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小云书画印作品赏析

 泊木沐 2019-08-21

2011年11月,当今国内最高规格书法赛事--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揭晓,令人振奋的是,宝钢书坛骁将郑小云荣列榜中。如果说,这是郑小云近30年砚边生涯勤奋精进使然,倒不如更贴切地说,这是他胆从纸边生,魄由笔底显的结果。

郑小云此次以楷书应征十届国展,这或许出乎我的意料。然而,最后结果验证了他的睿智。常理来说,把玩笔墨超过20年者,一般不大会选楷书作品应命竞争。原因是有了这么多年不懈探索的历练,篆隶、楷与行草等书体,基本都已粗浅涉猎过。较之于中规中矩、容不得个性发挥的楷书书写,篆隶、行草等有着更为广袤的自由度,其线条的枯湿浓淡、结体的取舍变更、章法的简繁摆布等等,更合乎创作者的心灵愉悦。仿佛骑着一批良驹奔驶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可以踩出或曲斜或笔直的路径,也可以回旋出或椭圆或菱形或矩形等图案,无拘无束,一任心迹驰骋。由此看来,郑小云以楷书搏击书坛,最终从数万张应征稿中“海选”胜出,一则显示了充足的自信,充分信赖己有的笔墨掌控本领,以及拿捏到位的经营布局。二则也凸显了他灵活而成功的应变招数,不拘泥于唐楷宋意之“法度”,而以“混搭”技艺略参北魏笔调,让见惯了大世面的国家级评委在“似曾相识”中,颇感新鲜,始觉有味,最终默认放行。

曾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都是在原地踏步的,一种是不按规矩办事的,另一种是只按规矩办事的。这句话的引申之意,就是那些真正有作为之人,其实都不是这两种人。那该是什么人呢?联想到书法创作。书法创作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技法,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艺术规律。技法与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创作中的法则,一个书法家如果不守法则地予以创作,那是书法艺术所不允许的。当然,过分恪守法则,完全步古人之后尘亦步亦趋,这种创作必然会失去生机和缺少个性。这两种极端的倾向,都会使创作走向歧途。

目光移到郑小云楷书作品上。与其行草书,尤其是近年来热衷书写的楚简、帛书等一路书体比较,他的楷书确是技高一筹。细观之,不仅用笔精到、点画线条扎实,而且间架结体、穿插避让等高等级的技法,也张驰有度,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特别是最近"融化"能力提升后,明显露出了经理性思考之后的笔下之顺畅。这种发自于笔端的古拙之韵味,同时在平和中潜藏着深刻的书写气息,营造出一派圆浑与厚重的美感。这种自由驰骋状态下的顺畅,是在对传统精华开掘与吸纳的基础上,才能显现的健康发展之路。简言之,郑小云的楷书创作造诣进入到了灵感迸发、激情澎湃的美妙阶段。

如果没有记错,近一二年来,郑小云的楷书作品屡屡在全国、上海市的展赛获奖。此次又是在更高级别的全国书展中崭露头角,印证了他的楷书技艺确属不同凡响。其实,这之中没有偶然因素,凭籍的全然是创作者的高超技艺,赢得了评委“法眼”之肯定。再者,郑小云那些同样令人叹服的篆刻、中国画,乃至刻字、装饰等技艺,或多或少地暗中在为其书法创作助力使劲,扩展着他的眼界,支撑着他的基石。艺术本属相同之物,有着几近相同的创作规律。相信在不远之时,郑小云还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衷心期待着。

摘自2012年2月11日《宝钢日报》

郑小云简介

郑小云,1959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温州,别署积跬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宝山区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简社社员。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师从韩天衡先生。

作品入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普洱茶全国书法大展、“沈尹默杯”全国教师书法大赛、第二届全国硬笔书法册页手卷艺术大展、全国千字文书法大展赛、守正·全国首届百家楷书邀请展、西泠印社第六、七届篆刻艺术评展、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上海市书法篆刻系列大展、新世纪首届上海书法篆刻展、上海市首届、二届、三届楷书书法展、上海市首届篆隶书法展、上海市首届刻字艺术展、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海派书法进京展”、上海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作品获得:

