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前不久我们总结了《重订》中的一个处方,治手脚心发烫阴虚证的。 她是手心发烫,但是辨证辨不清。 我们来看她长长的主诉: 但是手心发烫只是个症状。 这个患者是个什么病呢? 这个患者是个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这按照中医六经辨证定位在少阳经。 注意:这是很多中医的一个毛病,总是把症状当成疾病来诊断。病、症、证三者要严格区分开来。 我好朋友的水平其实很高,她也给自己开了方子,但是想用的药味太多,不知如何取舍,所以跑来问我。 手心烫,抓独法告诉我们要么是三物黄芩汤证,要么是小建中汤证。 我们来问一下她: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患者的舌头并不是湿热啊。 舌淡紫,苔薄白,舌边肿胀有齿痕。 这明显是一个体质偏寒的人。 体质偏寒,又是少阳证,这显然是柴胡桂姜汤证。 哎,她确实怕吃凉的。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现在搞不清她的手心发烫到底是阴虚还是脾虚了。 因为她舌头并不是阴虚舌,手心发烫也不是晚上厉害。 但手心干烫无汗又提示阴虚。桂枝证应该是手心发烫有汗。 总之感觉辨不太清了。 辨不清楚怎么办? 辨不清楚就不辨了,一起用! 省的你辨来辨去累的慌,哈哈哈。 这就是今天要教大家的一个绝活:合治法。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最后给她开的方子就是用柴胡桂姜汤合上三物黄芩汤。1.柴胡桂姜汤原方就有桂枝。 2.因为没有湿热,所以去掉苦参。 3.因为患者口唇颜色淡,所以加了党参、当归补一下。 4.因为患者脾虚比较明显,所以加了白术、茯苓来健脾。 5.咽喉不利,加半夏。 这样一张方子基本就被我们开出来啦。 柴胡桂姜汤本身跟她的病情就很合拍。 有桂枝退热,有天花粉滋阴,有牡蛎潜降。 我的好朋友一直纠结她阴虚是不是不能用柴胡? 高血压阴虚风动证确实要慎用柴胡,因为柴胡升高血压。 但她的情况其实没关系,有少阳证用柴胡,有阴虚就用地黄,柴胡配地黄是滋水清肝饮的架子。 (如果为了安全,把柴胡换成香附、郁金、八月扎、佛手、茵陈、麦芽等也可以。) 她吃完反馈确实有些效果,哈哈哈。 合治法是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呢? 当然不是啦。 吴门验方里就有大量的合治法。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六合汤,治感冒,三阴三阳一起治。 再比如回阳退火汤,治阳虚牙痛反复发作,寒药热药一起用,清气凉血一起用。 再再比如九味黄芩汤,治泌尿系统肿瘤,也是把好几个方子揉在一起使用。 不过合治法只是帮助你临床不那么纠结,加快看病速度。合治法的基础还是要学好五法六经、吴门验方以及抓独法。 如果你都不知道手心发烫是独证,应该用小建中汤或三物黄芩汤,那还咋合? 没有理论基础,合治法也就无从谈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