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早发白帝城》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1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为永王李璘案件,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去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皇帝赦书,惊喜交加,立即乘船东下江陵,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全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即指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它下临长江,距三峡西口夔门极近。“辞”即辞别,离开,这里指出发。“彩云间”是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这句诗,不仅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而且也为下面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同时,“彩云间”中的“彩”,不但描写了早晨白帝城景色的美丽,也表现出诗人此时此刻充满希望的心理状态。所以,诗人在这霞光灿烂的时刻,满怀着兴奋的心情,带着满心的希望“朝辞白帝”。

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说白帝城到江陵之间的距离。“江陵”指今湖北江陵县。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据记载《水经注》卷三四《江水》记载:“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句中的“千里”和“一日”连用,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暂作对比,在极为悬殊的数字之中突出了长江水流的湍急,船行急速。其中,“还”字用得很巧妙,不但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而且也暗示了诗人遭贬谪而又遇赦的喜悦之情。这里,诗人通过夸张手法描写江水的湍急,最主要的是表现了自己兴奋而喜悦的心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接着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啼”即鸣叫,这里是说猿的叫声。因为猿的叫声似啼哭,故之。据记载《水经注》卷三四《江水》记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里就描写出了李白在出三峡急速之中,感受到猿声哀鸣的情景。其中,“停不住”即不停地叫。这里,是因为李白乘坐顺流直下的船,那猿鸣之声在崇山峻岭间回荡耳际。但要注意,这里的“猿声啼不住”,在诗人此时此刻的心中,不是“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戚,而是再现了“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的景象,描绘了三峡独到自然特征。总之,这一句,诗人通过描写声音来写船的急速,通过船的急速来表现内心的畅快。

最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句紧承“两岸猿声啼不住”而来。“轻舟”即载得轻行得快的船。诗人也许正沉浸在不绝于耳的“两岸猿声”的景象之中,而轻快的船已过“万重山”,飞速驶出三峡。诗人为了形容船快,除了用“两岸猿声啼不住”来烘托,还在“舟”前加了一个“轻”字,这“轻”字妙就妙在直接描写出船速极快,船之轻盈,更主要是通过船的轻盈快速,表现了诗人因赦免而轻松愉悦的心情。其中“万重山”表明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磅礴之势。

总之,全诗给人一种极为动态的感受。在借景抒情上,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不但使诗歌境界开阔,而且也写出了诗人因贬谪而突转时迸发的难于控制的兴奋与激情,从而表现出诗人博大豪迈的气魄。同时,在用字上也是很巧妙的,真可谓一字难易,这样也更好地体现出诗人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