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濒湖脉学摘要

 老柳树fj 2019-08-19

      浮 (阳)
          (主病)
浮脉为阳表病居,
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
浮而无力是血虚。

        (分部)
寸浮头痛眩生风,
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浮土衰兼木旺,
尺浮溲便不流通。
       左关浮,主肝阳有余,右关浮,主脾气偏衰。两尺浮,主肾气衰,见二便不利。
       浮脉从有力,多为风、寒、痰、热。无力,多属气血虚损。多主表,不是表症都是浮脉,浮都是表症。


      沉(阴)
          (主病)
沉潜水蓄阴经病,
数热迟寒滑有痰(水肿)。
沉而无力虚与气,
沉而有力积滞寒。

       (分部)
寸沉痰郁水停胸,
关沉中寒痛不通。
尺沉浊遗并泄利,
肾虚腰及下元痌。

    注:①痰郁:痰气郁结。   ②浊遗:指肾气不固、湿浊下注所致的小便浑浊之证,亦称“淋浊”。遗,指肾气不固、君相火旺所致之遗精、遗尿。   ③ 下元痌:痌同“痛”,疼痛。下元,下焦,包括肝肾。

        女寸男尺沉为平脉。
        脉沉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痰饮、食积、实寒等病。
         脉沉无力,见于脏腑虚症。
        沉数主里热,沉迟主里寒,沉滑主痰饮水肿。
         明张介宾曰:脉见沉紧而数,及有头疼身热等证者,证属表邪,不得以沉为里也。

       数(阳)
           (主病)
数脉为阳热可知,
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
肺病秋深却畏之。

        (分部)
寸数咽喉口舌疮,
吐红咳嗽肺生疡。
胃火并肝火,
尺数滋阴降火汤。
       数而有力,为实火。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热亢盛,正气不衰,邪正相争。
        数而无力为虚火。阴虚火旺,虚热内生,可使气血运行加快,可见脉数细无力。
        数脉还可出现于气血不足的里虚症中。若人体气血亏虚,为满足身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需要,心气勉其力而行之,则表现为心动变快而脉动加速、脉率增快,数而无力。    若阳虚阴盛,虚阳上浮,或为精血亏甚,无以敛阳,而致阳气外越,亦可见数而无力之脉。
       左寸数,为心火炽盛,口舌溃烂生疮;右寸数为肺热积盛,咽喉肿痛、咳嗽、咯血,甚至热壅血瘀而见肺生脓病。         右关数,为胃火偏盛,胃部灼痛、消谷善饥、牙疼、口臭等。      左关数,为肝火炽盛,见目赤肿痛、烦燥耳鸣、头晕头痛等。       两尺数多见肾阴亏损,虚火亢盛,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遗精耳鸣等,宜滋阴降火之法来治。

      迟(阴)
             主病
迟司脏病或多痰,
沉痼癥瘕仔细看。
迟而有力为冷痛,
迟而无力定虚寒。

       (分部)
寸迟必是上焦寒,
关迟中寒痛不堪。
尺肾阳虚腰腿重,
二便失禁疝牵丸(痛)。
        迟脉因寒邪侵体困遏阳气,或阳气亏损,   均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使脉来迟慢。    迟而有力为阴寒内盛正气不衰的实寒;    迟而无力为心阳不振。

        迟脉多属寒证。一是寒邪直犯脏腑所致的实寒证,迟而有力。阳气亏虚为迟而无力。        迟脉不仅见于寒证,阳明腑实证,燥屎阻寒肠道,腑气壅滞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可见迟而有力。        运动员为迟脉,人入睡为迟脉。



  滑(阳中阴)
          (主病)
滑脉为阳元气衰,
痰生石病食积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
女脉调时定有胎。

       (分部)
寸滑膈痰生呕吐,
呑酸舌强或咳嗽。
关滑宿食肝脾热,
尺滑渴痢颓淋热。
(指睪丸肿大坚硬,重坠胀痛)。
滑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青壮年滑而和缓,为平人之脉。张景岳云: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妇人怀孕脉滑为常脉。    清初张石顽认为“滑脉为阳元气衰"不妥。
        寸见滑脉,多见胸膈有痰饮内盛,心阳受阻则舌强,肺气上逆则咳嗽,膈肌不利则呕吐、吞酸;       关见滑脉,则肝脾因而受困,宿食不消,郁而化热;        尺见滑脉,多见肾或膀胱、大小肠湿热下注,蒸腾气化不行,而为消渴、痢疾、癫疝、淋病。



     涩(阴)
          (主病)
涩缘血少或伤精,
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
女人非孕即无经。

