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这样的游戏,在家就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昵称30630875 2019-08-21
一到寒暑假,公司里就特别热闹,同事家的猴儿孩子们全都过来报道了。

那天我看芊芊他们玩扔纸团,每个人的姿势都花样百出的,扔几下还凑一起嘀嘀咕咕的,我就问他们说什么呢。芊说大家要比赛投篮,可是年龄不一样就很不公平,于是他们就商量,幼儿园组的可以站在很近的距离投篮,小学低年级的要站在2米外,中年级的要2米外+闭眼,高年级的要2米外+背向投篮。


看他们玩得这么和谐,我还是挺欣慰的。又觉得其实多给孩子玩这种游戏,是很能锻炼社交能力的。


于是我就去找了些适合孩子锻炼社交能力的游戏,发现很多团建游戏不光能锻炼社交,还能在协作、责任、技能、领导、目标等各个方面提升孩子的社交与合作能力。

比如,在团建游戏中,当大家要共同去完成一个目标时,互相之间肯定需要沟通,这是锻炼语言能力;可能还需要选定队长和队员,这就是领导与服从;假如任务没完成,可能会发生指责,这也是很好的情商训练。

只是我们一般凑不到那么多孩子一起玩,不过没关系,我就在团建游戏里,挑选了一些适合家庭亲子玩的,今天也推荐给妞们。


这14个经典团建游戏,因为是要在家里玩的,所以我在挑选的时候,还会遵从下面这四个原则:


第一,人少也能玩。

和公司团建几十、几百人不同,家里一般只有3-6个人,所以我剔除了大型游戏,选出来的都是只有两三个人也能玩的很开心的。

第二,全是合作类游戏。

有全体成员一起完成的,也有两人一组进行分组对抗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会社交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

第三,道具简单。

公司团建,一般是请专业的公司安排好各种游戏道具。但是在家里玩,咱就地取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小东西,可谓零成本。

第四,安全。

考虑到孩子和大人的体型差距,我去掉了可能会滚摔的游戏;又考虑到家里空间有限,边边角角容易磕着,也去掉了所有蒙眼的游戏。大家玩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接下来,咱们就按照正式团建的流程,把游戏分成五大类(破冰游戏、团队合作游戏、分组对抗游戏、休息娱乐游戏、惩罚游戏),一个个给妞们介绍哈~

1. 破冰游戏

公司团建的破冰主要是为了同事间打破尴尬,而咱们的家庭破冰,主要是为了调动气氛,给孩子一个正式开始的信号。

①特别的我

玩法:大家围坐,从年龄最小的开始,给自己起个新名字,并说出一个自己独有的特点;大家轮流介绍自己,并且在说的时候要带上前面人的属性。

比如,我同事家玩的时候,孩子第一个说“我是有大板牙的芭比”;接下来她妈妈就说“我是坐在板牙芭比旁边的,带眼镜的孙悟空”;第三个她爸爸就说“我是坐在板牙芭比旁边的,眼镜孙悟空旁边的,有肌肉的超人”。最后回到孩子这里要把前面的全部说一遍。

如果有人说错了前面人的特点、名字、或者自己的特点不是自己独有的,那么都要接受惩罚。比如,刚才爸爸说自己有肌肉,孩子马上说自己也有肌肉,并展示了自己一点点的肱二头肌,那么爸爸就要接受惩罚了。之后爸爸耍小聪明,给自己起个特别复杂的名字,什么《魔神英雄传》的瓦塔诺森布,孩子记不住,也要接受惩罚。

Tips:如果家里只有三个人玩,可以接着多玩一轮,每人再给自己增加一个特点。还可以提出再接下来的游戏中,只能喊对方的新名字,不能喊爸爸妈妈什么的,否则也要接受惩罚。

②怪兽来了

玩法:3-4人参加,准备2个人骰子,摇出的点数分别代表怪兽有几只手几只脚,参加的人迅速组合出这个怪兽。

比如,三人参加,骰子摇出2和3,那么这三个人就要组合成有2只手3只脚的怪兽。我同事家YOYO跟爸爸研究了一下,发现要尽量让爸爸保证有2只脚着地,弟弟最轻被抓着当摆设就行了。


Tips:这个游戏还有个变形玩法,就是规定这个怪兽是爬行动物,“几手几脚”都必须着地。比如还是2只手3只脚,但是要把手脚着地,就是这样的造型了。


2. 团队合作游戏

团队游戏,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①无敌风火轮

玩法: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这样的大圆环,将圆环立起来,所有人站在里面,滚着圆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Tips:开始玩的时候,容易发生的问题是,最前面的人使劲拽纸往前走,而最后的人却跟不上,然后大家就要协调各自的速度、步伐,最后往往是最慢的步子才能顺利到达终点。

②神笔马良

玩法:像这样用绳子把笔绑住,每人抓住一个或两个绳子末端,不能碰到笔,然后共同写一个字或画一幅画。


比如一起画的爸爸,是这个样儿滴


Tips:玩这个游戏,可以把指挥权交给孩子,让他来调动大家一起抬笔、一起落笔、该谁拽绳子、谁松绳子。

③翻叶子

玩法:全家人一起站在一张大纸(或者布)上,在脚不能离开纸踩到外面的前提下,把纸翻个面。


Tips:我的经验是,翻叶子的过程中,可以派一个人主翻,其他人尽量抱紧在一起,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抱起来,把媳妇儿背起来。

