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际遇是个很玄妙的东西,《红楼梦》开篇不久,就写了两个女孩子完全不同的命运走向。 一个是姑苏阊门仕宦大乡绅甄家的小姐英莲,因为被仆人抱着去看花灯,不料被拐子拐走,后来卖给了冯渊,原本这也是英莲人生的一次希望,谁知碰上了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强行把英莲夺去,从此,英莲就跟了大字不识一箩筐,不知啥时候就闯出祸来的薛大傻子了。薛宝钗为她改名香菱,是薛蟠屋里的妾。妾,不过是高级一点的奴隶。甄士隐的千金小姐就这样为奴为婢了。 另一个也是甄家的人,是甄家的奴仆娇杏,当年落魄而寄居在葫芦庙里的贾雨村和甄家老爷交往,进出甄家,偶然被娇杏看见,因为贾雨村长得魁梧雄壮却衣履褴褛,思量这就是与我家老爷交往的贾雨村了,想来必不是非久困之人,这么想着,就多回头看了贾雨村两眼。贾雨村却迷之自信,认定这个女子对自己有意。后来考场得意做了官,路遇娇杏买线,贾雨村假甄士隐岳父之力将娇杏纳了妾,谁知这侥幸不过一年就为贾雨村添了个公子,又过了半年,贾雨村原配亡故,娇杏又母凭子贵被扶了正,贾雨村后来因为攀附上了四大家族,官越当越大,后来竟然官拜大司马,娇杏原本一个奴才,成了赫赫大司马夫人。何等侥幸。 一主一奴,因为不同的人生际遇,活成了令人不胜唏嘘的两极。 放下娇杏,本文重点谈英莲,也就是香菱。香菱的悲剧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 一、社会阶层巨变,从主人变奴隶香菱是甄老爷唯一的女儿,夫妇俩半生只得一女,爱若掌上明珠,一朝女儿失落,几乎不曾寻死,英莲的丢失也是甄家败落的开始。英莲被拐时大约不超过四岁的样子,还是完全记不住家乡父母的年纪。就像当初癞头和尚所说,这个姑娘是有命无运。卖到谁家不好,偏偏让薛蟠碰上,买进了薛家,香菱和薛宝钗同岁,她进薛家时大约是十二三岁,就是因为买她打死冯渊惹了官司,成了薛家举家进京的缘由之一。 进入薛家,香菱的身份彻底变了,她成了那个社会低等和最可怜的一群——奴隶。 二、从书香到巨贾,断肠难觅知音甄家是仕宦之家,甄士隐是个读书人,因为秉性恬淡,每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是神仙人品。平时,甄士隐也是手不释卷的,最喜欢和读书人来往,看到贾雨村这样的青年才俊,发自内心赞赏。所以,甄家也算是书香门第。 薛家是皇商巨贾,祖上也爱藏书,可是很显然,薛家不重视文化,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远远不够。在婚配一事上,文化并不作为重要的条件,证据就是薛姨妈就是个文盲,古人虽说女子不上学很正常,可也是有一句话叫做“知书达理”,比如林家,就非常重视婚配对象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的重视,无论男女。 母亲是个文盲,子女会教育成什么样子,《红楼梦》里交代得很清楚,薛蟠的文化水平读者都知道,比他妈也强不了多少。薛宝钗算是个奇葩,自学成才,一肚子学问,可是,薛宝钗并不崇尚文化,她把文化当成进阶仕途的工具,她说了,女子读书还不如不读书的好,因为书读得多了,容易心存杂念,对于女子来说,针黹才是正经事。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出身、宿命和因果轮回,出身书香门第的香菱,她的精神世界和薛家格格不入,她进了大观园,在求师宝钗不成的情况下,拜师黛玉学诗,香菱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精神皈依,她对文化极度渴求,连吃饭睡觉都忘了,梦里都在作诗,就像是突然找到了灵魂的故乡。 香菱学诗,是香菱自被拐卖后,生命中唯一的一段幸福的日子,也是她生命唯一的一次绽放,尽管极为短暂,在对待诗,对待文化的态度上,她完全向黛玉看齐。要知道,在香菱学诗的过程里,薛宝钗、史湘云,包括探春都开过她的玩笑,说她呆。只有宝玉和黛玉,不但鼓励她,还对她表达出由衷的赞赏。这些细节,曹公都是有意为之,黛玉是真的懂她,因为她们有着相似的文化基因。 三、在文化沙漠的薛家,呆霸王加上河东狮,香菱终致香魂返故乡香菱是妾,薛蟠终归算是她的丈夫,在古人,丈夫就是女子一生的命运和依靠。这位薛大爷虽说能将“唐寅”读作“庚黄”,二十八回在冯紫英的家宴上,他也是做过一首诗的:
这次的行酒令,每个人的酒令酒曲都是反衬自己的婚姻和命运。而薛蟠的这首,很明显说的是香菱。因为如果说夏金桂,她在薛家活成了霸王,要说悲催,应该用到薛蟠身上才对。 香菱的确是嫁了一个乌龟王八蛋,她怎么能不悲呢!更悲的是,薛家把河东狮夏金桂娶进了门,香菱除了精神上的苦闷外,又添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虐待,应该是不太长的时间,香菱就在夏金桂和薛蟠的双重折磨下,致使香魂返故乡。 曹雪芹将香菱比作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因为她们都有着一颗诗心,却婚姻不幸,遇到的丈夫都是粗俗不堪之人,群芳夜宴,香菱抽中一支“并蒂”,写“连理枝头花正开”。正是朱淑真的《落花》:
这句诗单一看,好像寓意很好,可它的下一句就是“妒花风雨便相催”,正是寓意在夏金桂的妒嫉里,在薛蟠的混蛋里,香菱被摧残至死的结局。朱淑真残存于世的作品被收录成集,名曰《断肠诗集》,“断肠”多么契合香菱短暂人生而又悲惨的命运啊!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上下册)》(庚辰底本前80回)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