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争议——力

 文苑书店66 2019-08-22

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太极……

《和美太极》专业太极微刊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4)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太极拳的“力”是最受人争议的话题之一。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等概念,常被人误解为太极人是不需要力的,进而引申为是太极拳是没有力的,是不需要力量训练的,是不能实战的......
力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肌肉之力,骨骼之力,内气之力,意识之力、空灵之力等,其实这些都是力的层次高低而已。能用已知科学解释的也就是肌肉之力和骨骼之力。也是我们常人所能接受和喜欢训练的“力”,这种力可以从人体的肌肉和骨骼上就一目了然了。年轻小伙子身材高大、秀肌肉成为时尚,容易追到女孩子。
练内气之力,意识之力、空灵之力等,这些就是内劲,是气意神的“合力”。和肌肉骨骼关系不大,甚至需要肌肉退化,又是非常难练的。练到了可能恋爱期过了,实在不值得。所以年轻人喜欢短平快,实实在在看得见东西,也能理解。
内气、意识、空灵是内家拳的高层次训练结果,反映的都是不可思议的“神秘之力”,这个“神秘之力”就是“劲”。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没有说用意不用劲。太极拳的柔劲、整劲、短劲、长劲、弹抖崩炸.....都是劲。柔中寓刚,刚劲有力,此力非彼力。用意不用力是指不用肌肉乃至骨骼之力。一羽不加,蝇虫不落,指的也是肌肉骨骼之力。用意不用力,还被人误解为太极拳是不需要练力的。太极拳是要练力的,不是练肌肉骨骼之力,练得是精气神,炼虚合道。
有人举例“杨露禅推小车——平端,”很有趣,太极拳宗师杨露禅的力量大到能平举起二三百斤重的车来,杨府至今还有白蜡杆石球呢。杨露禅的力量从何而来,是练肌肉练出来的吗?那是今人没有内家功夫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为自己练不出内家真功夫做的托词而已。杨家是怎么练的,是紧着练,还是松着练,这是门内保密的,我们不去臆想猜测。但是,我深信不是练肌肉练出来的,肌肉练出来的一定是僵拙之力,与太极拳内家功夫是背道而驰。
有一次在我的家门口兰馨广场,一位老者单手握着4米长的白蜡杆的一个顶端,气定神闲的上下平举不断。我上去两手握着1/3位置都难以平举,别说轻松的上下平举了。他纠正了我的弓步姿势,手臂放松,全身放松,用腰用气用意等一些要领,我马上也能单手在1/3上下平举几下。不是我的臂力大增,而是用了太极拳势的方法,松着举,和肌肉骨骼无关。我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长肌肉和骨骼啊,哈哈。
太极拳有没有力,要不要力量训练,怎样训练,这个小故事应该给我们有所启发吧。

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