        (分部)
寸涩心虚痛对胸,
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
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脉有力者为实证;无力者为虚证。
           血痹不同于风寒湿三气杂至而致之痹证。从病因讲,血痹为机体气血不足,复受外邪侵袭,而痹证为风寒湿三气杂感;从病位上说,血痹为局部肌肤麻痹不仁,而痹证为筋骨关节疼痛且活动不利。涩脉主病营血亏少,故在血痹证中常可见到。
        寸关尺三部出现涩脉,所主病机相同,不离乎血虚精伤,不能濡润经脉。由于上中下三焦脏腑各有特点,故主症有异。    另外涩脉不仅见于经血亏少之证,还可见于气血痰凝食积阻滞。《中医诊断学》教材也将涩脉归纳为“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说明 气滞血瘀, 痰食胶固, 阻滞气机,脉道痹阻,同样可以出现脉动艰涩而细迟有力之脉象。


       实(阳)
           (主病)
实脉为阳火郁成,
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
大便不通或气疼。

       (分部)
寸实应知面热风,
咽疼舌强气填胸。
关实脾热中宫满,
尺实腰肠痛不通。

        实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象坚实有为的象征。实脉多见火热之证。总是由于阳热邪郁积不散的病变所造成的。临床上见到的发狂、谵语、呕吐、阳毒、伤食、便秘、气痛等症,只要是因为热邪郁积而来的,一般都可以见到实脉。
        实脉兼脉以数居多,偶有兼迟者,但其病池多源于热邪,如痰热积滞阻于肠胃,则脉实而略兼迟象。实脉也可见于常人,但必兼和缓之象,若两手六脉均实大,而无病者称为“六阳脉”,在特殊情况下,实脉也可能是虚证的反映,如胃气衰竭、真气外泄之时,脉象则搏指强劲,毫无冲二和之象。
        头面发热、咽喉疼痛、舌根强直,或胸膈气满等症者,寸多见实脉。 下焦实热壅盛,见腰痛、腹痛、便秘等症者,尺部多见实。
          若实脉和沉脉同时出现,此乃中焦阳明腑实的表现;若与紧脉同时出现,则为寒积于内;若与滑脉同时出现,则为痰涎内阻。



       虚(阴)
          (主病)
脉虚身热为伤暑,
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
养营益气莫蹉跎。

      

       (分部)
血不荣心寸口虚,
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
却在神门两部居。
         虚脉与正气虚弱有关,凡气血阴阳亏虚,皆可形成虚脉。如阴虚脉管不充,虚火扰动,则脉虚而数;阳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脉搏击无力,故脉虚而迟;血虚不能充盈脉管,故脉虚而浮;气虚不敛则脉管松弛,也可见脉按之空虚,故脉虚而沉。虚脉和芤脉都可见脉象浮大。虚脉合浮大迟软四形。
        卫气不固的自汗症,心虚血少的怔忡症,心神虚怯的惊悸症,都常见到虚脉。
          夏季出现虚脉,多为外伤暑邪,热邪蒸腾体内津液,除了耗伤正气之外,还使血液变的更加黏稠,气和血分皆不足,因元气先伤,故当益气以清暑;汗出津伤者则当养营益阴。
          心血虚心失所养时,寸口脉多见虚。脾胃气虚不能运化,而见腹胀、食滞等症,关多见虚脉。精血亏损,而见骨蒸劳热、痿痹等症,两尺多见虚。



       长(阳)
           (主病)
长脉迢迢大小勻,
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
即是阳明热势深。

     长脉多见于阳证、 热证、 实证。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充盈有余,也可见到柔和之长脉,为强壮之象征。如脉长而紧张度大,多为阳热炽盛的反映。病理性长脉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正邪搏击所致,如血热的阳毒,风痰的癫痫,以及“阳明”(指胃、大肠)的里热炽盛等病,都可见到这种长脉。
        脉长而洪数多为阳毒内蕴;长而洪大多为热深、癫狂;长而搏结多为阳明热伏;长而弦多为肝气上逆、气滞化火或肝火夹痰。
         特殊情况下,长脉也可以见于虚寒。病位在肝、脾,病性属虚寒的证候也可见怠缓无神的长脉。



       短(阴)
           (主病)
短脉惟于尺寸寻,
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
寸主头疼尺腹疼。

       短脉表现为脉体只在关脉明显,而出现在寸尺部位,则脉位较沉,或有脉动不满而短缩的感觉。
         短为气病,起因有二:一为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二为气郁,脉道涩滞,由痰气或食积邪气阻碍气道,血行不畅所致。
         脉来见短,总是气血虚损或不畅的表现。或血少不充,多见浮而短;气滞血瘀或痰凝食积,致使气机阻滞,脉气不能伸展而见短脉者,必短涩而有力。阳气虚于上而头痛者,寸脉多见短;阳气虚于下而腹痛者,尺脉多见短。
          另外,文中提到因伤于酒毒,或湿热内盛所见之短脉者,应为滑数之中兼见短象而已。



      洪(阳)
          (主病)
脉洪阳盛血应虚,
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
阴虚泄利可畴躇。

