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糖尿病年会公布:调整吃饭顺序,有助于餐后血糖下降

 xqjhr 2019-08-22

美国第79届糖尿病年会上,两位教授分别发表了关于吃饭的一些报告,通过实验发现,调整吃饭顺序后,最后吃主食(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血糖最好。

也许对于很多国人来说,一下子难以改变饮食习惯,那么,先来看看相关的临床试验吧。

将入组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先吃蛋白质和蔬菜后吃碳水化合物,另一组先吃碳水化合物后吃蛋白质和蔬菜——

美国糖尿病年会公布:调整吃饭顺序,有助于餐后血糖下降

结果相当让人震惊,大家可能觉得这两种吃饭顺序对血糖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看到下面的结果图时,相信你也会惊讶

美国糖尿病年会公布:调整吃饭顺序,有助于餐后血糖下降

红色线为先吃碳水组的餐后血浆葡萄糖水平,蓝色线组为后吃碳水组。后者显然平稳得多,也低得多。

也许很多人要表示异议了,我都是一口饭一口菜,混着吃的,那么,这样的吃法对血糖有什么影响呢?看看这一组实验。

美国糖尿病年会公布:调整吃饭顺序,有助于餐后血糖下降

第一组是先吃碳水,第二组先吃蔬菜和蛋白质,第三组则是混在一起吃,不过按照前两组的节奏分成了一半一半。

结果显示,混着吃和先吃碳水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

美国糖尿病年会公布:调整吃饭顺序,有助于餐后血糖下降

餐后血糖水平,蓝线是先吃蛋白质和蔬菜,黄线是先吃碳水,绿线是混着吃。绿线也发生了明显的峰值,而且和黄线走势很接近,只有蓝线依然很稳。

最后,教授再一次强调了:最后吃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这将能够帮助大家控制好餐后血糖,当然,如果您觉得不可信,完全可以自己回家测试测试,比较一下不同的进餐时间和不同进餐顺序对自己血糖的影响。

再分享一些有利于餐后血糖下降的吃饭小窍门给大家:

1、用筷子代替勺子

吃饭讲究细嚼慢咽,但很多糖尿病患者控制不住寄几,几口就干掉了一碗饭。

而筷子的发明简直完美体现了祖先的智慧,用筷子一口一口吃饭,拉长了用餐时间,而勺子则大大“节约”了用餐时间。

以一碗正常大小的米饭为例,用筷子平均要吃43口才能吃完,而用勺子只要20口。

进餐时间长了,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减慢,糖分缓缓地释放到血液中,血糖也就更容易控制。所以,糖友们应该尽量拉长用餐时间,每顿饭用20~30分钟。

2、增加每口饭的咀嚼次数

还是上面提到的,细嚼慢咽,有利于健康。这也不是随口乱说,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通过不断咀嚼,人体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分泌到一定程度便会刺激大脑中的饱足中心发出吃饱了的信号,食欲就会下降。

相反,如果狼吞虎咽,大脑迟迟没有发出饱足信号,一不小心就吃撑了,这对于血糖来说,可不是件美好的事情。而且,还很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

3、粗细粮搭配

在煮饭的时候,不要成天光吃大米饭,咱完全可以变着花样吃,小米、糙米、麦子、大豆、玉米、薯类等等,每天换着吃,不仅可以均衡营养,也有助于血糖控制。

而且,煮饭时,咱也要讲究技巧,刚刚熟透又不黏糊的“整粒大米”有助于控糖,而稀饭稀粥更容易引起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可要注意哦~

要想避免做出“黏米饭”,有两个小窍门:

一是洗米不要超过3次,防止营养丢失;

二是先把米泡0.5~1小时,让米粒充分吸收水分,蒸出来的米饭就会粒粒饱满。

怎么样,你学到了吗~

#清风计划##健康早班车##健康真探社#@头条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