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元亨,利牡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 是伸的意思,也有顺的含意。"乾” 是朝日光气的舒展周`卒 形象;相对的, "坤” 是地气舒展的形象。"乾” 是创始万物的天1 的功能,"坤” 则是顺从天,形成万物的天的工具。坤三全交都经 是阴交,阴的形象,最大的是地,所以命名“坤",象征地。将坤两个主重叠,仍然称作“坤,是因为纯粹的阴,最柔顺。"坤” 也具备“元亨利贞“ 四德。但与“乾“ 不同,并非在 任何情况下,都对万物有利,只在像柔顺、健行的母马般,执着 千正道时;亦即,大地依顺着天,资生万物,向前奔腾不息的情 况下,才会有利。又,天体向右转,地球向左转,大地虽然反天 体运行的方向逆转,但仍然依顺天的法则变化,正如同母马,喜 欢逆风奔驰,却又性情柔顺;所以,"坤卦” 以母马为象征。 君子前进,必有所为,但领先则迷失,随后才能有所得,有 主宰,因而有利。因为"乾”是主导, "坤" 顺从,惟有追随 “乾', 才不会迷失。就像思想领导行动,才能把握正确方向。 依八卦的方位,西方是"坤""兑"的卦位,南方是"粪"- 易经入门 “离"的卦位,都属于阴;所以,往西南方,可以得到同属于阴的朋友。东方是“良”、'震" 的卦位,北方是"乾"、"坎"的卦 位,都属于阳;因而,往东北方,就会失去同属于阴的朋友。一 说,月初的夜晚,月亮由西南方升起,由亏而盈,得到光明;然 后,由盈而亏,在月尾的早晨,月亮于东北方消失,失去光明; 是以月亮盈亏的方位来解释。总之,行动必须正大光明,才能获 得正义力量的支持。 最后的结论:只要安详地执着于正道,就会吉祥。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 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牡马地类,行地 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 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 应地无疆。"彖传”是就“卦辞”原有的含意,加以阐扬。首先以“至哉" 赞美”坤元”。 “至” 是至高、至大的意思,在语气上,比赞美”乾元”的 “大哉" 层面稍低。"坤元” 是大地功能的开始,生成万物的根 元。乾卦用“万物资始",坤卦用“万物资生' ' '始”指生命的开始, “生” 指生命的完成,层面也有差异。大地的功能开始, 所以形成万物的生命,是由千顺从承受天的法则。以上解释"坤- ..兀。 大地深厚,负载万物,具备无穷的德行。包容、广阔、光 明、远大,使各种类的物,都能顺利地生长。以上解释"亨"。 雌性属于阴,因而,母马与大地同类,具有在地上奔驰的无 限能力,而且性情柔顺、祥和、纯正,并且执着。君子应当效 法,这种以母马为象征的大地的德行。以上解释“利贞" 领先会迷失路途,随后才能顺利地找到常规。西南方向,可 以得到朋友的协助,因为是与同类同行;东北方向,将失去朋, 友;所以,必须与同类同行,最后才会吉庆。安详并且坚持纯 正,所以吉祥,因为符合大地无穷的德行。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象传“解说“卦辞"的“大象”部分。因为地也只有一个,所以将上下卦一并解释。 "坤“ 象征大地的形势;君子应当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初六:履霜,坚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初六” 在坤卦最下方,开始的第一交,是老阴,亦即有变 化成阳交的可能性。“象曰“ 是“象传“ 解释“交辞"的“小象”以飞交便于阅读。原则上,“辞” 一并解释。“初六” 是坤交最下方的阴交,以"履霜坚冰“ 象征。在点 这一最低的位置,阴气凝结成霜,但到了降霜的季节,不久寒冬坤 即将来临,结成坚冰。所以,当踏到薄霜时,就应当想到,结冰 的季节就要来了。这是以大地的现象,说明阴阳的消长,在这一 地位,阴气开始伸长,阳气逐渐消失。 "驯” 是顺从;“致”是尽的意思。阴气开始凝结成霜,依大地的法则,顺序下来,就到达了。 这一交,说明见微知著的道理。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 是阴交,“二” 已升到偶数的阴位。