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我是小破烂 2019-08-21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快速爆发的时代,但是对于科技的理解,我们普通大众仍然很浅显。这不仅仅是跟我们普通大众受教育层次有关系,同时也是因为新科技让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就已经消失。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人工智能、物联网、5G、机器人、云计算等如同雨后竹笋一般,喷涌而出。似乎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有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而真正走向我们身边的应用并不是那样显而易见。但是有一项技术,人们每天都在用、每天都能感受到,那就是互联网。

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是一项科学技术,而技术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规律,包括出生、生长、繁荣和凋零。目前不止一次有人明确表示,“互联网已经死去”。

最早是美国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马克·库班在自己的博客上,声称互联网已死。其原因是因为每一项新的技术出现,都会有或长或短的繁荣期,但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实用工具,其技术层面的发展基本已经停止。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过去5年的互联网体验和如今的互联网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仍然是搜索关键词,点击网页,获取资料。无独有偶,谷歌的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2016年也表示,互联网即将消失,高度个性化和互动化的物联网新时代即将开启。

事实好像的确如此,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名词,甚至化身为旧时代的代名词。现如今,物联网时代、智能时代、万物互联时代等新名词让人眼花缭乱,人工智能、工业4.0、边缘计算、5G通讯等新技术的崛起,都会引发大家对互联网是否已经在消失的思考。

那么面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互联网是否真的在消失甚至灭亡?互联网与这些新技术革新之间又存在怎么样的关系?未来互联网又该如何发展?

互联网的起源

要想弄明白互联网是否真的在消失甚至灭亡,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并从互联网的起源弄清楚互联网的发展规律,进而才能明白互联网是否在消失甚至灭亡。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二进制编码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有三个里程碑:二进制的发明电话的出现计算机的诞生。而真正促使计算机之间互联互通的核心技术是TCP/IP协议的诞生,该协议解决了计算机之间通讯的问题。

互联网虽然是诞生于1969年,但是如果没有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茨(Leibnitz)发明的二进制,互联网的出现必然会持续推迟。二进制不仅使得由逻辑电路组成的计算机成为可能,而且因其运算规则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

电话对于互联网的诞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仍然很多家庭、办公网络仍然采用电话线进行数据传输。贝尔发明的电话虽然是用来传递声音,但是电话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如何通过电线传递信息的问题,并且电话也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线路基础。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1951年3月,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

有了技术基础之后,剩下一个最重要的板块,那就是计算机。计算机被看做是人类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和窗口,当其广泛运用和相互通讯时,互联网也就诞生了。但是在互联网诞生的初期,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之间并不兼容,软硬件不同的计算机之间通讯很存在很多困难。

为此,197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和文顿·瑟夫(Wenton Cerf)共同开发出互联网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自此,互联互通的互联网也就诞生。

但是早期的互联网不能实现应用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此欧洲物理学家伯纳斯·李(Berners-Lee)开发出万维网,并免费公开于世。之后互联网基础技术也发生了几次更新进化,但是从目前来看,互联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也导致人们会误以为互联网正在消失。其实,互联网并没有消失,而是正在不断发展和延伸。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TCP/IP协议

要知道,一项技术的消亡,必然是其使用的停止。尽管互联网技术很成熟,但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停止对互联网的使用

从1G到现在的4G,甚至是5G,我们可以说1G技术已经消亡,因为1G已经不再使用。但是我们不能说移动通讯网络消失,因为移动网络一直在发展和延伸,并持续服务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同样,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被拓展和发展。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资源共享后,也将进一步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讯交互,从而逐步转化为物联网。并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的连接更有效、更灵活,推动互联网朝着智能大脑方向进化。

因此,互联网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不断进化和延伸。

互联网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

因为有了互联网,新技术才能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反之,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新技术的产生,才让互联网的范畴更广泛、形式更多样、应用更具体。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从21世纪出现的新技术说起。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社交网络

自从21世纪以来,很多新的概念应运而生,令人眼花缭乱。用户数超10亿的微信打造出惊人的社交网络,进而催生出短视频+电商,微商等商业模式。随着5G网络的出现,越来越多人开始构建大连接、大宽带、低时延的物联网,从而打通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与沟通。