④时钟先生

玩法:三个人组成钟表,分别代表时针、分针、秒针,根据题目摆出正确的时间,其他人就负责出题、检查和拍照啦。


Tips:这个难点在于,要把自己想象成挂在墙上的钟表,和自己平时看表的角度可不一样,孩子要在脑子里完成镜像翻转。如果家里人少,只有两个人当钟表,可以让孩子同时控制两个指针。

3. 分组对抗游戏

家庭成员2个一组来比赛,你说全家只有三个人怎么办?那就孩子跟妈妈组队一次、再跟爸爸组队一次呗。

①夹球走

玩法:两人一组,夹着球(不能用手碰球),从房间一头走到另一头,每人用嘴叼一块饼干,再返回来,快的一组获胜。


Tips:可以增加难度,比如只能用指定部位夹球:肚子、后背、屁股、头……因为大人和孩子有身高差,这时大人就得半蹲着来玩了,非常酸爽。

②叠报纸

玩法:四人参加,两两一组,同组的两个成员站在一张报纸上,两组间猜拳,输的一组要将报纸对折,然后站在对折后的报纸上继续猜拳,报纸越折越小,最后无法继续在报纸上站立的一组就输了。


Tips:我同事家玩的时候,YOYO一开始选和弟弟同组,因为觉得他们俩脚小,能多坚持几轮,但很快就发现这个“优势”没什么用,她得一直背着弟弟了。所以之后再组队的时候,她果断就把弟弟抛弃了

③字母设计师

玩法:两人一组,在准备好的26个字母中抽取一个,每组都要迅速摆出这个字母,看谁摆得更快更好。


Tips:因为同组的两个人都要参与进来,我的经验是,躺在地上摆得最快。

④投篮比赛

玩法:两人一组,间隔2-3米,一个投纸团,一个双手环抱接纸团,15秒内接下纸团最多的一组获胜。


Tips:我发现这个游戏里,孩子无论是做投球手还是接球手,都特别容易因为没进球,而指责埋怨对方。我的做法是,先让孩子到对方的位置上,体验一下两边都不简单;再一起商量出对策,比如一个始终不动,另一个来调整。自己认可的战略,自己就要承担后果。

4. 休息娱乐游戏

前面的游戏动静都比较大,可以穿插进行一些小娱乐,都是坐着就能玩的,但也很有趣,甚至很烧脑。

①三张纸条

玩法:每人拿三张纸条,分别写上“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把所有人的纸条按属性混在一起,再按照“谁,在哪儿,干什么”的顺序,随机抽取,打开来念。

因为所有人的纸条都混在一起了,因此念出来的都是毫无逻辑的句子,非常搞笑。


Tips:如果家里人少,可以每人多写几张。内容上越天马行空越好。

②跟我学

玩法: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学,一共学三个动作。目的是要让对方学不出来。

比如我同事家玩的时候,第一个动作:我同事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孩子也学着喝一口;第二个动作:我同事再拿起杯子(假装)又喝一口水,孩子又跟着喝了一口;第三个动作:我同事把嘴里的水吐了,孩子眼睛都瞪直了,然后笑瘫在地。

Tips:也可以两个人组合做动作,让另外两个人学,更容易做出搞笑的动作来。

③报数

低阶玩法-颠三倒四、七上八下:大家围成一圈,依次报数。轮到3的人不能喊3要喊4,轮到4的人要喊3,轮到7的人不能出声要跳一下,轮到8的人也不能出声要蹲一下;13/14/17/18也是一样的。错了的就要接受惩罚。

高阶玩法-数7:大家围成一圈,一次报数。遇到数字里有7的(比如7/17/27……)和7的倍数(比如7/14/21……),则不能喊出来,只能拍一下手。比如:……喊25,喊26,拍手,拍手,喊29,喊30……

Tips:等大家熟悉数7了,还可以把数3加进来,那么带3的数字和3的倍数也要拍手啦。

5. 惩罚游戏

失败就要接受惩罚,但对于“表演个节目”这种惩罚,很多孩子都是抗拒的,大人也未必放得开。

那我们就可以找些轻松愉快的,比如念个绕口令,“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班干部管班干部”这种短小精悍的,或者“低头转三圈然后走到指定位置”这种很简单却又很搞笑的。


再推荐一个好玩的惩罚游戏,是针对全体人员的——

国王游戏

玩法:以5个人为例,准备1-5和王,共6张扑克牌。5个人每人抽一张牌,剩1张先留在桌上,各自看牌,抽到王的人,此时要指定某个数字的人去做一件事(即为惩罚),然后国王拿起桌上剩的那张牌,是自己的数字。

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是国王可能会挖坑给自己,比如国王说:惩罚3号在下一个游戏中一直顶着盆玩,结果发现自己是3号。

Tips:如果抓牌时没人抓到王,那就重新洗牌抓牌。

这些团建游戏,妞们可以专门找周末的一天时间,定为“家庭团建日”,一个个玩下来;当然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单独玩任何一个游戏,活跃下家庭气氛,比起“大人玩手机、孩子看pad”可有趣多了。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