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大利古罗马建筑的杰作万神殿 环球之旅(24)

 野山的呼唤 2019-08-20

图1、万神殿

万神殿又称潘提翁神殿,是古罗马的建筑杰作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物。它始建于公元前3 世纪的阿格里巴时代,是当时的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巴为庆祝亚克兴战役获胜,向其岳父奥古斯大帝表示敬意之作,后毁于公元80年发生的火灾。到了公元2世纪初,阿德里亚诺皇帝(哈德良)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他命人在柱顶过梁上刻写上铜质的刻文,记述了神殿兴建的原委。

女儿强调,古罗马的建筑,首先要看大竞技场,其次就是万神殿。大竞技场已是废墟,而万神殿至今完整保存,反映出古罗马的高超建筑水平。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万神殿是"天使的设计"。

图2、万神殿前的方尖碑喷泉

古罗马的神庙建筑,并不像古希腊时期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我喜欢古罗马人的性格,在对待神灵上比较灵活,常常是直接取自希腊的神话传说,改个名字就成为自己民族的神灵。随着罗马领土的扩张,其他民族所信奉的神明也往往会被他们拿来所用,吸收到自己的宗教中来。罗马人喜欢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在一所神庙同时设几个神殿,既方便了神灵之间的交流,也省了老百姓拜神的麻烦,按中国当下的讲法,叫"一条龙集中办公"。

图3、方尖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

万神殿前,有一个中央竖立着高大的方尖碑的喷水池,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埃及的方尖碑在古代已闻名欧洲,它们那高大的身驱,精心打磨的外表和线条明快的象形文字,早就引起了帝王们的好奇和贪欲。罗马帝国的皇帝们曾经从埃及掠走多座方尖碑,把它们安放在广场,点缀京城。仅罗马城即有12座以上。前面我们介绍的人民广场、纳沃纳广场以及万神殿广场,方尖碑都建在喷泉上。

图4、门廊排列着16根由大理石和花岗岩制成的科林斯式柱子

一见到万神殿,就被它的气势所吸引。要知道这是1900年前的建筑啊!整个建筑由一个矩形的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的。门廊宽33.5 米、深18米,排列着16根由大理石和花岗岩制成的科林斯式柱子。柱子高12.5米,底部直径约为1.43米,柱头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是复杂细致的茛苕花的茎叶图案。挺拔优美,庄严高贵,它们支撑着一个半三角形希腊式的檐墙,典型的古希腊建筑风格。据说从前墙上有一幅铜刻浮雕做装饰,描述的是巨人们与神作战的情景。前廊的天花板,以前是用铜板遮盖。

图5、柱子高12.5米,底部直径约为1.43米

进入万神殿,可以用"震撼"两字来形容感受。宽大的圆厅由8 根巨大的拱壁支柱承荷。四周墙壁厚达6.2 米,上面没有一个窗子。外面砌以巨砖,内壁沿圆周有8个大壁龛,用以减轻墙体重量和装饰墙面。这种极其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结构,才是真正古罗马的风格,对中世纪,以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宗教建筑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神殿上部的圆顶是一个完美浑圆的半球体,这是整个建筑物最精彩绝妙的部分。

图6、宽大的圆厅

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达43.3 米(北京天坛祈年殿只有24米),垂直的顶高也为43.3 米,与直径相等,穹顶顶部厚为1.50 米。穹顶的建造使用了极为简单的传统手法。在一个木壳模子上面,一层层地仔细铺上鹅卵石和沙浆(古罗马的水泥),经过一段干燥的时间后脱模。穹顶安放在极为牢固的墙上,垂直推力被支撑拱系统转移在立柱后面圆柱形墙面之中。每个支撑点之间都安排了壁龛,每个壁龛的空间中又有两根立柱使其层次丰富。

图7、穹顶有直径9米多的巨型圆洞窗

穹顶从内部空间的半截处开始升起。在外部这个高度上则建有环绕一圈的檐口。万神殿下半部墙厚6米,穹顶的墙面厚度往上逐渐减小,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厚。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整体建筑的稳固,穹顶内壁分为5排145个小藻井,每一个由上而下雕凿凹陷,大小按照数学上的计算规律递减,不仅使墙厚的递减合理,也增加了美观性,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位于顶端的直径9米多的巨型圆洞窗。

图8、画家帕尼尼﹝Paolo Panini﹞1750年所绘的万神殿

阳光则由此进入,形成一条宏伟的光带,仿佛天堂射下来的圣光,无比神秘而庄严,给人无限遐想。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表现出古罗马的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深奥的计算方法。在现代钢结构出现以前,万神殿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空间建筑,体现着罗马神殿建筑中典型的帝国风格。

