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祖国系列(3)(中) ――学有所用发挥专长 文|01一线 1991年3月,我受县政府主管部门委派,调井冈山卷烟厂参加筹建工作,从此,我又开始了烟草企业工作的新征程。应该说。在过去跨6年的化肥企业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复杂化工工艺生产管理实践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培养了我更加吃苦的精神。在井冈山卷烟厂28年间,我亲临前后实施的两次搬迁,第一次是1991年3月迁入105国道与赣江大道交界的原吉安县玻璃厂,后划归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第二次是2016年12月迁入105国道与南山大道交界仍属于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保留烟厂不容易,技改扩建更不容易!2013年开始酝酿而后实现的易地技改建设,促进企业建立数字化工厂转型升级。 井冈一盏灯,中华当自明。井冈山这个星火燎原的地方,革命的起点就在这里。当年无数的井冈儿女,抛头颅,晒热血。井冈山这面不朽的红旗,从此映红了六盘山、宝塔山、太行山、沂蒙山、五指山和天安门。井冈山以她的精神铸就了永恒的丰碑。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井冈山卷烟厂就坐落在江西的中部城市吉安,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下的国家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但是,依我的经历来看,成功或许还需要某些机遇。 烟草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植物,从远古到现代,几乎与人类相伴而行,随着人类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对其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一路风雨,几度辉煌。随着19世纪后期现代卷烟生产技术出现,烟草适应人类工业化、城市化、快节奏化生活需要,进入了20世纪现代卷烟生产、流行和消费的发展时期。 1982年,穷则思变的吉安老区人民,窝在九龙山沟沟里的农垦场有个吉安卷烟厂开始了作坊式卷烟生产。当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企业便因国家正式确立的烟草专卖制度而宣告停产。也就在井冈山卷烟厂前身的吉安卷烟厂建厂初年,国务院原内务部部长曾山夫人邓六金和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夫人陈兰两位年过七旬的离休老红军一份在安徽寻访回来写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中央领导的足够重视,国家于是出台了一系列振兴老区发展政策。 1990年9月28日,吉安县政策研究办《关于恢复卷烟生产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很快得到上级政府的关注。1991年,吉安老区请示恢复卷烟生产。1991年6月11日,江西省政府签发的《关于恳请将井冈山卷烟厂列入国家计划的请示》,上面赫然写着6月20日余秋里老先生的挥毫大字:“建秀同志:吉安井崗山地区已办了個煙厂多年,请考虑是否列入國家计划,我认为办这个烟厂是合乎条件的。这个老区是很穷的,望扶持一下。我不是来走后门的,请酌。能办就请批一下,不能批就不要麻烦你们。”这段感动的话语成为了当时广为留传的美丽佳话。从此,井冈山卷烟厂保留了下来。同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保留纳入国家计划内管理的地方性国有企业,改名井冈山卷烟厂。 1991年,在井冈大地上,井冈山卷烟厂应势而出。想当年,政要迭出,江西井冈新闻。除原党和国家几位领导人来过以外,原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江明等视察过井冈山卷烟厂。井冈山卷烟厂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完成了两期技术改造,第一期技改建设全线竣工投产,告别了当初作坊式卷烟生产格局。经第二期技改建设,企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15万大箱的规模。当时主要生产庐陵、禾河、吉泰、井冈松、黄洋界、宝石玉、物华天宝等卷烟产品,主要市场分布在市内和市外省内其它地市。2003年4月,井冈山卷烟厂经国家烟草专卖局、财政部批准上划为中央直属企业。2009年10月29日更名为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卷烟厂,系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五个生产制造点之一。 2013年11月,在公司“十二五”规划中,设计年产30万大箱卷烟规模的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终于“落地”。