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故意为之的回怼,就涉及到了高深莫测的“谈话艺术”了。 比如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天,你妈逼你相亲,来的却是一个抠脚大汉,你特别想立刻逃走,但是对方却不停地和你聊天。 你该如何快速结束话题,又不让对方觉得你没礼貌? 正常人的处理方式:忍。 不接他的话茬,但是一直保持微笑,试图用目光让对方觉得尴尬。 但是这一招并不奏效,钢铁直男们还以为你喜欢听呢,更滔滔不绝地吹牛X了。 低段位的处理方式:有礼貌地“扼杀”。 把“哈哈哈”改成“有趣”, 把“关你屁事”改成“你开心就好”, 把“呵呵,你个傻逼”改成“你很有想法”。 结果却是: “有趣”换来了对方“哎哟,你很有眼光”; “你开心就好”换来对方的热泪盈眶; “你很有想法”得到了对方“是啊,我其实还有其他想法”的滔滔不绝。 知道为什么叫低段位方式了吧。 碰到了巨能说的人,这种方法根本就拦着不住他们,反而还让对方产生了你很重视他们的错觉,拖着你陷入“尬聊”泥潭。 现在是时候请出高段位的社交达人了。 这三位艺术家的聊天方式,让你一秒学会最深奥的“谈话艺术”。 梵高的母亲是一个很强势的人,又对梵高抱有很高的期望,据记载,梵高11岁之前都被母亲关在家里,连学习都是请家教,在溺爱和过分的呵护下,梵高变得自闭,沉默寡言,不善交际。 虽然开始画画之前,梵高也想了很多方法去尝试融入社会,在叔叔的公司里打工,做传教士去贫苦的煤矿区传教,全都失败了。 梵高自画像 其实,梵高的痛苦并不在于“如何与人聊天”,而是在于“人们都听不懂他说的话”。 于是,梵高的沟通体系渐渐变成了“自说自话”。 在梵高探索自己的绘画风格期间,他的弟弟提奥就建议梵高画印象派风格的作品。 因为在当时,作为画商的提奥对市场需求把握很准(说白了就是来钱快)。 可是梵高却说: “我希望他们能看到值得看到的事物,这些事物并不是人人都能看见的。” 说到底,梵高的“自说自话”其实就是自己感受的直观表达。 他不会考虑除自己以为其他人的想法,只是一味地抒发“我觉得”“我感受”。 这在“谈话艺术”中属于相近原则的反用—— 相反法则。 聊天大多数情况都是交换感受,我们希望通过聊,谈出一种“感同身受”。 梵高大师告诉你: 如果你不想聊了,就一直说自己,说自己的感受。 还可以更夸张的迸发出“琼瑶式”情感泛滥。 我保证你说不了两句,对方就会被你吓跑了,亲密度骤减不是难事。 艺术圈不会怼人的艺术家,就不是一个好雕塑家。 那么雕塑界的头部大佬,非米开朗基罗莫属了。 他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吵架对象——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的徒弟瓦萨里,为师父撰写的传记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16世纪的某一天,来到罗马的达·芬奇与朋友一起,在经过圣特里尼塔教堂附近的银行的时候,看到了几个名人正在探讨但丁的一段文字。 他们问达·芬奇有何见解,正巧米开朗基罗也刚好经过,然后达·芬奇就说: “让米开朗基罗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吧。” 本来是一个拉人聊天的话头,敏感多疑的米开朗基罗却觉得是达·芬奇在故意嘲笑自己,所以他就怼回去了: “不,你自己解释,面对你这样的‘泥塑’大师,我这种连青铜雕像都做不出来的人,只能感到羞愧!” 米开朗基罗提到的“泥塑”是指,达·芬奇曾为西斯廷教堂设计过一件米兰公爵骑马纪念碑,他花了16年时间才做出了泥塑模型,这位公爵却把用来做青铜雕塑的材料做成了大炮。 没了青铜材料的泥塑仅仅保存了一年就牺牲了,达·芬奇16年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不愧是毒舌大佬,一开口就直戳痛处,达·芬奇一个完美型大师,米开朗基罗都能一秒找到痛点,直击要害。 米开朗基罗大师告诉你: 挑出对方不擅长的东西,集中火力聊那个方面。 结果你们刚开始聊呢,对方就会借故走掉,还要后悔自己,干嘛嘴欠找你聊天。 【友情提示:这种高段位聊天方式需要一点哲(gang)学(jing)基础。】 让我们先感受一段对话: 问:“你这也能叫艺术品?” 答:“我这为什么不能是艺术品?” 问:“艺术品哪有长成这样的?” 答:“那你告诉我艺术品应该长啥样?” 你们先别急着喊“杠精”, 这段对话缘起于一件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品——杜尚的《泉》。 杜尚《泉》 至今都有人问: 为什么杜尚的小便池放在展览馆是艺术,而挂在男厕所的小便池就不是艺术? 杜尚,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但骨子里是个“反艺术”的人。 杜尚认为,画家所使用的颜料和画布是制造商生产的,画家用这两种东西画画,就是在制作一个产品。 现成品也是一个产品,画作和工业产品都是现成品,二者没有区别。 只要艺术家选择它,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 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解决了上面提到的问题,但杜尚重新定义了“艺术”是毋庸置疑的。 杜尚这类和生活事物贴近的艺术家,在保持创新和不断打破常规的时候,就常会思考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说着一些不太常规的话。 他就属于那种“我真的懒得理你”的聊天体系,就像人们把他反艺术的作品称为“伟大的艺术品”,不就正是违背了他消灭艺术的本意吗? 杜尚大师告诉你: 不想和他聊天? 那么就在一开始掌握话语权,直接抛出人人惧怕的“哲学问题”。 对方还没开口就看到了巨大的“语言陷阱”,还是选择不接话为妙。 看了三位高段位艺术大师的“谈话艺术”,是否有点醒正迷失在“聊or不聊”的你。 一句话就“把天聊死”,何尝不是高情商的表现呢? 作者:山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