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无”到“有” | “三线八角”之构造

 长沙7喜 2019-08-22

从“无”到“有”

-----“三线八角”之构造

预备动作一:

同学们,如图1给你两条平行线,你会想到什么?

你也许你会想到“三线八角”,也许你会想到平行公理的推论,也许是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那么如果现在就“三线八角”,这里没有,你会怎么办呢?怎样变“无”为“有”呢?哈哈,聪明的你也一定会想到,既然“三线”,那就添“一线”呗!那又有哪些常规添法呢?你会说,要么构同位角,要么内错角,还有就是同旁内角咯!会有如下几种常见构图.

为了解题的需要,我们在原图中所添画的线,称之为“辅助线”.

辅助线:当从已知条件无法直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论时,我们可以在原图上添加新的线,为几何图形性质的运用创造条件,像这样添加的线我们称之为“辅助线”.它往往起着沟通已知和未知,化分散为集中,转化等作用.



预备动作二:

如图2,已知一个角,你又将如何构造平行线下的“三线八角”呢?

已知一个角,就已知了“两线”,再添“一线”.

若线AB为截线时,则过点ABC的平行线,如图3

BC为截线时,则过点CAB的平行线,如图4



热身运动:

1.如图5,已知ABCD,探究∠B, ∠D, ∠E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已知条件ABCD你会联想到什么?现在有吗?那你想怎么办?添截线,构“三线八角”.如图6,直接连接BD构同旁内角,则有

ABD+∠CDB180°,∠EBD+∠BDE+∠E180°,

所以∠ABE+∠E+∠CDE360°.

找截线,就是构造一线,和两平行线都相交,在图中我们发现BE和两平行线中的AB相交,没有和CD相交,那能否也让他们如愿相交呢?这就只要延长BECD即可,如图7.同样,DE目前只与CD相交,故可延长ABDE,如图8.下面的解答同学们可自行完成哦.


若视∠ABE为已知角,那又该如何入手呢?根据预备动作二,已知两线ABBE,若把BE作为截线,则过点EAB的平行线,如图9.则可得∠B+∠BEA180°,因为ABCD所以EFCD,所以∠D+∠DEF180°,所以∠B+∠BED+∠D360°.

若把AB作为截线,则过点ABE的平行线,如图10,以后根据五边形内角和也很容易求解.


若从∠BED出发,已知两线线BE,DE,可过点BDE的平行线(图11),过点DBE的平行线(图12),根据四边形内角和都可以求解.

当然,除以上,还有其他的辅助线添法.



2.如图13,已知ABCD,探究∠B, ∠D, ∠E之间的数量关系.

类比上述辅助线的添法,可构图如下:



    5,图13,这两个基本图形,我们不妨称之为“平行折线”或“平行拐角”模型.其基本结论是:外拐时∠B+∠E+∠D360°,

内拐时∠B+∠D=∠E.

在这里,相比而言,过拐点EAB(或CD)的平行线是较简单的.之所以从不同角度添加辅助线构图,目的在于,但我们遇到问题时,在需要构“三线八角”时,要有方向可循,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化“无”为“有”.虽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只有自己尝试过,经历了,才懂得优胜劣汰,各取所需,发散思维,并不断总结,优化策略,终得捷径.




实践操作:

例:如图14,已知ABDE,∠ABC80°,∠CDE140°,求∠BCD

几个思考:

    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做得?

    由已知条件,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可有哪些结论?现在有吗?为什么没有?

    你能创造条件(时代添加辅助线)变“无”为“有”吗?

    你所添加的条件能把其余已知条件联系起来吗?

两点想法:

    有平行线通常有三线八角,现已知条件ABDE,缺第三条截线(即与ABDE都相交的直线),或第三条平行线

    这里有三个角,能否从其中一个角出发适当添加辅助线构出三线八角(即作角一边的平行线,构第二个角)



   解析(1)这里ABDE,发现BC只与AB相交,若DE也与BC相交,就会出现“三线八角”了,故考虑延长EDBC于点F,如图15;同理,CD只与DE相交,故可考虑延长CD,AB交于点F(图16),这样就可把两条平行线联系起来了.解答同学们可自行完成.



