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到,秋天的凉意渐渐明显起来。 处暑是秋天第二个节气,处在这里有终止的意思,处暑就是暑热终止。热天不会一下子变成寒冬,暑热也是渐渐消退的。暑热减退,在物候上有“处暑三候”: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鹰乃祭鸟就是老鹰捕杀小鸟后陈列起来,像祭祀一般,跟降温、树木落叶等天地始肃的现象一样,反映着秋天的肃杀之气,这也是很多人悲秋的客观原因。而禾乃登,这里的登就是五谷丰登的登,成熟的意思。秋天不仅是万物开始萧条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在人生的春夏认真耕耘,把握住时机,到了该收获的时候,便能从容不迫,自然不悲秋,而是爱上秋天,称赞秋天。赞秋者的心声,以诗人刘禹锡写的《秋词》为代表: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时候读这首诗时,颇觉平常,大概那时还处于人生的春天,没有哪个秋天让我真正感觉到寂寥,对于刘禹锡的赞秋之作便只当平常看。历事渐多,经历种种高光时刻与至暗时刻后,渐渐能理解人为什么会悲秋,对于不悲秋而反赞秋的作品为何广受欢迎多少有点体会。同是刘禹锡的作品,悲秋的《秋风引》就远没有《秋词》来得广为人知: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或许,即便是身处至暗时刻的悲秋者,内心也是向往着赞秋者的那份从容吧?! 悲秋自不可取,但见到大丰收就激动不已,内心澎湃,也不是好习惯。《内经》指点的秋季养收要点,“使志安宁”,凡事看淡一点,看平一点。看看秋季的大自然,既不停地给出寒冬将至的肃杀信号,落叶、凉风、白露、霜、雪等渐次而至,提醒生活在这篇天地的万物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同时还提供丰厚的物产,让储存物料以过冬成为可能,造物主的安排何其合理,秋天的肃杀与收获并存又岂是矛盾?若作如是观,将秋天的肃杀与收获两重奏视为自然,内心的波澜,也能渐渐归于平静。 心平气自和,神气收敛也很自然。 心神是身体的主人,形与神俱的人,睡眠质量一般都很好。而或因于外邪,或源自价值观,心神不宁,甚至神离于身的人,多少都有点睡眠问题。初秋时节,到自得灸馆寻求改善睡眠质量的朋友比一年其他时候都多,粗略将这些案例梳理分类,大略有几种情况:
这种情况,既有熬夜带来的虚火,也有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斗志昂扬之心火。 熬夜所致的虚火,艾灸常用身柱,增强肺的宣降之功。肺为宰相,心是君主,君主大发雷霆,宰相能巧妙地化解,自然国泰民安。 斗志昂扬伴随睡眠问题者,多见于中年人。中年为一生之秋,逢一年之秋,两气叠加,肃杀得厉害。很多人到了这帮年纪,又害怕时间来不及完成自己的雄心大志,时不时却萌生退休之意。其脉多沉,久持细数感明显,身体有点撑不起野心的画面,如在眼前。这样的人,艾灸常用命门,增强肾的纳气之功。肾藏志,人贵有志,但这志最好还是藏得深一点,真是值得做的事,还满大街说,人或鼓舞自己加把劲,或看衰自己做不成,或默默跟自己竞争,无形中做成事的阻力就会大一些,你说对吧?等到大事办成再说,也不迟的。
老家有句民谚,处暑时节屋里热。特别清晨和傍晚,屋外头反而凉快很多。放在人身体上面也是如此,初秋时节,清晨傍晚走在路上,凉风吹来,身上没有伏天时的汗流不止黏腻感,但是身体里头却容易蓄起一些内热来。这道理有点像跑完步就进空调房,一下子给冻住,热散不透,就容易热郁于内,灼伤肺津。同时,秋风一吹,人的胃口一般都比夏天时要好一些,北方还有贴秋膘的传统,肉吃得多,胃肠道负担重,也会加重里热。 内有热,就容易出现热扰心神。这种睡眠问题,多伴随着做梦,甚至是噩梦(心神受扰),睡觉时汗比较多,人有烦的感觉。 内有热,得分清楚在上焦还是在中焦。如以口渴、舌尖红的症状为主,同时胃口大便正常,则热多在上焦,艾灸以身柱穴为主,宣散郁热,睡眠也会得到改善。如果舌苔厚腻,或白或微黄,集中于舌头中部,则多为中焦问题。一般这种情况,先做脏腑推拿,小孩子做揉腹,之后再灸脊中,清理肠道后补脾气,睡眠自然会恢复正常。
人到中年,多有夙疾。看起来都很健康,仔细问都有不少小毛病。这是先天父母所生,加上几十年生活饮食作息习惯所形成的,也有的人说自己是某某体质。比如容易气郁的人,说自己是气郁体质,也有道理。 常见的可能引起睡眠问题的夙疾,大略有几种: 胃不和则卧不安,有慢性胃病者,容易伴随睡眠问题,经常是睡觉时翻来覆去睡不着。这种情况,最简便的改善睡眠的方法就是晚上少吃东西。古人说,少吃一口,快活一宿,是很有道理的。有人说,自己的胃口一直很好,根本没办法吃少。我通常会建议他们试试先吃慢一点,甚至刻意一口饭多嚼几次,吃得慢,慢慢就吃得少,睡眠也会逐渐好转。 肝气不舒者,也容易睡不好,而且主要是早醒。对治的办法当然是疏肝,但此时艾灸膻中以安眠的效果不是很好,通常来说灸右侧腰腹部的穴位,如天枢、带脉、京门等穴位,灸时被灸者感觉气往下松,之后的睡眠都有明显的改善。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可以试一下。 心气虚的人,也容易睡不好,主要没有睡意,人不一定会感到烦。这种情况,艾灸常用神门穴,用直径细一点的艾条来回扫灸,热感很容易遍布整条手少阴心经,甚至灸时被灸者就开始呼呼大睡。扫神门时常灸到阴郄穴,这是治疗盗汗的特效穴,有盗汗困扰的朋友也可以试试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