如果是车辆与车辆之间的物联网,那就是车联网。要实现车联网,其核心就是智能驾驶的推广与普及。

而越来越多的连接,带来更大数量、更大维度的大数据,进而滋养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不断茁壮成长。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使得中央服务器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受限限制,从而催生出云计算边缘计算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工业4.0

随着工业领域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智能化就成为工业界需要突破的着力点,也是工业4.0的核心内涵。工业智能化将会带来更多全新的体验,例如智能3D打印工业互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

如此多的新概念,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因为连接,一切皆为可能”。这正是互联网的实质与内涵。因为互联网连接的扩大化,出现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因为互联网连接的智能化,出现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工业4.0;

因为互联网连接,让我们周围的人、物都成为网络的节点,并因智能化使得整个系统呈现出资源高效分配和使用的态势。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要知道没有互联网,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发生。数据共享、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才催生科技技术的大爆炸。反之,也是因为有了这些新技术,互联网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

之前,互联网只能连接人与资源,但是正是因为社交网络的出现,互联网打通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障碍。同样,物联网的出现也让互联网打通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渠道。正是因为这些新的技术的出现,让互联网的连接范围、应用广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未来互联网的发展

既然,因为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可以简单定义为进化。那么互联网未来将会朝着那个方向进化?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互联网大脑

要想知道未来互联网将如何改变,我们能够从目前一些大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找到答案。这里就要涉及到一个类脑概念,静心科技认为,互联网将朝着类似人类大脑这种结构模式发展

2012年,谷歌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谷歌大脑。

2014年,科大讯飞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讯飞超脑。

2015年,百度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百度大脑。

2017年,阿里巴巴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阿里ET大脑。

2018年,滴滴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大脑,浪潮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企业大脑,360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360安全大脑,腾讯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腾讯超级大脑,华为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EI智能体。

基于人工智能的“类脑计算”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那么互联网将如何朝着这种类脑模式方向发展?要想知道答案,静心科技觉得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类脑不是脑”。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算法,正是人类尝试探索模拟人类大脑的模式来发展计算。但是,随着深度学习的算法不断升级换代,这种类似人类神经的深度学习网络越来越不像人,原因在于所需要的计算能力远远超出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而且越来越远。

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对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科学家正在努力尝试在减少深度学习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力和数据量。不管深度学习能否像人一样思考,但是如果深度学习能够实现和完成人类能够实现的价值,比如听、说、读、写等,那么深度学习的研究就是有价值。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况且,目前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明白人类是如何思考,何谈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因此,互联网朝着类脑方向发展,核心是希望互联网能够实现人能够实现的价值。

未来互联网能够像人一样感知环境。人通过听觉、嗅觉、触觉和感觉来感知我们周围的世界,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在我们大脑的支配之下完成。而这种信息传输得以实现,正是因为有像我们身体内神经的互联网。

例如我国水利情况监测就是将各类传感器布设在水域周边,并实时通过互联网将感知的温度、适度、盐碱度、水位等信息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预判、分析水域情况的目的。

再例如我们周边的安防摄像头,通过互联网视频传输技术将实时监控、处理信息传输给用户、中央等,实现全时域、全方位的监测。这不正是互联网朝着类似人类大脑模式进行发展的典型案例。

不断涌现的新科技,真的是加速互联网消亡的“幕后黑手”?

通用人工智能

因此,未来互联网将朝着类似人类大脑一样的模式,实现人类的感知、控制和决策,甚至出现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大脑

结语

本文通过针对“新科技不断涌现但是互联网基础技术发展基本停滞”的问题,对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和美国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马克·库班发出的“互联网即将消失”言论表示质疑。

并通过分析互联网的诞生发展,了解互联网与新兴科技之间的发展规律,提出“新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和拓展”的观点,从而证明互联网技术一直在进化并没有消亡。

尽管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发展基本停滞,变成了一种实用工具,用户的互联网体验和5年前也并没有差异,基本延续着搜索、点击网页和获取资源的模式,但是互联网的使用却从来没有停止。一项没有被停止且持续使用的技术又怎么能够说其将消亡。

新技术的产生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同时互联网又因新技术的出现得到延伸和拓展。未来互联网将朝着类似人类大脑思考处理的方向进行发展,实现类似大脑的感知、决策和处理,甚至出现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大脑。

你们怎么看待互联网是否消亡的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