  解析(2)根据上面的预备动作一,已知两平行线,可直接构第三条截线,连接BD(图17)或连接AE(图18)等.

 在三角形BCD中,欲求∠C,只需求出另两角和.现在的问题是上面呢?你一定在疑惑,现在什么角都不知道啊?!不急,不知道可以设啊,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角,再通过关系用它表示出另外的角,即把未知视为已知!

解:设∠CBDx,则∠ABD=(80x)°

ABDE

∴∠BDE=∠ABD=(80x)°(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CDE140°

∴∠BDC360°-140°-(80x)°=(140x)°

∴∠C180°-x-(140x)°=40°

在这里,你是否会惊奇地发现,x它自动消失了,不需你求.其实在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设而不求”,它知道你其实不想要它,所以它也会知趣地“自动消失”!这在我们上学期也已有所体会,今后也将会经常遇到.不知道,干嘛?大胆设!

对于如图18,自己试着做做看,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解析(3)根据准备动作二,从一个角出发,构“三线八角”.

现从已知∠ABC出发,若把BC作为截线,则过点CAB的平行线CF(如图19),可得∠BCF=∠B80°,由ABDE,可得DECF,所以∠DCF40°,从而可求得∠BCD=∠BCF-∠DCF40°.

如图20,同学们可自行分析完成.



   解析(4)若从待求的∠C出发呢?

两线BCCD,若把CD作为截线,则过点DBC的平行线DF,交AB的延长线于点F(图21),若把BC作为截线,可过点BCD的平行线交ED的延长线于点F(图22),以后熟悉了四边形内角和都可以解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求解一下.

   还有其他的一些辅助线作法,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本题的目的,不在于一题多解,在于让大家从中体会一下遇到陌生题时,我们该如何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由已知条件去思考我能做什么?联系曾经做过的题,能否找到相似的地方,区别在哪里?能否向其转化?其实这里所有的方法,其目的都是想办法构造“三线八角”模型,而其基本作法是通过一个角(已知的或待求的)两条边,把一边作为截线,过一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或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构第三条平行线.这样就可多解归一了.待我们熟练了,悟透了,就可以多题一解了!期待同学们把这种“平行拐角”型题目识破表象,寻找题根,用好模型,把题整理起来,看看能否做到多题一解!



   如果我们把图15、图16和图19结合起来的话,如图23、图24,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聪明的你也许发现了,这里出现了角平分线,还出现了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即我们以后要研究的等腰三角形,今后我们还会经常看到类似的题目:

平行+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

    所以,我们平时做题的时候,自己可以做完后再深入探究一下,还会有什么新的生成呢?也许你将会有意外收获哦!




方法迁移:

 同学们,对于三角形,你们都知道其内角和是180°,那现在你能对它给出证明吗?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证明∠A+∠B+∠C180°

你思考到了下列几个问题吗?

  你联想到了什么?

  你所熟悉的什么情况下会有180°

  你能把它在这个图上构造出来吗?

  怎样把这分散的三个角转移到一起呢?通过什么可以实现等量转换?

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伴或老师交流一下吧!




      上面我们介绍了已知两平行线,和已知一角构造“三线八角”的常见构图,现我们再通过一个题加以体会、巩固.