阴交阴位得正,又在下卦的中位,所以中正,最粹。 这一交,以大地的形势说理。大地一直向前延伸,古代说天 圆地方,又极为广大;所以用“直' 、“方”、“大” 形容。以大地 的德行来说,固执纯正是“直”;有整然的法则性是“方";顺从天的德行是“大”。只要具备 “直' 、“方”、“大”的德行,不需要学习,也不会不利。 “象传” 说:“六二” 这一交的行动,顺从大地的法则,一直 向前,不需要学习,也不会不利;这正是大地法则的光明伟大。 这一交,说明直率、方正、宽大,为做人的基本态度。,, 昜经入门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六三” 是阴交,在奇数的阴位,是从属的地位,但仍然保 有积极的能力。不过,“三” 在下卦的最高位,已不能永远不变。 “章” 是美丽的文采,必须含蓄,才能继续保持纯正。不过, 美丽的文采,难以长久隐藏,随着时间,会被发现,或许不得不 跟随君王,从事政务。但不可重视个人的成就,最后才能有结 果,这正是智慧的光明远大。这一交,说明含蓄。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六四” 是阴交,在偶数的阴位,却是上卦的最下位,虽然 得正,但不得中,过于阴柔,仍然是危险的位置。 "括囊",是将口袋收紧。象征处于危险的地位,应当收敛, 谨言慎行,才不会发生过错。虽然得不到赞誉,却可避免灾祸。 在《荀子·非相篇》中,将"括囊无咎,无誉”指为"腐儒” ,解释成乡愿。不说话,虽然不会犯错,但也不值得称赞。这一交,说明收敛。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的记事中,有以下的一段话:南崩谋反,占蔥出现这一坤卦“六五”,非常高兴。但子服惠伯却规劝他说: “如果是忠信的事,则可;不然必败。“接着解释这一交辞说: “黄是中色,裳是下饰……”这是最古老的解释。 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五行说,认为构成物质的元素,为木、 火、土、金、水;以颜色来说,各相当于青、赤、黄、白、黑; 以方位来说,各相当千东、南、中、西、北。因而,黄是土,亦 即大地的颜色;也是中央的颜色。五行的说法,虽然盛行在春秋 战国以后,但渊源很早,难以完全否定。“六五” 在上卦的中位;因而以黄色象征。但在奇数的阳位,并不正,所以用"裳“比拟。"裳” 是装饰性的下衣,比拟谦逊的态度。“黄裳“ 象征中庸谦逊的态度;所以说最吉祥。“文”是易周上 美丽的文采;具备像黄色下衣般的中庸谦逊的美德,最吉祥,因经为内在的文采,自然会流露千外。坤黄色的下衣,是命士以上的身份的人,穿黑色礼服时,穿在 下面的衣服,下士穿杂色的下衣。上衣长,罩在下衣的外面,再束带。“文在中也” 是说美丽的下衣,隐藏在上衣的下面,用来比拟内在的美德。这一交,说明谦逊。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千野,其道穷也。 “上六” 已到达六交的最高位,又是偶数的阴位,而坤卦又 全部是阴交;因而,阴巳旺盛到极点,是在阴极反阳的地位,不 能不与阳争。阴阳相争,亦即小人与君子,邪恶与正义相争,结 果两败俱伤。所以,用两条龙在野外战斗,流着黑黄色的血来象 征。天玄地黄,天地相争,所以流的血是黑黄色。 龙所以在野外战斗,是因为穷途未路,迫不得已,当然凶 险。一说,这是象征暴君纣王的灭亡。这一交,说明极端阴柔,必然凶险。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用六” 是指占到坤卦,六交都是变交,有可能全部变为阳 交时的断语。“用六” 与乾卦“用九” 的用意相同,即善于运用 坤卦六交的变化法则,不要被变化拘束。但不同的,乾卦“用 易九”,是指善用阳刚,如天的法则,创始养育万物,而不求报赏,经 入具有主体性。而坤卦“用六”,则是运用阴柔,如顺从承受天的 门气、法则,生成负载万物,是属千从属的地位。因而,坤卦“用六' , 1-42,、,,,, 夕就是必须坚定的永远坚持纯正,目光远大,才能获得有利的结果。 这一交,说明用柔的法则,以执着纯正为先决条件。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 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以下,是“文言传” 将“彖传” 的解释,进一步延伸,以儒 家的伦理来阐扬。"