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摘要 2   

 逸心茶舍 2019-08-20

 三、论气韵非师
  谢赫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观,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故杨氏不能授其师,轮扁不能传其子,系乎得白天机,出于灵府也。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矧乎书画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绡楮,则非印而何?押字且存诸贵贱祸福,书画岂逃乎气韵高卑。夫画,犹书也。杨子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四、论用笔得失
  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用笔之难,断可识矣。故爱宾称唯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无适一篇之文,一物之像,而能一笔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所以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
  夫内自足,然后神闲意定;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昔宋兀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裸。君日:可矣,是真画者也。又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
  三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版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浑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也。未穷
  (原书第93页)
  三病,徒举一隅。画者鲜克留心,观者当烦拭眦。(卷一)
  五、论曹吴体法
  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日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日:“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卷一)
  六、论妇人形相
  历观古人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妇人形相者,貌虽端严,神必清古,自有威重俨然之色。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之心。今之画者,但贵其嫡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观者察之。(卷一)
  七、论三家山水
  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同、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前古虽有传世可见者,如王维、李思训、荆浩之伦,岂能方驾?近代虽有专意力学者,如翟院深.、刘永、纪真之辈,难继后尘(翟学李,刘学关,纪学范)。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俱均,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烟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画松叶谓之攒针,笔不染淡,自有荣茂之色。关画木叶,间用墨揾,时出枯梢,笔踪劲利,学者难到。范画林木,或侧或欹,形如偃盖,别是一种风规,但未见画松柏耳。画屋既质,以墨笼染,后辈目为铁屋)。复有王士元、王端、燕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讷之流,或有一体,或具体而微,或预造堂室,或各开户牖,皆可称尚。然藏画者方之三家,犹诸子之于正经矣(关同虽师荆浩,盖青出于蓝也)。(卷一)
  (原书第94页)
  八、论黄徐体异
  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知于心而应于手也。何以明其然?黄筌与其子居寀,始并事属如京副使,既归朝,筌领真命为宫赞,(或曰,筌到阙未久物故,今之遗迹,多是在蜀中日作.故往往有广政年号,宫赞之命,亦恐传之误也。)居寀复以待诏录之,皆给事禁中。多写禁篥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今传世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之类是也。又翎毛骨气尚丰满,而天水分色。徐熙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今传世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是也。又翎毛形骨贵轻秀,而天水通色(言多状者,缘人之称,聊分两家作用,亦在临时命意,大抵江南之艺,骨气多不及蜀人,而潇洒过之也)。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卷一)
  九、论古今优劣
  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曰: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何以明之?且顾、陆、张、吴中及二阎,皆纯重雅正,性出天然(晋顾恺之、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唐阎立德、阎立本、暨吴道子也)。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日画圣,不亦宜哉(已上皆极佛道人物)。张、周、韩、戴,气韵骨法,皆出意表(唐张萱、周眆,皆工仕女。韩幹工马,戴嵩工牛。或问曰:何以但举韩斡而不及曹霸?止引戴嵩而弗称韩滉?答曰:韩师曹将军,戴法韩晋公,但举其弟子,可知其师也。至如韦鉴暨犹子鶠,皆善画马.但取其尤著者明之,难即遍举也)。后之学者,终莫能到。故曰:近不及古。至如李与关、范之迹,徐暨二黄之踪,前不藉师资,后无复继踵,借使二李、三王之辈复起,边鸾、陈庶之伦再生,亦将何以措手于其间哉?故曰:古不及近(二李则李思训将军,并其子昭道中舍。三王则王维右丞,暨王熊、王宰,悉工
  (原书第95页)
  山水。边鸾、陈庶工花鸟。并唐人也)。是以推今考古,事绝理穷,观者必辨金鍮,无焚玉石。(卷一)
  十、斗牛画
  马正惠尝得斗水牛一轴,云厉归真画,甚爱之。一曰,展曝于书室双扉之外,有输租庄宾适立于砌下,凝玩久之,既而窃哂。公于青琐间见之,呼问日:“吾藏画,农夫安得观而笑之?有说则可,无说则罪之。”庄宾日:“某非知画者,但识真牛。其斗也,尾夹于髀间,虽壮夫旅力,不可少开。此画牛尾举起,所以笑其失真。”(卷六)
  十一、没骨图
  李少保有图一面,画芍药五本,云是圣善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房卧中物,或云太宗赐文和。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旁题云:翰林待诏黄居案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后因出示两禁宾客,蔡君谟乃命笔题云:“前世所画,皆以笔墨为上。至崇嗣,始用布彩逼真。故赵昌辈效之也。”愚谓崇嗣遇兴偶有此作,后来所画,未必皆废笔墨。且考之六法,用笔为次。至如赵昌,亦非全无笔墨。但多用定本临摹,笔气赢儒,惟尚傅彩之功也。(卷六)
  十二、舞剑助画兴
  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日:“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以通幽冥.!”旻于是脱去绫服,若常时装束,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卷
  (原书第96页)
  ●郭熙
  郭熙,北宋山水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熙宁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善写寒林,对表现云烟出没、峰峦隐现的自然变化和布局笔法等都独步一时,晚年艺造诣更高。他的画论,由子郭思纂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六篇。传说前四篇为郭熙所作,后两篇为郭思所作。
  一、画之义
  《语》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谓礼乐射御书数,书画之流也。易之山坟气坟形坟,出于三气。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皆画之椎轮。黄帝制衣裳,有章数或绘,皆画本也。故舜十二章,山龙华虫,日观古人象。《尔雅》日:画,象也。言象之所以为画尔。《易》卦说观象,《系辞》谓此语绘事后素。《周礼》绘画之事后素功。画之本,甚大且远。自古说伏羲画八卦.读为今汝画之画。画,文训为止。不知画八卦为何等义。故画当为画。但今画出于后世,其实止用画字尔。又今之古文篆籀,禽鱼皆有象形之体,即象形画之法也。(郭思《林泉高致集.序》)
  二、山水画之旨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混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
  (原书第109页)
  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山水训》)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
  三、兼收并览,自成一家
  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者此也。(《山水训》)

