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完史蒂芬柯维的7个习惯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理解一下习惯这个概念。 概念:习惯 什么叫习惯?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你把你的双手十指交叉紧紧的握在一起,好的不要松手,现在来看一看你的手的拇指在最上面,右手还是左手,紧接着请你的几位同事也照做一遍,他们其中居然有人与你不同,那么让我们自己改变一下,试着故意把另一个手的拇指在上呢,怎么这么别扭天啊?我做起来这么别扭的事情怎么他们就做得那么自然,我做起来那么自然的事情,怎么他们就那么别扭呢? 是的,这就叫习惯,习惯就是也许别人做起来就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那么自然。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人类的大脑结构使然。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在他著名的书《慢思考》里,把人的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存储脑,简单来说反射导管直觉,思考管理性,存储脑管记忆,反射脑里的直觉依赖习惯,用习惯作出反应,快速省电,但是未必总是正确,思考能力的理性依赖,逻辑用逻辑作出反应更加正确,但是缓慢并且费电,那么直觉和理性也就是习惯和逻辑,哪一个对我们更重要?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性的,而其他95%的行为都是源自于习惯,这几乎也就是说是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这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天啊,这这可不行啊,我的思考绝不能屈从于,可是你打算毕生用5%的逻辑与95%的习惯做斗争吗?不这不是最佳策略,最佳策略恰好相反。 运用:如何选择最佳策略? 最佳策略是把你逻辑上认同的东西训练成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你的一生。 比如双赢思维,也许在某一个合作中,你动用你的思考脑,用逻辑推导双方利弊,然后决定双赢或者就不做,但这种情况只占5%,还有95%呢,你可能依然会习惯性的损害了对方的利益,把你逻辑上认同的东西训练成习惯,就是通过反复练习把双赢思维写入反射脑变成条件反射,从而让自己在100%的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那这样的习惯,让人很痛苦吧,其实不然养成习惯的过程很痛苦,但习惯本身不会让人痛苦。 刚学自行车的时候很痛苦,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当时你可能都会很诧异,发明自行车的人真不简单,第1个学会骑自行车的人更不简单,学会之后你每天骑车上下学之后就不痛苦了,甚至从学校出来到了家里,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仪式,怎么到家的,完全不记得了,骑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当年痛苦学骑车的时候觉得是车在骑我,当成为习惯之后才是我在骑车。 同样当我们把双赢思维作为一项规则来遵守会很痛苦,但双赢思维成为习惯之后,一切自然而然觉得痛苦,只是因为那不是你的习惯,就像你习惯左手交叉时习惯用拇指再上,你就会觉得左手拇指在上,当你养成一个好习惯,就相当于你又把一个正确的逻辑,写入了反射脑,你不但在做自己,你还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史蒂芬,柯维说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想现在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在过去的7天里我每天都建议你去确定一件要做的事情,然后在未来21天里养成这个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帮你把思考脑中的逻辑变成反射脑中的习惯。帮你从狭窄的5%跨度到广阔的95%。 总结:认识习惯 习惯也就是也许别人做起来就那么别扭,但你却可以做到那么自然而然的事情,虽然逻辑很重要,但人的行为只有5%,是由思考脑中的逻辑驱动的,还有95%都是由反射脑中的习惯驱动的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养成好的习惯,不但可以让你做自己而且是做最好的自己。 养成好的习惯,本质上就是把思考脑中的逻辑,通过反复训练成为反射脑的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你的一生。 |
|
来自: 文化学者 > 《思维心理与时尚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