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朱自清 最近发现,似乎身边的朋友基本都没什么动态了,有人设置了三天可见,有的点进去里面只有一道横杠,之前甚至还想过是不是被拉黑了。反正现在一打开朋友圈,基本就变成了广告。 2019年的社交网络行业报告里提到,30.5%的用户,发原创内容朋友圈的频率都降低了。 回头想想,为什么以前那么热衷于发朋友圈,连早上吃了啥这种事都会发个朋友圈,现在不发了呢? 因为朋友圈变了,我们也变了。 以往的朋友圈主要是让大家跟朋友有点互动,但是现在的朋友圈主要是卖货,外加“装扮”生活。 是啊,明明通信进步了,我们更容易沟通,然而大家沟通的意愿却越来越低。 沃顿商学院曾经做过一个测试:给出名字和一条信息,让大家去猜,这个人大概多大,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孩子、家庭,结果发现很多人都能轻松地猜出更多的信息。 所以你发现了吗? 那些公众号文章名叫“你的朋友圈,藏着你的秘密”的文章说的是真的。 人们很容易从细节中猜到别人的身份、形象。 美国的社会学家戈夫曼,曾把生活比作舞台,因为台前和幕后有所不同。 演员在台前努力表演,希望能演绎出符合预期的形象,但幕后才是真正的生活。 朋友圈如戏,全靠演技,早已不是那个单纯的朋友的圈子了。大家在朋友圈里假装生活。 《纽约时报》曾对2500个中高度的社交媒体使用者进行了调查,发现70%的人都想让别人通过社交媒体了解自己,最好是展现自己的“正面形象”,但这也只是表现罢了,谁还想发朋友圈。 市面上很多类似“三招打造朋友圈,让你月入上万”的课程。课程内容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朋友圈的形象的管理,最主要的是,买课的人还很多。 那这样“经营”之后的朋友圈,不过跟熟悉的陌生人一样,总归还是变味了。 可能大家有过这样的体验:同事突然离职了,相处这么久也有感情,就三三两两的约上吃了一顿散伙饭,期间还拍了照片发个朋友圈记录感叹下。结果,这条朋友圈却引来了一对麻烦事。第二天挨个儿被老板约谈。 如今的朋友圈,已经不能再随便地表达心情,说真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