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泠印社社藏菁華

 攒菁堂 2019-08-21

    明代文彭。此印长33cm,宽3.3cm,高8.1cm。印文:琴罢倚松玩鹤。

印款为五面款,顶款:琴罢倚松玩鹤;边款:余与荆川先生善,先生别业(即别墅)有古松一株,畜二鹤于内,公馀之暇,每于余啸傲其间,抚琴玩鹤,洵可乐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检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以赠先生,庶境与石而俱传也。时嘉靖丁未秋,三桥彭识于松鹤斋中。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因曾任南京、北京国子监博士,故人称“文国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工书法,初学钟繇、王羲之,后法怀素,晚年全力倾于孙过庭,以篆、隶最见精粹,尤精篆刻。

    此印作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即文彭50岁时所作,是存世少见的文彭真刻之一。《丁丑劫余印存》《明清篆刻流派印谱》《中国美术全集·玺印篆刻编》均有著录。印文布局平正匀落,笔画的布排讲究整齐,篆法方中具圆,线条较一般的圆朱文略粗,比“七十二峰深处”更显厚重端庄,体现了平和典雅的韵味。刀法稳健圆活,反映了作者娴熟的功力。印的边栏残损,连印文的某些笔画都已隐去,然章法能聚而不散,使此印篆法产生一气相贯的效果。边款以其行书入印,是先书后再用双刀镌刻。印面刻的很深,似铜铸一般。此印在印文上,采用风雅诗句入印,在印文内容上也属创举,在篆刻史上有标志性意义。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别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艺术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

    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

    西泠印社藏吴昌硕刻“西泠印社中人”印,材质青田石,印面为3.3厘米见方,印章高7.8厘米。印文“西泠印社中人”,边款:“石潜、辅之两兄属刻,持赠书徵三兄社友金石家。丁巳春仲,安吉吴昌硕”。此印是吴昌硕应印社创始人吴隐(石潜)、丁仁(辅之)之邀为印社早期社员葛昌楹(书徵)所作。葛氏为平湖著名藏家传朴堂后裔,辑有《明清名人刻印汇存》,卷中收录有“西泠印社中人”印,但此后是印于葛氏处遗失,去向无人知晓。直至1977年,“西泠印社中人”印出现在上海某拍卖会场,并被西泠印社日本名誉理事小林斗庵拍得。西泠印社百年华诞之际,小林斗庵将此印作为珍贵的礼物奉赠印社,使此印回归故里,成为印坛佳话。“西泠印社中人”刻于丁巳年(1917),吴昌硕74岁作品,朱文,篆法古朴,一派石鼓文气象,章法处理上富有变化,线条斑驳厚实,边框处理独具匠心,为吴昌硕晚年炉火纯青的绝世佳品。

    顾从德(1502—1575),字汝修,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对考古学很有研究,并对古玉铜印的鉴赏也有较深的造诣。自世祖顾世安起,全力收集古玉铜印,于1572年编辑成《集古印谱》,这套印谱一共六册,曾以朱墨钤拓二十部。内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录的玉印150余枚,铜印1600枚。顾从德的这套印谱开创了原印钤盖拓谱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动。《集古印谱》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年(1575年),这套印谱再次增补,玉印增加到220余印,铜印增加到3200余枚,用木版印行。在题列编排、用笺规格、译文考证等方面都极其细致,为以后的印谱形制奠定了基础。这是目前我们还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古铜印谱。

    印谱的编集开始于宋代,宋代印谱的出现,与北宋时古代文物大量出土、金石学的兴起有关。明隆庆(1567-1572)时,顾从德集有《集古印谱》,以后顾家子孙历时三代,又搜罗更多古印,集成《印薮》,以木版摹刻印行,以广流布。不过明代集古印谱鉴选不精,其中往往间杂伪品。到了清代,由于对古玺印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对其用途、类别等所获新知不少,使得集古印谱比以前更臻完善。印谱的版本有原印钤盖、木刻翻摹、摹刻、影印等不同种类。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原印钤盖的印谱,能真实保存原作的风神。

    西泠印社收藏的《顾氏集古印谱》,只有四卷,缺官印二卷,为国家一级文物。此谱原按四声排列,现存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四册,各印分韵编集,铜印在先,有玉印独占一页,上平册存410印,下平册存498印,上声册存348印,去声册存206印,共收录印章1462方,其中玉印有100多方。

    此谱流传有绪,封面有题跋:“光绪乙未八月在杭州市买得,越九年客鄂中节寺题。语冰。”“册中所列秦汉玺印皆精,不知为何人藏,审其芝泥,必乾嘉人所为。虽残册,亦可宝。”钤有“语冰”、“诸”、“崖师”印。由此可见,诸德彝(字语冰、崖师)光绪乙未年(1895)在杭州买到此谱时就只有四册,而且并不知道此谱是名贵的《顾氏集古印谱》,到1927年方介堪先生携谢磊明先生所藏《顾氏集古印谱》请诸德彝题跋时,他才知道自己收《顾氏集古印谱》藏的是《顾氏集古印谱》残本。到甲申年(1944),此谱由张鲁庵先生所藏,1962年,西泠印社筹备召开六十周年成立大会,张鲁庵先生家属将此谱捐赠印社收藏。

    《西泠四家印谱》,丁敬、蒋仁、黄易、奚冈篆刻,何元锡、何澍父子辑。书约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收入丁敬印蜕一百七十八方,蒋仁印蜕三十五方,黄易印蜕一百零三方,奚冈印蜕六十八方,共存印三百八十四方,印多附有边款。此为“西泠印家”印作成谱的最早一部印谱。清光绪十一年(1885)丁丙录西泠前四位印家印作,并附西泠后四家印作成《西泠四家印谱》十二册本。其中第一册录丁敬印三十五方,第二册录丁敬印四十二方,第三册录黄易印三十四方,第四册录奚冈印二十四方,第五册录蒋仁印一十六方,后七册附存陈鸿寿、陈豫钟、赵之琛、钱松四家印作,其中陈鸿寿印两册,分别录印二十方和二十四方,陈豫钟印一册,录印三十八方,赵之琛录印三册,分别录印三十二方、三十九方、三十五方,钱松印一册,录印二十二方。全谱共收录印三百六十一方,有丁丙自序一则。后来,西泠印社根据清何元锡父子辑本,重辑影印,录丁敬印一百一十三方,蒋仁印三十一方,黄易印六十方,奚冈印六十三方,总计二百六十七方。印均有释文,附有边款,书出版于1964年。1979年,西泠印社将所藏丁、蒋、黄、奚四家原拓本增补重辑,增加印一百余方,并附沙孟海题跋一则。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