图9、仿佛天堂射下来的圣光

穹顶象征着浩瀚的天宇,圆顶上的洞孔则象征着人与上天的联系。神明可由此降入殿内,而圆顶下教徒们虔诚的祈祷也能从这里自由地直升上天庭。当天光倾泻而下,照亮神殿四壁,并柔和地贴着大理石游弋,仿佛传递着来自天国的福音,万神殿内的神灵以及圣人亡灵都在这天堂之光的庇佑下得到安息。夫人和女儿坐在祭台前的椅子上,闭上眼睛,似在祈祷,祈求福音;似在沐浴天堂之光。

图10、神殿内部

而我则是一个劲地在感慨:古罗马如此高超发达的工程艺术,使神殿的内部空间营造出壮阔宏大的风格,具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和谐、稳定及庄严的特色。这种简洁洗练、和谐大方、恢弘浩大的建筑样式以及错落有致、和谐美观、别具韵意的建材排列,使万神殿产生一种神圣的美感。

图11、十字架上的耶稣

与希腊设计的建筑不同的是,希腊设计的建筑是为了从外部观看的,而人们也是聚集在神庙前面的祭坛周围,观看献祭仪式的。而罗马人则相反,他们用万神殿创造了一个内部环境,信徒们在殿内聚会,通过与外部世界的隔绝来和上界天神心灵相通。

图12、主祭坛

据说,这座建筑历经1900年保存完好的原因是,拜占廷皇帝福卡於公元609年将它作为礼物赠给教皇博尼法乔四世,后者将它改为教堂,用以供奉殉难圣母,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又被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天主教排斥异教时,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图13、维托里奥.埃玛努埃莱二世的墓

在万神殿里埋葬着一些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尔和卡拉齐。在拉斐尔的墓上,是他的弟子洛伦泽托所作的一尊雕像:巨石圣母。我将在后面文章中重点介绍拉斐尔的画。

意大利统一后,万神殿成为国王的陵墓。维托里奥.埃玛努埃莱二世及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格丽塔王后)就埋葬在万神殿左右两边的殿堂里。在维托里奥.埃玛努埃莱二世的墓前,有人守卫着,不让游人靠前。看来开国元首的地位更神圣些。

图14、拉斐尔墓上的雕塑:巨石圣母

说起翁贝尔托一世,前一段网上盛传有关他的一段轶事:1890年7月28日,意大利国王翁贝尔托一世到米兰几里外的蒙察,准备次日的颁奖。当晚到一间小饭店用膳,国王发现店主的容貌和体型跟自己十分相似,经谈后发现两人在同年同月生于同地,名字相同,同在1868年4月22日结婚,妻子都叫玛格丽塔,都有一个名为维托里奥的儿子,这家饭店开张之时就是国王登基之日,两人同在1866年获得英勇勋章。后来该店主在枪击意外中中弹身亡,国王亦在同一天被刺客用枪杀死。

以上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我怀疑刺客也许无法辨认两人谁是真的皇帝,干脆都杀了。换到现在,这店主肯定成为特型演员,像古月,早红了。

图15、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格丽塔王后的墓

万神殿的魅力使许多大文豪倾倒。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作家)在他的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中,把万神殿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化身。而英国作家雪莱在表达他的"景仰之情"时也写道:"万神殿的效果正好与圣彼得大教堂相反,虽然它的规模不及圣彼得大教堂的1/4,但却展示了宇宙的形象;它的比例如此完美,在人们注视着那天际般的穹顶时,关于它的体量的概念不复存在。它向天空敞开着,它那宽广的穹顶由处于永恒变化之中的外部世界所照亮。正午的云彩掠过它的上空,晴朗的夜空星星在闪烁,静静地纹丝不动,或是在云层中随着月亮移动。我们在月光下观赏它……"。

图16、神殿里的雕塑

万神殿对西方的建筑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无数的建筑师们曾到此取经。这种圆厅加柱廊的设计,被应用在许多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建筑物上。比较出名的有法国巴黎的先贤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和澳洲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等。

图17、某电视台在录制节目

万神殿今天仍然作为教堂,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同时它又是世界各国游客们竞相参观的对象。巧的是,我们参观时,正赶上某电视台在录像。站在神殿中央的是一个解说员,他在介绍万神殿的历史、建筑。看得出来,这不是意大利当地的电视台,是来自国外的。他们继续把万神殿推向世界。而我的这篇博客,也许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到罗马,一定要看万神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