2014年9月23日易地技改项目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11月20日开工建设,2016年10月22日转入投产。2017年实现达产达标。井冈山卷烟厂由此实现了卷烟生产实质上的飞跃。 所有经历的这些,对井烟人来说,是梦想,是希望,是坚定的信心。梦想的是企业先进、管理一流、员工卓越。光阴寸金,只因大家有梦、有付出。国家保留和上划井冈山卷烟厂是对老区的眷顾,符合政策需要。井冈山卷烟厂不负重托,为老区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时间追溯到1991年3月30日,我们接到了上级通知,从原单位抽调去参加筹建井冈山卷烟厂。上午在吉安县经委会客室听孟怀安主任讲了事情的原委。孟主任的一席话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他在讲话中特别提到我,表达了组织对大家的期望。那年,我26岁,在化肥厂奋斗了五个青春年头。在这五年的工作期间,我目睹了吉安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参加了县政府派遣的多个活动和项目的考察与实践。当时的政府领导多么渴望经济的发展,一直关注各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可是,因为缺资金,眼前一些成熟的项目都无法施展。更有,眼睁睁地看到本县区域里的一些三线厂纷纷移迁外地,严重影响到本地财政。 记得当时的经委领导给我留了几份文件,《一九八五年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完成情况》、《吉安县经济发展情况简介》和《吉安县办工业技术改造规划》(1990~1995),看过后,对吉安县工业的发展有了些大致的了解,因为底子薄,发展停留在原工业体系上通过技改上规模。当然,领导的眼光其实也不仅仅停留于此,穷则思变嘛。1990年9月28日,当时的陈福香县长助理和廖淦昌同志给王细金书记和石仲英县长报送了《关于恢复卷烟生产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当时,陈福香县长助理给了我一份,让我眼前一亮,接下来才有上级政府报送的请示和批复文件。看过文件的同志都清楚,烟厂来之不易。 参加筹建的我们几个来到被废弃的吉安县玻璃厂现场察看。次日,刘祥庆厂长给我们做了简短的动员和分工以后,大家开始行动起来,清理和打扫玻璃厂废墟现场。1991年4月6日,当我把最后一批原吉安卷烟厂废旧设备从县武装部拉上来摆进离大门不远的矮平房里时,刘厂长吩咐我组织人员拆洗检修,希望能尽快恢复生产。刘厂长他思想睿智,眼光高远。一声令下,我便带领原吉安烟厂过来的一些同志加紧抢修设备。 晚上,我要加班加点赶出图纸。设备平面布置、外协加工需要设计或测绘的零配件。初期的生产只有简易的辅房,手工切丝和用了一台YJ11卷烟机、一台MP37小包机,一台YJ21A接嘴机。4月11日,当生产出来第一批“庐陵牌”香烟时,我们高兴极了。当天下午,刘厂长要我稍去县领导品尝。后来,才又恢复了一台YS11旋转式切丝机和一台新中国卷烟机。此间,兄弟赣南卷烟厂和广西富川卷烟厂派来专业人员支持我们。这就是当初作坊式卷烟生产概况,为迎接上级领导视察积极做准备。 接下来的多少天,我们是白天树电杆,疏水道,完成水电供应;晚上是编制技改项目申报文件,完成测绘厂址平面图。仅一个技改立项文件就和经委财务科胡科长忙活了一天。1991年4月14日,在生活区的临时办公室兼会议礼堂,刘厂长正式宣布临时成立厂组织机构,我们2人组成设备安全组,我主管机电维修人员。主要从事技改项目设备调查、选型、安装调试、投产,负责技改工程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和验收工作。另外,具体负责锅炉申购、设备安装、岗位制度、操作规程、原始记录报表设计、档案制度和环保等方面的工作梳理。同时成立的科室有办公室、生产科和财务科。4月25日,第一台新设备YJ13A卷烟机正式验收投入使用。5月12日至14日,刘厂长、当时的财务科徐科长和我,随陈福香县长助理开车去南昌烟厂考察。5月18日至25日,我们一行六人又随当时的肖达来副县长考察长沙卷烟厂。6月5日,妻子难产,我还在现场赶图纸。晚上临产破腹时,医院突然停电,我赶上后,现场借助病友的手电才保住了母子平安。 1991年6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国烟草业从此走上依法治烟的轨道。由于受烟草专卖条例的影响,当时设备采购运输进厂不敢大张气鼓,只有打上食品机械的字样安排在夜间进厂。现场没有装备工具,装卸都是凭简易木棍、绳索。这些都只能自行想办法通宵达旦完成。还有,为了跑设备,我们四处奔波,昼夜押运。有时白天洽谈的情况,要在晚上找地方与厂长通上半小时电话。心里牢记创业之难,眼前时有浮现作家峻青《创业史》中《梁生保买稻种》的那种情景。记得《创业史》前言写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错走一步,可以影响你人生的某个阶段,甚至影响你的一生”。大家的目光在注视着,所以我们更要坚实、笃定、愉快地迈向人生的康庄大道上。西安、南京、许昌、上海、昆明、常德、通城等地到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也留下了很多的故事。 