 题目: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



  解析一:看到这个图,你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平行拐角”模型!所以你是否马上想到了其常用的辅助线:过拐点作两平行线其中一条的平行线,如图1:过点C作MN平行于AB.则有∠MCB=∠ABC,又因为∠1+∠2=∠ABC,所以得到∠3+∠2=∠1+∠2,也即∠1=∠3.再往下暂时走不下去了.那么再回到题目,问题求证AB∥GF,联想到平行公理的推轮,只要再证到MN∥FG即可.要证两直线平行这就要构“三线八角”了!找一条截线与MN,FG都相交,那么它在哪里呢?且它又能把已知或已证的联系起来呢?我们发现图中目前CD、BC与MN相截,,没和EF相截;EF和FG相截,没和MM相截,那么比较下来,你有什么想法了吗?没有相截,那就“成全”他们呗!

  方法1: 如图2,延长CD、GF交于点H,因为CD∥EF,则∠1=∠4,从而∠3=∠4,所以MN∥FG,所以由平行公里推论得AB∥GF.

证明:

    过点C作直线MN平行于AB,延长CD、GF交于点H

    ∴∠MCB=∠A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ABC(已知),∠MCB=∠3+∠2

     ∴∠3+∠2=∠1+∠2(等量代换)

     ∴∠1=∠3(等式性质)

     又∵CD∥EF(已知)

     ∴∠1=∠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4(等量代换)

     ∴MN∥F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MN∥AB

     ∴AB∥G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方法2能否让EF也和MN相截呢?如图3,同学们,能完成它的证明吗?相信你可以的,此处就略了哦!



  解析二:同学们,当你看到∠1+∠2=∠ABC这个条件,再看看图,发现∠1、∠2遥遥相望,隔得有点远,且没有“天桥”可连,你是否有种想通过“乾坤大挪移”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的冲动呢?那就不妨试试看!

  方法3如图4,作射线CM,使∠MCD=∠1,这就有∠MCB=∠3+∠2=∠1+∠2=∠ABC,得到线MCAB,下面也只要证明MNFG就行了,证明略.



解析三:可能有同学问了,既然可以把两个小角拼凑在一起,那能否把这个大角(∠ABC)拆分呢?既然有想法,那何不一试呢?那怎么拆分呢?那显然让所分的一角等于两个小角(∠1、∠2)中的一个.

方法4平行线下角相等,故考虑过点BBH平行于CD,如图5.则∠ABC被分成∠3、∠4两个角.由BHCD,得∠3=∠2,因为∠1+∠2=∠ABC=∠3+∠4

所以有∠1=∠4.下面要思考的问题是,一、能否找到一个中间量都与∠1,∠4相关,二、能否找到AB,CD的截线,构造三线八角,且能和前面所得出的结论相连?三、如何把已知条CDEF用起来?考虑到EFCD平行,也就和BH平行,再则,EF已和FG相截,故延长FEAB相交,如图6.于是得到∠5=∠4,而已证到∠1=∠4,所以∠1=∠5,从而ABGF, 证明略.

    这里采取的策略为:“拆大角合小角”,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对于线段和差的证明有“截长补短”之法!



   方法5:那能否从BH已和AB相交,只要再和FG相交就可构造“三线八角”这个方向考虑呢?显然是可以的,如图7,同学们可自行分析完成.



解析四:爱思考的同学,你一定又发现原图中CB与要证的ABGF中的一线AB相截,那只要它也和FG相截,不就有“三线八角”了吗?那就赶快动起来吧!

方法6如图8,延长CBFG于点M,那么若证能到∠ABC=∠GMB,问题就解决了.也就是证明∠GMB=∠1+∠2,那就把它们都“请”过来呗!如图9,过点MMNCD,则MNEF,那下面一切都ok啦!证明略.



方法7如果有同学熟悉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及推论的话,也可以通过延长FEBM于点N,如图10,构造三角形外角,从而易知∠GMB=∠1+∠3=∠1+∠2=∠ABC,问题得证.



这里通过这个题,通过其中几种解法,想让同学们再次体会一下辅助线是怎么来的,它不是凭空而降的,不是瞎猫碰死老鼠,撞到的.想,要有背景,想,要去行动,只有不断地,慢慢地去实践,并不断地反思、总结,才会有所提高,才有所谓的“才思敏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