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编-毛诗正义》札记之五十一 钱钟书论“借卉萋鹳鸣以写思妇” 文/周敏 《管锥编-毛诗正义》第五十一则《杕杜》,副标题为《借卉萋鹳鸣以写思妇》。 钱钟书此则谈“借卉萋鹳鸣以写思妇”。 “借卉萋鹳鸣以写思妇”是借景写情,所借之景,一为“卉萋”,一为“鹳鸣”。 “卉萋”是繁花盛开,借卉萋以写思妇,是以喜景写怨情;“鹳鸣”是鹳声啁啾,借鹳鸣以写思妇,是以凄景写怨情。 【借卉萋以写思妇】 《杕杜》诗是借卉萋来写思妇。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花木葱茏啊,女心伤悲,望征人啊早日回归。 “卉萋”是繁花盛开,是喜景;而思妇因征夫未归会落寞惆怅,是怨情。 借景写情,情和景格调应该是一致的,用喜景写乐情,用凄景写怨情。 诗人借繁花盛开来写思妇却是用喜景来写怨情,似乎是不合常理的。 诗人为何要这样做呢?应该是情境表达的需要。 《传》:“室家逾时则思。” 汉代桓宽在《盐铁论·徭役》中说:“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 思妇对征夫归来的期望值是以一年为界的。 自征夫从军后,思妇就盼望着征夫早日归来,日子在等待和期盼中渡过,直到有一天,看到繁花盛开时,思妇蓦然惊愕,一年过去了,夫君怎么还未归来?!盼归之情更加迫切,痛苦也骤然加剧。 繁花盛开代表季节变更,宣告一年已去,它触发、催化、反衬、加剧了思妇的怨情。春天的山花开得越热烈、越奔放,思妇的愁苦就越显露、越深重。 这就是以喜景写怨情所产生的良效。 【借柳色以写思妇】 以下是钱钟书所举的另一个例子。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原有四句: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妙在从少妇不知愁写起,因为年轻,因为期盼“夫婿觅封侯”的野心一直占据着心灵,掩盖着她的思夫之愁,只是在瞥见杨柳发青的那一刻,情绪才突然迸发,那蓄积已久的哀怨、离愁和遗憾才一股脑儿涌现出来,一发而不可收,发出“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喟叹。“杨柳色”或使她想起以前的夫妻恩爱,或使她想起与丈夫离别时的依依深情,或使她想到自己的青春在孤寂中一天天消逝,或使她想到眼前的美景不能与心上人共赏……。 这也是以喜景写怨情的佳例。 【借鹳鸣以写思妇】 钱钟书所谓“借鹳鸣以写思妇”,用的不是《诗经-杕杜》中的诗句,而是《诗经-东山》中的诗句: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白鹳丘上声啁啾,思妇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夫早早回家转。 郑《笺》:“鹳,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于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于室也。”思妇因天要下雨而担忧服役在外的丈夫征途艰苦。 这是以凄景写怨情,寓情于景。这是借景写情惯常的做法。 【借鹊声以写思妇】 钱钟书所引用鸟鸣以写思妇的另一个诗例是李端的《闺情》: “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这也是借景写情,是借喜景以写怨情。 《闺情》也只有四句,清新可喜。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屋外月落星稀,屋内孤灯荧荧,晨光已熹微,而幽人彻夜未眠。只见她披衣奔到门口张望,却不见心上人归来,很快由惊喜陡转忧伤,莫名地恼恨起黎明前喜鹊的叫声。 “乾鹊噪,行人至。”是喜鹊声预报心上人的很快归来。现在,她空欢喜一场,又陷入更深的失望、痛苦之中。诗味含蓄隽永。 这也是以喜景写怨情的妙句。 综上所述,钱钟书此则共向读者介绍了四首诗,讲述借景写情之种种。所列之景花木和飞禽两类。钱钟书总结道: 柳色、鹊声亦即“卉萋”、“鹳鸣”之踵事增华也。 卉萋、柳色为一类,花木类,鹳鸣、鹊声为一类,飞禽类。这些景物在写情中的作用是“踵事增华”。 所谓“踵事增华”是指景物在抒情中起增益加强作用。 如果以凄景写怨情,景、情格调一致,则写景对抒情的作用是以景寄情、以景寓情;如果以喜景写怨情,景、情格调相反,则写景对抒情往往有触发、催化、加剧、反衬等作用。 总体上看,这四首诗所写之景,均不是在句首作起兴,而是融会在叙事抒情过程中,对叙事和抒情发挥着推波助澜的转折作用,使情节一波三折,使情感跌宕起伏,使怨心越发深厚沉痛,值得我们认真琢磨和学习。 二〇一九年八月十九日 (注:篇中斜体字引自《管锥编-毛诗正义》第五十一则) 附录:《管锥编-毛诗正义》第五十一则 五一 杕杜·借卉萋鹳鸣以写思妇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传》:“室家逾时则思。”按《东山》:“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同此机杼。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端《闺情》:“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柳色、鹊声亦即“卉萋”、“鹳鸣”之踵事增华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