7月19日和7月23日,从西安钟表厂购进的两台YJ22接装机正式验收投产。在完成技改项目立项和之后的《竣工报告》(1991.3~1992.5)后,我的主要精力转向现场设备安装调试和第二期技改立项报告的编制与申报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仓库备件清算和管理、检修规程制订,和图纸资料收集整理事务。 多少个攻坚战,为了让第一条新线能早日投入生产,当时,时间紧,人员缺,任务重,怎么办?这意味着摆在大家面前的又是一个个不眠之夜。设备安装调试现场,爬梯子,理线路,测绘,装配加工,联机、试车。走过去,走过来,与日夜鏖战,与意志比拼。汗珠如雨点一般密密麻麻涌出,身上黏乎乎的汗水和衣服粘在一起,每天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从没有过周末休息。大家没有一点怨言,直到工程结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一会。当年,没有打叶机,全厂干部职工常常利用晚上时间手撕一包一包的烟叶。没有加香机,只有摊在地上手工喷施。事事艰难,但默默奉献。大家不觉辛苦劳累,井冈山精神处处放光。 1991年8月7日,正式成立设备动力科,我任副科长。会后,我们内部进行了初步分工。此间,酝酿新厂房和新生产线设计与实施大事。新增发酵房、真空回潮、立式打叶机,加香、烘干、贮丝等简易设备和一台YS14滚刀切丝机。此时,第一条制丝线和后续购进的卷包设备在新厂房就位。 为了全面落实和完成当年下半年生产,扩建和迎接国家烟草总公司复查验收的三大中心任务,8月15日,井冈山卷烟厂迅速制订了工作日常安排,把各项工作落实到科室和个人。除了设备科的主要工作,我还承担了编制扩建设计方案,企业全套制度初稿编制任务。8月15日至20日,小包机、透包机进厂安装调试完毕。9月14日、19日、10月9日分别完成了新锅炉的水压试验、总验和复验,锅炉顺利投入使用。9月10日至20日,制丝线主要设备结束调试、蒸汽管道接通。9月20日至30日,制丝线主要设备投入生产,新厂房基础完成。9月21日,出台了《关于加强生产管理,整顿工作作风的工作方案》,总结了前段工作,整顿职工队伍,健全组织机构,适当充实了管理人员。10月,新进一批大中专毕业生。接着,又新进一批新工人和维修人员,包括本地的、赣南的和湖南来的。10月27日,设备动力科内部进行第二次分工,我仍然分管全厂机电维修人员。11月23日,成立厂第一期技改验收领导小组,我兼任副组长。1992年3月1日,设备动力科被评为先进科室受到吉安地区经委表彰。 1992年4月8日,真空回潮正式验收合格,制丝线全线投产,至此,结束了初期的作坊式卷烟生产,开始了新一轮真正意义上的设备技改谋划与实施。 1992年5月9日,成立企管科,任副科长,兼第二期厂技改领导小组副组长,主要负责第二期技改项目申报与实施规划,包括设备调查、选型、安装调试、投产工作。协助日常设备检修兼管QC活动,兼现场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参与负责企业整顿,标准化、计量管理规范工作,主要负责企业三级计量基础创建工作、具体负责计量工作整顿,编制了烟厂《计量基础工作验收升级材料汇编》(92年6月)(分《制度》与《量值传递》两册),其中包括烟厂《计量管理办法》(92年9月24日)、烟厂《计量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93年4月13日)、烟厂《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规定。10月企业计量基础创建工作顺利通市级达二级计量技术监督检查验收,企业计量实现跨跃式进展。期间,完成编制《现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92年7月),并参与负责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92年10月)和工厂92、93年度经济责任制(《方案》制订于92年6月和92年12月)和考核实施工作。1992.10编制和实施完成了卷烟厂《卷烟辅助工程建设》(锅炉、空压系统)。期间,我还实际担任企业内部质量培训师和安全管理培训师,为企业培养了一批质量管理、数理统计、安全系统管理员。1993年度本人主持发表的《改造YB54型横包透包机用于直包小透包,实现一机多用》QC活动成果,荣获江西省卷烟工业第四届QC成果发布二等奖。同年完成《加强设备管理,促进设备有效作业率再上新台阶》论文发表。1993年7月15日,我晋升为工程师,终于实现了我大学时代的梦想。 1993年9月15日,我正式调回设备技术科主持工作。主要有两头工作,组织生产设备管理,参与第二期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期间,还主持完成我厂嘴烟与无嘴烟分区设备移装、调试、交付使用和空压、除尘等辅助工程建设。日常具体规划并落实完成卷烟生产线设备移装、调试、投入运行、设备技术与管理维修、备品配件组织供应以及上级管理部门对生产设备明确规定的各项指标任务,至此,卷烟厂设备技术与管理及与之相关的财务、供应、安全、教育、计划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始走上了正常化轨道。