 

 

 

  四、落笔之时,如见大宾
  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岂非所谓不敢以轻心挑之者乎?已营之,又彻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复始终,如戒严敌,然后毕,此岂非所谓不敢以慢心忽之者乎?(《山水训》)
  五、观物取象之法
  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
  (原书第11O页)
  形出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真山水_之 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尽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入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山水训》)
  嵩山多好溪,华出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庐霍、雁荡、岷峨、巫峡、天坛、王屋、林虑、武当,皆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不穷其要妙。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山水训》)
  六、山有三远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延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
  (原书第111页)
  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说画史解衣般礴,此真得画家之法。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晋人顾恺(应为骏字)之必构层楼以为画、所,此真古之达士。不然则志意已抑郁沉滞,局在一曲,如何得写貌物情,摅发人思哉!……更如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装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画之主意,亦岂易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原,世人将就,率意触情,草草便得。(《画意》)
  八、善书者善画
  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此亦j非难,近取诸书法正与此类也。故说者谓王右军喜鹅,意在取其转项如人之执笔转腕以结字,此正与论画用笔同。故世之人多谓?善书者往往善画,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画诀》)
  九、用墨之法
  运墨有时而用淡墨,有时而用浓墨,有时而用焦墨,有时而用宿墨,有时而用退墨,有时而用厨中埃墨,有时而取青黛杂墨水而用之。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燥。用浓墨焦墨,欲特然取其限界,非浓与焦,则松棱石角不了然故尔。了然然后用青墨水重叠过之,即墨色分明,常如雾露中出也。淡墨重叠旋旋而取之,谓之斡淡。以锐笔横卧惹惹而取之,谓之皴擦。以
  (原书第112页)
  水墨再三而淋之,谓之渲。以水墨滚同而泽之,谓之刷。以笔头直往而指之,谓之捽。以笔头特下而指之,谓之擢。以笔端而注之,谓之点。点施于人物,亦施于木叶。以笔引而去之,谓之画。画施于楼屋,亦施于松针。雪色用淡浓墨作浓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烟色,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见笔墨迹。风色用黄土或埃墨而得之。土色用淡墨埃墨而得之。石色用青黛和墨而浅深取之。瀑布用缣素本色,但焦墨作其旁以得之。(《画诀》)
  笔迹不混成谓之疏,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山水训》)
  十、山水画者之病
  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取之不精粹,而得纸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哉?后生妄语,其病可数。
  何谓所养欲扩充?近者画手有《仁者乐山图》,作一叟支颐于峰畔;《智者乐水图》作一叟侧耳于岩前。此不扩充之病也。盖仁看乐山,宜如《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也。智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乐饶给也。仁智所乐,岂只一夫之形状可见之哉?
  何谓所览欲淳熟?近世画工,画山则峰不过三五峰,画水则波不过三五波,此不淳熟之病也。盖画山:高者、下者、大者、小者盎晬向背,颠顶朝揖,其体浑然相应,则山之美意足矣。画水:齐者、汩者、卷而飞激者、引而舒长者,其状宛然自足,则水之态富赡也。

