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古玉线刻装饰技法!(图)

 淡淡的茶香_ 2019-08-22

玉器上的装饰纹线主要分为凸起的阳文和凹槽状的阴线两大类。其中阳纹有减地阳纹、双勾拟阳文、压地隐起阳纹、剔地隐起阳纹等。阴线分为刮刻阴线、砣碾阴线两大类,其中砣碾阴线按其形态可分为单阴线,一面坡阴线,汉八刀阴线、游丝阴线等。

一、阳纹

1、 减地阳纹

又叫真阳纹,通过磨削“地”,使阳纹微微凸起于平面之上,也叫减地隐起或者浅浮雕。

2、双勾拟阳纹

又叫双勾阳文或者勾撒法,或双阴挤阳,是商代才出现的表现手法。以并列的两条阴线使中间凸起部分,看上去像阳线,其实是在凸起部分的两侧雕琢出两条浅浅的凹槽,它们是斜下的浅沟,并非直下的切壁,所以看上去像阳纹浮雕。(看图,估计那双勾也就是两边用勾砣勾出来的意思)

3、压地隐起阳纹

将双勾阴线中的一条砣碾成斜面,使主体纹样突现出阳纹一样的视觉效果。是春秋及战国早期常用的表现手法。

4、剔地隐起阳纹

在同一水平面上,将纹饰线条以外的地子剔除,以达到表现内容的潜浮雕效果。这是唐宋及明带板,明清玉牌子较常见的表现手法。通俗叫“磨砂地”

二、阴纹

1、 刮刻阴线

以硬质尖状物刻画出来的阴纹,主要见于良渚文化的人面纹,兽面纹的细节,大多清浅曲折。

2、 单阴线

顾名思义,特别唐朝以单短直阴线为其显著特征。

3、一面坡

以较大的倾角将阴线一侧的地子磨成斜面,使纹线更加明显。此法又称“撒”,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从商晚到春秋颇为流行,因商代一面坡斜面略带弧度,不及西周时期宽直,故称“撒尔不斜“


商 


 
西周

4、 双勾阴线

又叫双勾碾法,以商代早期最为常见。因为它给人类似平凸阳线的错觉,又称为”双阴挤阳“,其阴线凹槽表现为两头尖浅,中间宽而深。

5、 勾撒法

虽然也是一种”双阴挤阳“,但与商代双勾阴线均细不同的是西周中期以后以勾撒法砣出阴线一宽一窄,窄线用勾,细而深,宽线用撒,靠近阳纹的地方为直岸,另一面砣出较宽斜面。阳线效果明显,特别漂亮。

6、游丝阴线

春秋晚期出现铁质砣具后才出现,以其细如发丝而得名。


春秋战国


汉 

--------- 这里插一段关于游丝阴线的--------

7、 汉八刀

比一面坡更为犀利的阴线雕琢方法,一面立如壁,一面斜如刀削,线条简洁强劲。


声明:玉器圈以传播古玉文化为宗旨,文源闲云野鹤 ,版权归属原作,转发请注明来源玉器圈。

平台发布的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玉器圈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