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入于胃,先经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再将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出去,形成大便。但是有些人因为种种不同原因,可能患上各种不同性质的便秘。此时,除了药物疗法外,还可以试试中医外治法。 文/张文利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
毛 刚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经常按压以下穴位,可调理气血,改善脾胃功能,调理阴阳,通调大便。按压时,以适当力度进行,以感觉到酸胀感为佳,时间持续2~3分钟左右。可以试试肛门收缩练习。取坐位或卧位,收缩肛门2秒,然后放松2秒,如此反复进行30~50次,每天3~5次。可促进肛周气血运行,促进盆底肛门肌肉力量恢复,有利于大便排出。适当屏气以增加腹压,锻炼腹部肌肉,做排便动作,可有效锻炼腹部肌肉,促进大便排出。也可用艾灸法,选择关元穴、气海穴、天枢穴、水道穴、归来穴。点燃艾条后,在距离穴位所在皮肤上方2~3厘米的位置进行艾灸,以能忍受为度。火力应适中,防止灼伤皮肤。若不慎产生水疱,应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每穴灸5分钟左右。需要提醒的是,此方法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还可睡前或起床后进行自我按摩。双手放于肚脐,用手掌以适当力度,沿顺时针方向,在右侧下腹部-右侧上腹部-中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进行按摩,反复进行5~10分钟。之后用双手掌自腰两侧的肾俞穴附近斜向肛门区搓100次。如此可刺激局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肠道蠕动,防治便秘。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首先要建立适合自己的排便时间,最好在早晨,无论有无便意,都要按时如厕。但切记,勿看书、读报、玩手机,上半身端坐与马桶成90度夹角,有利于增大腹压,使大便更易排出。调整饮食。平时应适量吃些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粗制面粉、玉米、芹菜等,刺激和促进肠道蠕动。芝麻、核桃仁、益生菌酸奶也有一定的润肠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多吃。适当多饮水。平时少喝浓茶水,适当多饮白开水;每天清晨空腹时,可饮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适当活动。平素要注意适当活动,如餐后散步,避免久坐、久卧,也有助于食物消化与排便。需要提醒的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应注意排便时不要过分用力,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编辑:王志翔 审核:马骏 监制:张旭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9年8月刊(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