  何谓所经之不众多?近世画手,生吴越者,写东南之耸瘦;居咸秦者,貌关陇之壮阔,学范宽者乏营丘之秀媚;师王维者缺关
  (原书第113页)
  仝之风骨。凡此之类,咎在于所经之不众多也。
  何谓所取之不精粹?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泰山占齐鲁而胜绝者龙(灵)岩,一概画之,版图何异?凡此之类,咎在于所取之不精粹也。(《山水训》)
  参考篇目:
  张秀楷《一部卓越的民族古典画论:对(林泉高致)的艺术思想的评价》,载《美术》1956年第9期。
  王伯敏《读(林泉高致)一得》,载《文汇报》1962年6月15日。
  薄松年、陈少丰《读(林泉高致·画记>札记》,载《美术研究》1979年第3期。
  王逊《郭熙的(林泉高致)》,栽《美术》1981年第5、6期。
  薄松年、陈少丰《郭熙父子和与郭熙》,载《美术研究》1982年第4期。
  温肇桐《谈(林泉高致)》,载《南艺学报》1981年第3期。
  郑奇《郭熙(画诀>解析》,载《中国画研究》总第三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徐复观《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采高致>》,见《中国艺术精神》第八章,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版。
  马鸿曾《郭熙、苏轼绘画思想的同一性:兼谈北宋后期绘画美学的时代特征》,载《美术》1987年第5期。
  (原书第114页)
  ●韩拙
  韩拙,字纯全,号琴堂,南阳(今河南沁阳县)人。生卒不详,善画山水,宋徽宗时,任职画院,但未见画迹留传于世。生前著有《山水纯全集》一书。卷首列有自序,卷末有宋宣和三年(1121年)张怀所写的后序。全书共分九篇。书中所编山水画技法,非常细致、严谨,对各种画法都能作到分类评述,而且证古论今,颇有见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画以穷天地之不至
  夫画者,肇自伏羲氏画卦象之后,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嗣于黄帝时,有史皇仓颉生焉。史皇状鱼龙龟鸟之迹,仓颉因而为字,相继相更,而图画典籍萌矣。书本画也,画先而书次之。《传》日:“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书画同体而未分,故知文能叙其事,不能载其状。有书无以见其形,有画不能见其言。存形莫善于画,载言莫善于书。书画异名,而一揆也。”古云:“画者,画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刚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则千里在掌。岂不为笔补造化者哉!”(《山水纯全集·序》)
  二、论三远
  郭氏日: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上,背后有淡山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者,谓之深远;自近山边低坦之山,渭之平远。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渺
  (原书第136页)
  者,谓之幽远。(《山水纯全集·论山》)
  三、松者,公侯也
  松者,公侯也,为众木之长。亭亭气概,高上盘于空,势铺霄汉,枝进而覆挂,下接凡木,以贵待贱。如君子之德,周而不比。荆浩曰:成材者,气概高干;不材者抱节自屈。有偃盖而枝盘,头低而腰曲者,为异松也。皮老苍鳞,枝枯叶少者,为古松也。右丞日:松不离于弟兄,谓高低相亚,亦有子孙,谓新枝相续。为幼松者,其梢凌空而耸出,其针交结而荫重也。(《山水纯全集·论林木》)
  四、论用笔墨格法气韵之病
  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握管而潜万象,挥毫而扫千里。故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吴道子笔胜于质,为画之质胜也。常谓道子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山水,有墨而无笔,此皆不得全善。惟荆浩采二贤之能以为己能,则全矣。盖墨用太多,则失其真体,损其笔而且浊。用墨太微,即气怯而弱也,过与不及,皆为病耳。切要循乎规矩格法。本乎自然气韵,必全其生意,得于此者备矣,失于此者病矣。以是推之,岂愚俗之可论欤!凡未操笔,当凝神著思,豫在目前,所以意在笔先,然后以格法推之,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也。其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或取气格而笔迹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纵横变用,在乎笔也。然作画之病者众矣,惟俗病最大。出于浅陋循卑,昧乎格法之大,动作无规,乱推取逸,强务古淡而枯燥,苟从巧密而缠缚,诈伪老笔,本非自然——此谓论笔墨格法气韵之病。古云:用笔有三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何谓版病?腕弱笔痴,取与全亏物状,平扁不能圆混者,版也。刻病者,笔迹显露,用笔中凝,勾画之次,妄生圭角者,刻也。结病者,欲行不行,
  (原书第137页)
  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者,结也。愚又论一病,谓之□病。笔路谨细而痴拘,全无变通,笔墨虽行,类同死物,状如雕切之迹者,碾也。凡用笔先求气韵,次采体要,然后精思。若形势未备,便用巧密精思,必失其气韵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自得于其间矣。且善究其画山水之理也,当守其实。实不足,当弃其笔。而华有余,实为质干也,华为华藻也。质干本乎自然,华藻出乎人事。实为本也,华为末也。自然体也,人事用也。岂可失其本而逐其末,忘其体而执其用,是犹画者惟务华媚而体法亏。惟务柔细而神气泯,真俗病耳,恶知其守实去华之理哉!若行笔或粗或细,或挥或匀,或重或轻者,不可一一分明,以布远近,似气弱而无画也。其笔太粗,则寡其理趣;其笔太细,则绝乎气韵。一皴一点,一勾一斫,皆有意法存焉。若不从古画法,只写真山,不分远近浅深,乃图经也,焉得其格法气韵哉?凡画有八格:石老而润,水净而明,山要崔嵬,泉宜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也。(《山水纯全集·论用笔墨格法气韵之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