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印今观】元代一方八思巴字印的释读

 天津印社1996 2019-08-22

元代遗存的押印中主要是以民族文字“八思巴字”印最为有特点。“八思巴字”是由西藏僧人八思巴仿造藏文字母改制的一种文字,并以他创研而命名。初期使用于蒙古贵族之间,属于军事往来所使用密文。形体近似方体汉字,自上而下拼写,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二月正式颁行天下,作为译写一切文字的国书。后称为蒙古国字、蒙古新字。元朝灭亡后逐渐废弃使用。

IMG_256


  

 此印从印蜕上观察印文为竖式三行六字,释读顺序以左上角一字开始,顺至左下角,然后是中上、中下,再至右上角、右下角(顺序与常规汉文字印相反)。为了便于对照,编辑图片并注明了释文,此印印文解读为:“審訂隴西郡記”。有关这方押印文字的解读,“審訂隴西郡記”属于语法上的倒装句,常规顺序应为:“隴西郡審訂記”,将“審訂”二字前置,是有刻意强调(古汉语中常使用)。印文中最后一字“記”,在唐宋以来的官私印中多见,这个“記”就是“印”的意思。中国玺印发展,战国时称玺、秦汉称印(章)、唐宋以来称記(朱記)、明代称关防、清代称图記等,都是玺印各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

 有关八思巴字印,可以借助照那斯图老师的《蒙古字韵校本》解读。这里附注书中对应的文字词条,眉头上为八思巴字,其下是对应的汉字。这里说明一点,眉头上的八思巴字书体我理解为标准字形,而上面介绍的印文中的八思巴字属于入印书体,两者之间字构并不相同,而印文中带有“篆体”味道,其笔画结构平直并有折叠,近似于宋元时期汉文字印的“叠篆”法。在释读八思巴字印文时,所谓八思巴字的“标准体”与“篆体”之间的转换要做到对应准确,不然解读会绕弯路。我们观察辽金时期的契丹文或女真文字印,同样带有这种“叠篆”特征,说明当时不同民族的文字印,都是受到了汉民族汉文叠篆印风的影响。  

在书中剪裁的第一字“審”,眉头上标注有两个形体相近的八思巴字,仔细观察上端左侧结构有所不同(有”斜角”、”直角”区分),这两个相近似的八思巴字所对应的汉字是截然不同的。这两个八思巴字在印章印文中使用时是不加以区分的,但释读时要仔细甄别,这类八思巴字上端结构“斜角”与“直角”的不同与釋读时的对应关系,这是当年照那斯图老师在信中特别指出的经验之谈。他老一句话,如胜读十年书。

 热爱是学习的动力,感谢并怀念照那斯图老师。微友求解一方元代八思巴字印,余试做解读,请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