坤" 亦即大地的法则,极柔,但行动时则刚强;极静,但 德行方正;随后而有所得,在千遵守主从关系的常规;能包容万物,而且使其生长光大。"" 的法则,岂不非常柔顺吗?承受天的意志,而依时序运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 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 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 “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这一节,解释“初六”的"履霜坚冰。” 积善的人家,必然有多余的吉庆,遗留给子孙;积恶的人 家,必然有多余的灾殃,遗留给后代。臣下杀死君王,儿子杀死 父亲,并非出自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逐渐累积的必然,由于能 辨别是非,而不及早辨明处理的缘故。所以,《易经》说: "踏到 霜时,坚冰就要来了。”这是必然会发生的结果。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这一节,解释“六二” 的“直、方、大”。“直” 即正, ”方” 指义。君子以敬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_ 以正义的准则,为外在行为的规范;只要确立敬慎与正义的精周 神,他的德行,就不会孤立。所以说:只要正直,有原则、宽上易 大,用不着学习,也不会有不利;自然对自己的行为,就不有疑经惑了。坤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 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这一节,解释“六三”的"含章”。 阴柔虽然是美德,但要含蓄隐藏;用来从事君王的政务时, 不可以居功。这是大地的原则,为妻子的原则,为臣下的原则, 亦即在从属地位时必须遵守的原则。大地的原则,生育万物,而 归功于天;所以,在时序的交替中,能够有始有终。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这一节,解释“六四”的"括囊' 。 在天地的自然变化中,草木茂盛;如果天地闭塞,则贤能的 人,就隐避了。所以《易经》中的"收紧袋口,不会有过失,但也不会有荣誉",是说言慎。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千四支,发千事业,美之至也。 这是解释“六五”的“黄裳'。 君子应当像黄色,位居中央,通情达理,则通达四方,条理 分明。应当使自己保持在正当的地位,则美德就具备于身体内 部,自然畅达于四肢,而能行动自如。应当使美德向外表现在事 易业上,这才是美的极致。经入子思著《中庸》,其概念显然得自这一“黄中” 的观点。门阴疑千阳,必战。为其嫌千无阳也,故称龙焉。犹 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上六“ 阴已经到达极盛的地位,因而一反顺从阳的原则, 反而猜疑阳,必然发生战斗。这是由于阴已经势极,误以为阳已 经消失,自然就是阳,君子、忠臣;其实阳依然存在,仍然像潜 伏的龙,正在待机而动。虽然阴已经盛极一时,但依然未脱离阴 的本质,仍然是有血缘的同类的阴,是假的阳,伪君子、奸雄。 黑黄色,本来就是天地混杂的颜色,天是黑色,而地是黄色。龙 流着黑黄色的血,是说阴与阳,亦即君子与小人、正义与邪恶, 两败俱伤。 坤卦,阐释地的法则。在宇宙创始万物的过程中,天创生万 物,地负载完成生命。地的法则,是安详与纯正,柔顺地遵循夭 的法则,而刚毅行动;安静的谨言慎行,但行动方正;追随而不. 超越;包容而不排斥;具备至柔的性格,这正是为人的基本态 度,应当见微知著,了解一切结果,都有累积而成的必然性,必 须防患于未然。应当直率、方正、宽大,含蓄而不炫耀,收敛而 言行谨慎,谦逊而坚持中庸的原则。应当外方而内刚,外圆而内 方。然而,用柔的原则,也不可以极端,极端必然凶险。必须深 切体认主从关系,坚持纯正,冷静客观,通权达变,掌握变化, 柔而能刚,善用柔的法则,才能够逢凶化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