得该奖)。这些早期的诗集,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失望之情,对人之破坏性的认识。当年,他甚至把奖金捐给了反对越战的那场运动(译注:因为美国发动对越战争,默温一开始拒绝接受普利策奖,后来宣布将巨额奖金捐献给反战事业,尽管此事遭到奥登的反对)。1970年代后期,默温移居夏威夷毛伊岛,专心研习禅宗,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森林保护工作。(默温):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我听到有人说: “我们早几年就该把他们(指苏联)炸平。”我心想:天啊,这些人对自己的生命如此无所谓,对他人如此一副草菅人命的态度。当时我对时势相当愤怒。我意识到这很不好,于是决定离开。我更愿意养养蜜蜂,种种土豆。(译注:1956年,默温回到波士顿,担任“诗人剧院”常驻诗人,之后又返回伦敦;1968年,默温回到纽约格林威治村居住。)

关于愤怒(默温):诗人在诗歌中表达愤怒,是很危险的。愤怒作为一种情绪,很容易流于皮表,或者落入政治宣传的俗套,因为你总会认为自己是铁肩担道义的人,不同道者则是不耻之徒。被愤怒牵制的诗人,必定失去公允。而诗歌中的想象力这个概念,较之道义伦理,要远远复杂得多了。所以愤怒通常不该入诗。布莱克与但丁是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行也受到愤怒的驱使,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愤怒裹胁而去,而是恰当地利用了愤怒......(默温阅读了自己一首以愤怒为主题的诗作)......六十年代,我和罗伯特·勃莱还就越战问题争论过。我说我不会到处演讲,到处痛击越战的邪恶。对于我自己还没考虑清楚的问题,我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关于生态(默温):《创世纪》说,人类是有破坏性的。人类统辖着世上的一切生灵,如今这种统辖力正在日益剧增,结果是我们毁灭了很多物种。三十五年前,有生物学家告诉我,每个月就有一个物种消亡,我很是震惊;现在有人告诉我,每过几秒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可怕的是,这一切是不可逆的。(默温妻子宝拉):最初我们想种植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但很快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生态系统已遭破坏,鸟儿飞走了,树林也被大量砍伐。最后我们只能尽力而为,种植几种当地植物。后来我才意识到,其实默温是想试验一下,看看几种植物种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默温):最重要的是恢复一个互生的小树林,创造一些森林的条件。当然我知道无法复制雨林,因为这涉及到整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连生物学家也无法理解的复杂系统,牵涉到微生物、昆虫等等。你看,这里的三棵树,是一个类别的植物,我在花园里种了它们,才暂时免于灭绝,如今这种树只在这儿有,其他地方都没了。正因为世上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去种植去保护,它们才存活下来。这些人,很多是业余环保分子;环保这件事,不能都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他们人数太少。(译注:默温种植保护的棕榈林,已拥有众多分类物种与独特属类, 被认为是已知的最大最广泛的棕榈树群之一。)

关于桂冠诗人(John Burnham Schwartz):在白宫时,奥巴马问他,你担任桂冠诗人之时,有什么打算?默温并没有为这个问题做专门的准备。如果你一定要问他,他便会跟你说及自然风景、想象力那些事儿。(译注:默温的诗集《迁移:新诗选》获得2005年国家图书奖;1999年与2010年,他两度成为美国桂冠诗人。)

关于自然(默温):人类作为一个奇异的物种,关键不是技术,也非智慧,而是想象力。我们不知自己来自何处,但我们具有爱的能力,比如大海中的鲸鱼,因为污染与营养不良而死,或者大街上的流浪汉,或者非洲饿死的人们......它们/他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正因为想象力,我们才知道:发生到它们/他们身上的事情,迟早也会发生到我们身上。想象力是艺术的源泉,是人性的价值所在,是决定人类生存的第一因素。梭罗是一位伟大的先知。他曾说过:正因为有荒凉,世界才得以存在。什么是荒凉?他并不是说,我们要特意去过衣不蔽体、茹毛饮血的生活。所谓荒凉,是指拒绝靠近我们的事物,也即我们无法掌控的东西,你知道它们很重要,但是无法获取,这便是荒凉,也即我所谓的未知世界。你抬头看夜晚的天空,就会意识到:我们竟然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我们拥有生命,此时此刻,我们可以仰视天空,见到万事万物。我们也是荒凉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失去了荒凉属性,成了自以为是、藐视自然的物种,结果问题就来了。

关于花园(John Burnham Schwartz):倾听,等待,面对神秘的世界,认知,不可知......默温对不可知的事物似乎心安理得,而且刻意让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但另一方面,你看他谈论某个话题,比如当地的文化,花园中的棕榈树,或者翻译中的语言,就会看到他对知识的态度,如同在百科全书里探寻,那种孜孜不已的态度。(默温):我对自己的所做所为,到现在仍感到迷惑,我每天都在寻找答案。如果我们对花园(意喻伊甸园)无所不知,我们就毁了这个花园。 (译注:默温于2019年3月谢世,享年91岁。)

W. S. 默温已出版诗集二十多部,一生获奖无数,包括博林根奖、国家图书奖、两次普利策奖,Aiken Taylor 美国现代诗歌奖、Ruth Lilly诗歌奖、雪莱纪念奖、史蒂文斯奖、赫伯特国际文学奖,Lannan文学终生成就奖;PEN翻译奖、Harold Morton Landon 翻译奖;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曾两次出任美国诗人学会会长,两度斩获桂冠诗人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