在主管设备技术以来,我厂设备综合管理明显好转,设备有效作业率明显提高,工厂生产上实现了跳跃式,超常规的发展,年度工厂荣获政府经济效益先进单位,本人荣获先进生产(工作)者。 1994年,在第二期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中,之前参与了方案调查、编写和审定,具体编制了《江西省井冈山卷烟厂第二期技改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批复后,参与了现场实施。 另外,按生产改造要求,我负责兼顾筹建了无嘴烟车间,之后3个月,我还兼任烟叶科科长管理原料仓库和发酵房生产。另外,主持完成了第二期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竣工验收文件整理编制工作,担任竣工验收文件主编,具体完成了《江西省井冈山卷烟厂第二期技改项目建设总结》、编制了《竣工报告》(1994.8~1995.10),为竣工验收投产打下了基础。 1995年1月5日我与制丝车间设备主任共同完成技改中液压和电气自动控制遗留问题的处置工作。3月,井冈山卷烟厂计算机应用和互联开始起步,主要限于办公、烟叶调拨管理和专项软件的应用,两台PC机通过MODEM上网。由我负责日常维护工作。4月22日兼任机修车间副主任,奉命组建动力车间,将原设备技术科直接管理的动力设备划归动力车间管理,并参与机修车间组织零配件加工管理。期间,结合我厂二期技改要求,负责筹建动力车间供水、空压气、真空气、蒸汽系统项目。新建10T锅炉房、新建20㎡/min空压机房、新建27㎡/min真空站(1995.6~1997.7)。7月15日-8月15日,我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在吉安师专夜校微机培训班。在夜校实习期间。学习了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技术、网络维修技术、IT产品的销售和维修技术等。 1996年,在主持动力车间工作期间,选择密封材料及粘结材料解决了20m3空压机二级缸端盖垫经常冲破带水问题,同年解决了空压负荷阀与反馈系统经常失控问题。5月调制丝车间整顿自动控制生产线。7月27日调生产科指定我筹建薄片车间,负责工艺、设备技术与管理、烟草薄片线生产改造项目建设。车间私营后,我以厂方代表管理薄片车间事务。在组织筹建烟草薄片生产线后,当年自行改造CMC湿加系统,薄片丝烘筒卷曲系统,经改装后,薄片质量大大提高,降低了卷烟焦油含量和生产成本,提高了薄片产量,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效益。期间,完成的论文《烟草薄片负压集料系统的应用及计算》、《烟草薄片原料净化系统的设计》和《机械反吹贮料器在薄片生产中的应用》撰写并先后刊载在《薄片研究》专辑。 1997年6月29日薄片车间职能划归工艺科,我仍以厂方代表管理薄片车间。率先在薄片车间建立了ISO9000贯标管理(1997.7~1999.5)体系。1997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发布施行。期间,完成论文《烟草薄片热风干燥及热管式烘箱技术的介绍》在行业出版的烟草技术论文集上发表。11月之后,我被指明负责产品市场调研和开发创优工作,1998年5月,“黄洋界”系列产品荣获“我心中的吉安名牌”。10月,我厂黄洋界系列产品被吉安地区授予“信得过产品”称号。 1999年8月6日我调全质办工作,具体负责卷烟厂开展ISO9000:1994体系认证工作,企业产品创优和QC活动(1999.5~2000.3),独立编写了企业技术文件和6个业务管理程序文件。指导开展和完成总结的9个QC课题成果中,有1个成果荣获江西省发表二等奖。10月,我参加了由长城(天津)质保中心组织举办的国家内部审核员资格培训班学习,兼任企业内部审核员,具体负责ISO9000标准贯标体系文件的建立和修改、QC活动等工作。期间的12月25日我通过了江西省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指定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开发》等课目考试。 2000年1月16日至19日,国家局党组明确提出了“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的行业工作重点。为配合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我在对企业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分析与总结后,撰文《企业运作的一些思考》供厂部决策参考。2000年3月12日-2002年12月,我第三次调回设备技术科任职,主要负责设备技术与技改工作,兼管企业环保、计量、QC推进工作。 2002年11月,十六大吹响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号角。国家烟草行业明确提出了中国烟草现代化的基本思路:“一是调整,二是改革,三是抓紧信息化”。为此,企业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设备技术科,由我兼信息办主任,主管企业信息化工作。从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列入日常工作议程。