        (分部)
寸洪心火上焦炎,
肺脉洪时金不堪。
关洪肝火胃虚察,
尺洪肾虚阴火看。

     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而充实有力。 如胃热郁盛,胀满或反胃,都属于实证,必须清泻胃热。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泄泻等病证见洪脉,多为阴津大伤,阳热亢盛的虚证,属于邪盛正衰的危候,须养阴以情热。此外,夏季脉象稍现洪大,若无疾病也为平脉。
         当心火上炎时,常见咽干喉痛,口疮痈肿,左寸脉多见洪。假使肺中火热炽盛,咳嗽气喘,胸痛咯血,右寸脉多见洪。   若是肝阳亢盛,脾胃津伤,两关脉多见洪。   肾精亏损,阴火不能潜藏时,两尺脉多见洪。
         洪脉的出现,总是由于火热亢盛的病变,只是在阳盛、阴虚之间,属实、属虚之间,分清楚就可以了。至于所谓“升阳散火“的疗法,仅是在寒邪遏郁阳气,脾胃升发之气不能外达的时候才可以应用,并不是一般治疗火热的方法。



      紧(阳)
          (主病)
紧为诸痛主于寒,
喘咳风痫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
紧沉温散自然安。

        (分部)
寸紧人迎气口分,
关紧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
定是奔豚与疝疼。

       凡受到寒邪侵袭而发生的病变,或气血凝滞而为腹痛,或经脉紧缩而为身疼,都有岀现紧脉的可能。
           紧脉主寒主痛。凡是寒邪太盛引起的疼痛诸症,脉多见紧象。   另外,肺有寒邪而病喘咳,     肝因寒郁而病风痫,      脾受寒邪而吐冷痰等症,都可以见到紧脉。      另外宿食积于中焦, 气机失和, 脉管受阻亦可见紧脉。
        临床上把风痰壅阻证之痰象不显著,而以风症为主要表现形式者称之为风痫。皆与此处“紧脉”病机不相符。故文中“风痫”应为由于肝为寒凝所致的肢体拘急疼痛之证。
         紧脉多主实寒。所谓实寒证,是指寒邪侵袭人体,而机体正气未虚,正邪交争所产生的一类证候。包括表寒和里寒证。     寒邪袭表,正气迅速外趋抗邪,脉气随之鼓动于外,故脉浮而数,又因寒性收引,脉道拘急,故脉形束敛绷急,出现浮紧之脉。若寒邪直犯脏腑,形成里实寒证,亦出现数而绷急之紧脉,这也是正气迅速奋力抗邪、寒邪束敛脉道所致。临床上,实寒证多出现紧脉,即脉率快而脉道紧束绷急,搏指有力的脉象。
         寸口紧脉有左右手之分。左寸出现紧脉,    提示为寒邪所伤而出现疼痛。        右寸出现紧脉,多为饮食所伤,或寒困中阳,影响脾之运化,胃之腐熟,导致宿食停滞。     关部紧脉多为中焦寒证,故脘腹疼痛。     尺部紧脉多为下焦阴寒,故见阴寒之气由腹部上冲咽喉之   “奔豚气”,  或者寒凝下焦之疝痛。



   弦(阳中阴)
           (主病)
弦应东方肝胆经,
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
大小单双有重轻。

      (分部)
寸弦头痛膈多痰,
寒热癥瘕察左关。
右关胃寒心腹痛,
尺中阴疝脚拘挛。
          弦主痰饮、寒热、疟疾等病。弦脉有兼浮、沉、迟、数的不同,尚须分清脉形大、小及单手出现弦还是双手脉弦,由此判断病的轻重。
        弦为痛、为疟、为拘急、为寒热、为血虚盗汗、为寒凝气结、为冷痹、为疝、为饮、为劳倦。    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故弦脉弦硬,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不同,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

       弦脉见于肝胆病,无论阳邪还是阴邪为病,都可见到弦脉,只是所兼脉症不同。

    阳邪为病,多是弦大兼滑象;阴邪为病,多是弦紧兼细象。例如咳嗽喘息、气短、浮肿之支饮,脉见浮弦;咳嗽、胸胁痛、胁下有蓄水之悬饮,脉多沉弦;热盛脉来弦数,寒盛脉来弦迟;虚证脉多弦大,手足拘挛强直,不能屈伸,脉见弦小;口吐诞沫清水,胁腹有积块,嗳酸、嘈杂、胁痛,饮食减退之饮邪为患,常见单手脉弦;腹疼泄泻、寒气上冲、手足逆冷、疝痛等积寒之症,则常双手脉弦;病轻脉来弦软,病重脉来弦硬。另春季平人脉稍弦;健康人中年之后,脉亦兼弦,若无病为常脉。
       弦脉出现的原因分为两类:一是肝胆之病,阴阳不合,或气逆不顺,使经脉拘束。二是寒凝气结,经脉拘急,气血收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