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劲和力的判断标准

 tjboyue 2015-04-19
劲和力的判断标准
若是琳
2015-04-18 20:00 来自QQ空间日志
继上篇的《太极拳的劲与力的区别》在群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夜之间浏览者500余众,纷纷下载评论。几天来和我QQ私聊者不少,有赞成的,也有提异的,提议者主要是对太极拳 “用意用气不用力”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力是劲之源,没有力就没有劲;太极拳不用力是违背科学的;不用力是不能击败对手的等话题;引起了本人的深思,可能还是我的上文对劲和力的区分标准还不够鲜明,阐述还不够细腻,故欲重书如下:
一,劲和力的概念区别:
大道从简,我们首先从权威的百度词典入手,解读力和劲的概念差别:
1.“力就是力量,力量的大小称为力度,力的产生源于肌肉的收缩。”
2.“劲就是力气,力量;劲也指精神,情绪,兴趣”。
3.小结:
力的解读只有力量一种含义,是单义词。劲含有力,含有气和精神意识,是多义词。精神,情绪,兴趣都属于意识范围。按词典解释,劲是力与意的合一,包含着力,比力多了一个意识的层次。劲和力是两个层次的差别,不是同义词。
二,劲和力的产生原因:
1. 力产生的原因:力是肌肉收缩的结果,这在人体运动学上也是一个常识。 “由

骨骼肌
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百度百科》
2.劲产生的原因:
劲产生的原因,词典没有解释,那只能也应该回到太极拳理来解释。张三丰的《十三势歌诀》里面有“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一句,说明是意气为主,骨肉为辅才是劲。《十三势行功心解》更明确的指导我们:“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太极行拳“用意用气不用力”,意气合一才是劲。“极柔软,始能极坚硬”的太极功夫是柔极至刚,并非柔而无力。“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说明会以气运身的人是不需要用外力来行拳的,只有不会以气运身的人,才会用纯刚之力来行拳。纯刚之力就是纯肌肉收缩之力,没有意气合一的柔劲,是太极行拳的大忌。
3.小结:
劲就是意气的合一的产物,劲的产生是意识指导下的将肌肉放松,让气畅通运行的结果。力是要将肌肉收紧的刚力,劲是要将肌肉放松的柔劲,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运动形式,既要放松肌肉,又要收紧肌肉,这是自相矛盾不现实的。太极行拳选择的是反向定理,将肌肉放松,“用意用气不用力”。力寓于劲之中,劲是力之源。
三,不是肌肉收缩的力就是劲
天下没有无敌的拳,只有功夫的高低。太极拳不怕对手的纯刚之力有多大,“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靠的是人刚我柔的引劲落空,粘连粘随的随曲就伸,而英雄所向无敌,显非力胜的以柔克刚的内家功夫。
内家功夫并非太极独有,如百度百科《少林拳谱》:“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以关发气。”“气由

丹田
贯,力由丹田发 ” “以意为神,以气催力,”等论述,与太极拳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相合。少林拳术的最高意境是拳禅合一,太极拳的最高意境是拳道合一,两者殊途同归。殊途是太极拳理由松入刚,少林拳理是由刚入松,同归是两者追求的都是刚柔相济,拳理相通而万法归宗。拳理相通,万法归宗。所以少林拳高手和太极高手的交手,都是意气的功夫较量,是较劲(意气)不是顶力。以此我们可以知道,无论何种拳派,无论何种运动,只要不是肌肉收缩的力就是劲,劲“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练太极就是要回归自然,开发先天之能,“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见王宗岳《太极拳理》。
四,练劲包含着练力:
太极拳的劲包含着力,不是真的没有力了,而是比单纯的力提高了一个层次。试问太极拳的八劲,“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哪个没有力,但是八劲所产生的力,都是肌肉放松的结果,有劲就有力,是寓于松极刚至,柔极至刚的太极劲中的力,不是肌肉收缩的力。所以说,练劲包含着练力,是“无为而无不为”所得到的劲力,举石锁,击沙袋,练不出太极劲,练出来的是好看肌肉和僵力拙力。“妙在俱合,灵在俱松”《太 极 拳 秘 传 》 张楚臣著述,太极拳是要去僵力拙力,大松大软而柔极至刚的,所以你不用担心太极大师没有力,此力非彼力,乃劲也。
五,不要迷信科学
1.现代科学滞后:
现代科学包括力学理论还有许多局限性,可以解释体操、游泳、外家拳的力,也可以解释太极拳的拳架、动能、势能,如肢体运动的杠杆原理,弧线、切线原理,立身中正的平衡力,重力反弹力等,但是解释不了太极拳理的内在精髓,包括现有的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等,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太极的劲。解释不了不等于不存在,“存在就是合理”,这是科学的滞后。就如中医确实能治病,但不能说中医不科学的道理一样。太极拳是道家哲学的实践学,太极拳理有很多反常规的独有的知识和哲理,“用意用气不用力”只是其中一个。现代科学还未能完全解释的我们称为潜科学,或称未知科学。太极人没有必要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劲,为降低迎合科学口味,就违背了太极拳理,迁就科学就是迷信科学,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科学态度。我们要学习宗师

杨澄甫
的《太极拳十大要论》,坚持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原则,强调“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正确思想。
2,大师也会步入误区
不要说初学者,就是练了几十年的太极高手,太极大师对劲和力区别,至今还没有搞清楚的还大有人在,稀里糊涂跟着所谓的力学、科学的思路在走,有意无意的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大师们自己行拳的时候是不会用力的,用力是出不了真功夫,成不了大师的,但是大师的文章里还是会将劲错写为力。以太极大师李妙丰的《太极拳击技八劲的练与用12》为例: “腰胯之功,太极发力之宗,腰拧胯挫,力出劲足”。太极拳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何来发力和力出,如果改为“腰胯之功,太极发劲之宗,腰拧胯挫,气至劲足。”才符合太极拳理。再如“打手要点:松亦打,紧亦打,不松不紧不能打,前劲已断,后劲未续,瞬间力发,”这就更让人搞糊涂了,作者到底是在说劲还是说力,劲怎么瞬间又变成力了呢,如果“瞬间力发”改为“瞬间劲发”,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我们再回到李妙丰的《太极拳击技八劲的练与用12》中,“形之于外,静则松,松则柔,柔则轻,轻则灵;沉则稳,稳则实,实则厚,厚则刚。内外合一,刚柔相济,方谓太极。”这才是大师的真意啊,松柔的劲和缩紧肌肉的力是水火不相容的,松柔才是发劲之道,可见大师不是不知道,而是下笔有误,实在可惜,后人读书自当谨慎。
四,总结,劲和力的区分标准:
劲和力是有本质和形式上的区别的,理解了区别,才能正确完整的理解太极拳“用意用气不用力”的道理。“大道从简”,追踪溯源,只要我们回到词典,回到宗师张三丰、王宗岳的《太极拳理》内,就不会迷失方向,清晰判断劲和力的区别了。太极拳深奥是功夫的深奥,不是拳理的深奥,拳理在书上都有现成的,拳理就是静和松,只要我们放下成见,太极拳理是不难理解的。劲和力的分界线,就是肌肉松与不松的区别,凡是肌肉收缩发出的能量就是单纯的力,凡是中正安舒,心平气和,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发出的能量就是劲,这就是区别劲和力的区分根本标准。

楚文
2015-4-18
备注:有异议或交流者,请在空间留言,请勿进行人身攻击,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