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种说法, “人老了,千万要小心别摔倒。一摔,就废了,接下来就每况愈下了。” 诚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和修复能力难免逐渐下降;损伤后的修复自然是没有年轻时迅速。 但是,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都难保哪天要摔倒。而且一天到晚小心翼翼的“挪动”,(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生活)生活质量也上不去啊!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前庭系统的自查和康复方法(点击即可查看上期内容)。这一期,我们来看看脚趾的功能、自查与康复的方法。 脚趾是很容易被遗忘的的身体部位。因为鞋子的原因,脚趾很憋屈地挤在狭窄的鞋头空间内(尤其是女性喜欢尖头鞋),久而久之,它们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脚趾可以做屈伸和少量的横向运动。对于预防摔倒来说,脚趾“抓地”这一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它可以限制身体的前倾,防止向前摔倒。 脚趾功能的检测与康复 第一步:观察自然形态 赤脚踩在地上,观察脚趾是否延续足部形态,自然散开。 不正常的脚趾形态不仅有失美观,而且还会阻碍脚趾的运动能力,加剧功能的退化,让人更容易摔倒。 纠正方法: 第二步:脚趾本体感测试(需要有人辅助) 1、仰卧,放松,闭上眼睛; 不要小看这个测试! 许多人,尤其是经常腰膝酸痛的中老年人,在这个测试中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低分——脚趾本体感的缺失,常导致腰腿代偿性紧张。 第三步:主/被动伸屈功能测试 如被动不能完成(紧张、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则提示存在限制脚趾运动的病理问题,如关节炎或筋膜粘连等;建议先进行一些物理治疗以恢复活动度。 如果主动不能很好完成动作,但被动活动度正常,则主要考虑脚趾的本体感不良,或者是控制力下降。 训练方法: 1、用弹力带(或同样宽度的布带)捆在各脚趾上; 2、向上牵拉弹力带使脚趾出现紧张感; 3、脚趾向下用力对抗弹力带,6-10秒/组,进行3组。 4、针对拇指外翻,还需要向内牵拉弹力带,然后拇指向外对抗。 5、也可以结合本体感的触觉训练,让同伴辅助把弹力带扣在脚趾上。先确认是哪个脚趾,然后再进行对抗。 6、把袜子放在地上,用脚趾把它抓起来,然后左右摆动。 第四步:抓地功能测试 这个动作与单纯的脚趾屈、伸不同,是一个控制难度较大的动作;但也正是这个动作,让脚趾可以很好地限制身体的前倾,防止向前摔倒。 训练方法 (一)动作学习: 1、坐位或站位,在脚趾下方放一硬纸片; 2、保持足底不离开地面,脚趾用力按紧纸片不被抽出; 通过这个训练找回脚趾抓地的动作控制。 (通常我跟患者会做这个PK游戏; 有竞争有乐趣的训练才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二)强化训练: 2、保持直立,身体逐渐前倾,把身体重心从脚跟转移到脚趾; 3、在极限位置保持3个呼吸的时间,然后逐渐回到原来的位置,重复3~5次。每天可以进行2~3组训练。 同时,脚趾本体感的康复,对慢性的腰腿疼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