第三届全国职工书法美术作品展三等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长三角职工书画展一等奖、第四、五、六届上海市民书法大赛优秀奖、新民晚报“夜光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第六届上海市“五一文化奖”、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百名市民书法家”、首届“印象周宁·高山茶”全国楹联书法大赛优秀奖、上海市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三等奖、上海市职工网络艺术节书画大赛金奖、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比赛教师组优秀奖、全国企业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优秀奖、晒墨宝杯·第二届全国小主人书法大赛优秀导师奖、中华好书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优秀教师奖、中国梦·劳动美上海职工书画大赛二等奖等。

▲与著名书法家刘小晴合影

书 法 作 品 赏 析

有形诗意出绛云

施平/文

细观郑小云的楷书作品,不仅用笔精到、点画线条扎实,而且间架结体、穿插避让等高等级的技法,也张驰有度,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特别是最近以来碑与帖两方面的融化能力提升后,明显露出了经理性思考之后的笔下之顺畅。这种发自于笔端的古拙之韵味,同时在平和中潜藏着深刻的书写气息,营造出一派圆浑与厚重的美感。这种自由驰骋状态下的顺畅,是在对传统精华开掘与吸纳的基础上,才能显现的健康发展之路。简言之,郑小云的楷书创作造诣进入到了灵感迸发、激情澎湃的美妙阶段。

摘自2016年3月18日宝钢新闻中心《手机报》

▲《李日华诗一首》

▲《李绅诗一首》

▲《白居易诗一首》

▲《文心雕龙养气一则》

▲《文征明诗二首》

▲《柳永词》

▲《吕本中满江红词一首》

▲《吕谓老词一首》

▲《苏东坡词一首》

▲《历代荷花咏论》

▲《曾巩·墨池记》

▲行书《静能生慧》

绘 画 作 品 赏 析

▲与著名花鸟画家应鹤光合影

挥 毫 走 刀 如 有 神

曹大民/文

郑小云性近于艺,有天赋,悟性高。他自幼喜好书画,受舅父熏陶,初习欧书《九成宫》,继学褚遂良《阴符经》、《雁塔圣教序》,打下扎实的基础。稍长,学魏碑诸名迹以壮其筋骨,开拓雄浑之境。中国书画同源,他很自然地对中国画产生兴趣,出众的领悟力再加上勤奋不辍,他的中国画也得到内行的一致认可。当他钟情于篆刻艺术,书画方面的修养又使他如虎添翼进步神速。

郑小云的篆刻,以秦汉玺印为根基,兼习明清诸流派,走的是堂堂正路。他的冲刀致其挺拔,切刀使之成趣,作品凝练而不呆板,活泼而不狂怪,逐步形成静穆工稳,浑朴雅健的风貌。但艺无止境,郑小云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认识到艺术贵在创新,要有所建树,必须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

摘自2010年12月21日《新民晚报》

▲《玉泉流香》

▲《香满湖》

▲《野雀乱秋榛》

▲《鸣春》

▲《春风掠过华自香》

▲《金秋》

▲《荷风送香》

▲《幽溪鸟鸣》

▲《风送荷香几阵香》

▲《湖畔鹭影》

▲《九曲天游山抱水》

▲《君子观雅图》

▲《独占芳菲当夏景》

▲《清香》

▲《雨过百泉响》

篆 刻 作 品 赏 析

▲与业师韩天衡合影

积 跬 步 以 致 千 里

张遴骏/文

作为一个企业宣传干部,郑小云的创作时间有限,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涉猎的艺术领域很广。除了书法、国画,近年来他又迷上了刻字,尽管这些爱好占用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影响他对篆刻艺术的追求,相反,这些印外功夫还对其治印起了滋养和互补的作用。对于艺术家来说,观念有时比技法更重要,郑小云有着几十年的临池经验,又有广阔的艺术视角,可以预见,他的篆刻创作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面目,成为海上印坛的一朵奇葩。

摘自2012年8月4日《宝钢日报》

▲《不忘初心》

▲《镇元斋》

▲《左右野马分骔》

▲《偷得浮生半日闲》

▲《品味典藏》

▲《御缰万里》

▲《秀出于常必有因》

▲《美意延年》

▲《钟灵毓秀》

▲《开天辟地》

▲《宝刀不老》

▲《乐且晏如》

▲《中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