三年间,主要完成各项设备技改、设备检修、工艺测试、设备安装调试和交付使用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设备管理各项制度,完成ISO9001:1994程序文件编制与修订工作。 在此期间,为配合实施《卷烟厂“天宝”系列卷烟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实现“天宝”香烟新产品上市,2000年3月开始,企业大行设备技改与大修工作。前3个月,我先是具体策划并实施了卷烟生产线工艺、设备测试和设备大修。接着,根据自拟并得到厂部领导批准的《2000-2003年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发展纲要》,融合工业化西门子控制生产线,由我具体组织并参与了《电子控制卷烟生产配套工程技术应用》技改项目实施。该项目经2000年申报,2001年启动实施,于2002年顺利通过了《电子控制卷烟生产项目》项目竣工验收。至此,企业内部不同程度的运用了信息技术辅助企业的管理与生产。《电子控制卷烟生产项目》项目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荣获市优秀成果二等奖,个人荣获吉安市科技成果证书。同年10月,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信息产业部授予井冈山卷烟厂《电子控制卷烟生产配套工程》为近五年来国家“倍增计划”优秀应用项目而受到表彰。由于该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制丝生产线皮带秤的PC 化改造应用,控制精度大大提高,配比精确,改变了以前人工控制的不均匀情况,实现了按实际瞬时流量配料的科学性,产品质量稳步上升,通过该项目应用,卷烟生产各工序自动控制协调进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项目应用后,卷烟产品档次得到了较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及各项指标都明显好转,增进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年下来,我在搞完制丝线设备技改和大修后,接着又是组织卷接包装设备大修改造,动力设备锅炉、中央空调的大修和改造,最后到动力线空压、真空设备的搬迁改造完工后,才真正感到松了一口气。除主要负责项目技改实施,期间的2000年11月,由我带领机电维修5人利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通过改造设计和大检修,重新恢复了我厂烟草薄片线正常生产。在动力线整治上,2001年3月,我主持设计改装锅炉煤闸门,取消水冷,用自制铸造门替代了原来水冷门(受热易变形漏水),投入使用后起到很好效果。一来节约了用水;二来减小了维修量和设备费用。5月,引进国家推广的频电磁场水处理技术,经在我厂10T锅炉上安装使用,对锅炉锅筒及管道除垢有一定效果,得到了市锅检部门的肯定。6月,设计在空压气后增设贮气罐,从而提高了空气质量,解决了卷烟烟支受污染问题。另外,我还针对各个系统规范使用了不同密封材料,从而提高了跑、冒、滴、漏治理效果。尤其是利用小改小革,较好地解决了锅炉省煤器爆管问题,鼓风、引风机风向窜流问题、中央空调冷媒水受污染问题。综合解决了我厂蒸汽不稳定、空压气不足、空气带水、真空压力过低等难题。主要参与实施的《卷烟厂“天宝”系列卷烟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于2001年6月14日顺利通过了省级技术验收。2001年8月主持完成的《10T锅炉水膜除尘改造项目》荣获市技术改正重大成果二等奖。2001年9月主持完成的《企业污染源“一控一达标”环保建设》任务于10月通过吉安市环保部门达标验收。主要参与负责开展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于2001年12月顺利通过ISO9001:1994标准认证。 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面,我于2000年3月27日-4月5日,通过吉安地区劳动人事局《计算机基础》培训考试。2000年4月6日我顺利通过了江西省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考试。2000年4月25日通过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英语(A级)考试。2000年9月15日通过了《电气安全技术》考试,并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证。我于2001年10月4日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完成了我的大学所学工程专业终极目标。从此以后,我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始过渡到信息化领域工作,开始了人生事业的新的征程。 |
|
来自: 01一线 > 《01一线原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